《形塑世界的13種食物》:低等油品假冒橄欖油「獲利堪比走私古柯鹼,卻沒有任何風險」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首要的責任在於義大利。該國是全世界最知名的橄欖油產地,但數十年來因為對於油品標示及其他食品詐欺監管不力而惡名昭彰。消費者一味追求虛榮,不關心標示背後的真相,同樣也是一大問題:對許多本身不產橄欖的國家來說,義大利「就是」橄欖油的代稱,所以我們願意為了瓶身上的國名掏出更多的錢來購買。
文:亞歷克斯.倫頓
橄欖油詐欺事件
本書討論了眾多食品詐欺事件,但在橄欖油的悠長歷史中出現過的騙局、盜竊、毒害、劫掠事件及不當交易手段,比任何其他食品都來得多。五千年前主要建立於現今伊拉克地區的蘇美文明即設有一個皇室任命的食品標準小組,負責制止橄欖油詐欺情事的發生。
不過用其他油品充作橄欖油根本輕而易舉,又有暴利可圖,而且現在的消費者和以前一樣容易上當受騙。因此,現今監管食品標示的人員仍是忙碌不已。當局依然未想出有效打擊假油的辦法。事實上,新的檢測技術,如氣相層析(gas chromatography)等,只有助於披露詐欺的猖獗程度。
2012年,加州大學專為服務該州橄欖油產業而設立的實驗室,在檢測結果中發現,69%的進口初榨冷壓橄欖油內容與標示不符(通常用等級較低的油品混充)。1/10的加州品牌都有造假行為。但這樣的結果並不令人意外:如一位歐盟官員對美國作家湯姆.穆勒(Tom Mueller,旅居於義大利盛產橄欖油的利古里亞大區〔Liguria〕)透露,用其他油品假冒橄欖油,或用低等橄欖油充當較上等的油,所得獲利「堪比走私古柯鹼,但卻沒有任何風險」。
穆勒在他所著的《失去貞操的橄欖油:橄欖油的真相與謊言》(Extra Virginity: The Sublime and Scandalous World of Olive Oil)一書中,深入挖掘了假油的來龍去脈。首要的責任在於義大利。該國是全世界最知名的橄欖油產地,但數十年來因為對於油品標示及其他食品詐欺監管不力而惡名昭彰。消費者一味追求虛榮,不關心標示背後的真相,同樣也是一大問題:對許多本身不產橄欖的國家來說,義大利「就是」橄欖油的代稱,所以我們願意為了瓶身上的國名掏出更多的錢來購買。
在2001年之前,歐洲法規允許任何在義大利裝瓶的橄欖油以「義大利橄欖油」的名義販售,不管橄欖產地位於何處。
最受歡迎的國際品牌百得利(Bertolli)自稱於19世紀發源自義大利的盧卡鎮(Lucca)。2014年,美加兩地的消費者對百得利橄欖油標示上的「自義大利進口」與「義大利熱情」(Passione Italiana)等詞語提出法律質疑,所持理據為其橄欖油實際上是萃取自在他國種植及壓榨的橄欖,這些國家包括希臘、智利、西班牙、澳洲、土耳其和突尼西亞。百得利橄欖油只不過是在義大利混合裝瓶罷了。
2018年,百得利品牌所有人,西班牙食品大廠迪歐萊奧(Deoleo),同意支付700萬美元來和解此案,而雖然百得利的標示上仍有許多義大利相關字眼,但其僅說明橄欖油是產自歐盟地區。
目前義大利每年生產約30萬噸的橄欖油。然而,該國在國內外的橄欖油銷量幾乎是前述數字的三倍之多,顯見法規仍然未能發揮作用。
由於消費者難辨或不注意品質的好壞,使得各品牌得以用廉價油生產出標榜為頂級產品的油品。此種情況對製造商來說自然有利,但對試圖產銷純正橄欖油的農民卻有破懷性的影響。而此種情況也讓詐騙分子有機可乘。幾千年來,他們即不斷用從各種植物提煉出的油來混充橄欖油。使用提煉種子油所用的除臭和淨化技術,或甚至是以化學方式從橄欖核與橄欖枝萃取出的油,都可產出極其清淡無味,能輕易與純橄欖油混合的油品。
穆勒及其他愛好優質橄欖油的人士,指責大型超市品牌的罪過比單純混充假貨還要嚴重,因為其敗壞了初榨冷壓橄欖油的含義——自羅馬帝國皇帝戴克里先(Diocletian)掌政以來即存在的高品質橄欖油定義(並自1960年起成為法定定義)。「溫和」、「滑順」、「不會在喉間留下嗆辣味」等,是廣告在推銷普通初榨冷壓橄欖油時所使用的字眼——尤其在美國,人人都只買這種橄欖油。
作家查爾斯.奎斯特—瑞特森(Charles Quest-Ritson)在2007年擔任《食物面面觀》佳賓時,說明了頂級橄欖油的味道是如何演變:「傳統的味道——萃取自完全成熟的橄欖——是清爽、溫和並帶有杏仁味的。而托斯卡尼(Tuscany)與翁布里亞(Umbria)大區所倡導的現代風味油,則是有濃郁的果味、辣味和苦味。兩者各占有一席之地,此外尚有許多其他的風味……」不過所有愛好者都同意,要稱得上是優質初榨冷壓橄欖油,關鍵在於擁有鮮明的風味。
誠實的零售商已幾乎無法判別供應商提供的是否為假油,而如一位業者哀嘆地向穆勒透露,他們也更難以合理的價格販售好油:「客人在試喝味道濃厚的油時,會說道:『唉呀!這油品質很差啊!』他已經習慣了那些經過『除臭』處理的油品帶有的平淡味道。」有鑑於此,穆勒估計在他的專書於2011年出版之時,七成的市售便宜初榨冷壓橄欖油都是假貨。
橄欖油大品評
幾年前,我為一家全國性的報社舉辦一場初榨冷壓橄欖油的盲品會。編輯希望能藉此一探「關於昂貴橄欖油的真相」。我們品評了十餘種油,品評團包括一位進口商、一位義大利熟食店老闆,還有兩位著名的美食作家,但結果令人大感困惑,因此講述這場品評會的文章也從未刊出。
品評人的評斷完全令人跌破眼鏡。進口商在得知他將自己的頂級產品評為「令人作嘔」後勃然大怒;熟食店老闆選了一瓶看來極為可疑的「義大利初榨冷壓橄欖油」做為他最喜愛的橄欖油(但這瓶油是在TK Maxx折扣店用1.99英鎊買來的,價格是他自己店內初榨冷壓橄欖油售價的1/10)。兩位美食家更是對超市最常見的百得利牌橄欖油大加讚賞。
如何避免買到假的橄欖油
- 切勿購買任何沒有標明收穫或製造日期的初榨冷壓橄欖油,並且不要購買出廠超過18個月的油品。生產日期遠比「賞味期限」或「有效期限」更重要。
- 為何要買「義大利橄欖油」?西班牙不僅生產高品質的橄欖油,其產量更是義大利的4倍,其中大多數都運往義大利抬價轉售。雖然義大利近來已開始加強監管業界的作為,還進行了一些高調的逮捕行動,但尚無任何跡象顯示亂象已被終結。
- 倒在盤子上呈綠色的便宜橄欖油極不可能是真貨(添加色素是輕而易舉的事)。相信你自己的感覺:挑選有青草味、辣味而且質地清亮的油。
- 查看是否有產地名稱認證:歐盟執行委員會的(European Commission)PDO(Protected Designation of Origin,受保護原產地名稱)、DOP(義大利相同標章)都是值得信賴的認證標章。如油品具備真正有機認證,亦可顯示製造過程應無造假。
書籍介紹
Tags:
新經濟是什麼?由新興產業持續創新與成長,所帶動的「舊經濟」變革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本文將帶您了解什麼是新經濟、新經濟所帶來的影響,進而探討台灣該如何在國際市場激烈競爭的環境下,發展新經濟產業,使台灣能與世界接軌,同時帶動傳統產業轉型成長。
經過前幾年病毒的肆虐,全世界一同承受了疫情時代封城、居家辦公、社交距離等種種衝擊,人們在工作模式與市場經濟行為上,都受到了不小影響與起伏動盪。然而,即使疫情期間面臨著層出不窮的挑戰,新經濟產業成長的勢頭並未減緩,甚至更加蓬勃尋找出路。長期致力於促進台灣產業發展的民進黨立委趙天麟表示,為了因應大環境不斷變動的市場需求,台灣需要積極創新與進化,把握迎面而來的機遇,才能為市場帶來新的希望與活力。本文將探討台灣該如何在國際市場激烈競爭的環境下,發展新經濟產業,使台灣能與世界接軌,同時帶動傳統產業轉型成長。
什麼是新經濟?新經濟定義介紹
新經濟一詞起源於1990年的美國,當時的美國景氣迎來空前盛況,各行各業呈現「高成長、高所得、低物價、低失業率」的現象。部分支持「新經濟理論」的學者認為,促成此現象的原因分別為以下6點:「全球化分工生產」、「金融市場變遷」、「僱用型態改變」、「美國贏得冷戰」、「開發中國家提供市場」、「資訊技術的發展」,同時高科技產業仍不斷創新,一並拉抬了其他產業的生產力,讓社會整體呈現欣欣向榮的氛圍。時間拉回到現在,「新經濟」一詞的定義變得相對模糊,目前主要意指能為傳統產業帶來革命性影響的新興產業或科技,像是近年來的大數據、5G、AI等,都可以視為新經濟的一員。
本文以大數據舉例,說明新經濟所帶來的變化。在還沒有大數據分析的年代,各行各業收集數據受到限制,只能透過人工統計整理,難以針對收集來的數據進行全面分析,更別說從資料中找出各個事件的關聯性,在下達決策時也一律以經驗來判斷。而大數據的誕生,讓所有產業的資訊處理能力有了飛躍性的提升,企業可以快速分析數以百萬筆的資料,並從數據中預測出未來的趨勢,提高各行各業的效率及競爭力,進一步發展出以數據為主的全新商業模式。
除了上文中提到的資訊科技產業外,近年來藝文、運動等新創產業,亦是開拓新經濟所關注的重點領域,例如由趙天麟立委號召的「大高雄38區公益慢跑」,除了成功突破台灣當時最高夜跑人數的紀錄之外,立委同時也邀請了全球6大馬拉松中的日本東京馬拉松總監、與德國柏林馬拉松總監一同共襄盛舉,並共同商討將高雄馬拉松推上世界舞台的可能,促進高雄運動新經濟的誕生。
新經濟影響巨大,引領全球經濟發展方向
新經濟的影響之所以巨大到能引領全球經濟的發展方向,主要與新興產業強勁的技術研發能力有關,不僅效率獲得大幅度提升,在技術層面更是改變了整個傳統產業結構,若無法跟上新經濟的腳步,將很可能會快速被市場淘汰,也正因如此,各國才開始逐漸重視新經濟的發展,積極投入資源,並將新技術整合進傳統產業中。
以美國為例,近年來積極發展「再工業化」,將重心放到新經濟產業發展上,以潔淨能源、健康醫療、電動車、生物工程、半導體等領域為首,提供特殊稅收抵免優惠以及各種補貼政策措施,爭取技術人才、資金回流美國,進一步推動新技術與新能源的應用,再造能兼具環保節能,且擁有高效產能的全新工業型態。在這樣的政策方向下,美國許多州都推出了鼓勵再生能源發展的政策,其中包含減免相關產業的稅收和提供購電補貼,同時還為氫燃料電池與儲能技術提供大量的研究資金,促進潔凈能源技術的創新和應用。

既然新經濟勢不可擋,有哪些新經濟產業值得我們耕耘呢?
新經濟產業的興起,大多與科技發展和滿足人們的需求有關,而能讓台灣有機會成為領頭羊的新經濟產業有4種領域,分別為健康醫療、能源科技、電動車、數據相關產業。這些產業之所以能成為新經濟的契機,主要是他們擁有以下特性:
- 有新技術誕生,或是技術有重大突破
- 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 政府重點關注發展的產業
- 投資人一致看好,願意挹注資金
- 順應國際市場趨勢
舉例來說,各國為了降低交通運輸產生的碳排放量,正在積極發展使用電力驅動的交通工具。而為了提高用電效率,過去不被看好的氫能,於近年來也逐漸受到關注。相較於鋰電池來說,使用氫燃料電池效率更高,且能提供更多的能量,許多專家都認為氫能未來很可能會發展成能影響整個電動車市場的產業,甚至有機會成為各行各業不可或缺的能源供應技術。身為台灣氫能發展重要推手的趙天麟立委也表示,台灣的氫能供應鏈,從上游製氫到下游氫燃料電池的供應,已佈建得十分完整,甚至包括工業餘氫或家庭廢水,都能成為供電循環系統之一,讓工業、家庭用電能與氫能串接起來,大幅降低台灣的碳排量。因此政府與民間應更重視對氫能的投入,讓台灣在能源科技新經濟領域得以佔據領先地位。

如何推動台灣新經濟?從趙天麟立委的「運動新經濟概念」啟發
台灣仰賴出口貿易,容易受到全球經濟環境的影響,且疫情與國際經貿情勢的動盪,讓各行各業的工作型態發生巨變,在穩定發展的前提下,台灣目前仍需依賴強勁的半導體產業帶動整體發展。不過,考量到分散風險對於穩健經濟體的重要性,台灣公家機關與各大企業也沒有停下腳步,積極推動產業升級與轉型,除了關注工業及高科技產業的發展之外,運動產業與藝文產業也是值得我們關心的領域。
立法委員趙天麟在過去高雄市長初選期間,便曾提出「運動新經濟」政見,希望將高雄馬拉松提升到世界頂級馬拉松之列,成為「世界第7大馬拉松賽事」,以此來吸引參加比賽的國際遊客,間接帶動高雄的觀光熱潮。另外,趙天麟立委也注意到,日本沖繩做為日韓兩國職棒的「春訓基地」,每年為當地帶來非常可觀的觀光產值。然而,高雄不只春季雨量較沖繩少,氣溫也更平均,相較之下擁有比沖繩更優越的氣候條件,很適合打造成新的職棒春訓基地,若能結合當地旅遊景點的優勢,帶動棒球迷前來朝聖,將能透過發展運動新經濟為高雄帶來十分可期的觀光效益!
在藝文新經濟方面,也可以發現台灣近年來積極建設文化中心,循序漸進地推廣藝文產業,例如趙天麟立委曾到瀨戶內海藝術季參訪,希望能效仿「藝術帶動觀光經濟」的模式,邀請頂尖藝術家在原住民古獵道或是海岸線等地,設置裝置藝術或進行藝術表演,用藝術吸引全世界的遊客來訪,讓藝術不僅療癒人心,還能為地方創造新經濟貢獻。
現在世界各國正急於加速復甦經濟,一方面希望能妥善因應疫情帶來的經濟衰退、另一方面則期盼能降低通貨膨脹帶來的衝擊,為此各國都想站在新經濟的浪頭上,掌握新經濟產業的主導權,其帶來的不僅是新商機,甚至可能影響到10幾年後的經濟局勢。因此,我們迫切需要找到適合發展的新經濟產業,並善加經營,才有機會在國際舞台上佔有一席之地。
本文章內容由「趙天麟國會辦公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