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美日韓「大衛營峰會」的深層意涵:揭示美國印太戰略「網格結構」新路徑,中日韓對話戰略意義盡失

美日韓「大衛營峰會」的深層意涵:揭示美國印太戰略「網格結構」新路徑,中日韓對話戰略意義盡失
Photo Credit: GettyImages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面對印太安全從雙邊同盟的軸心-軸承架構,向由多個迷你多邊所形成的網格架構的發展趨勢,不僅形塑一個對台灣更有利的戰略環境,也提供台灣更多戰略機會。台灣可以積極構思如何透過與美國的「全球合作與訓練架構」(GCTF)並將其擴展。

文:賴怡忠

美日韓的「八一八大衛營會議」深具歷史意義

美日韓在8月18日於大衛營舉行峰會,提出《大衛營精神聲明》,確立了日後會有制度化的美日韓三方對話以展開政策及執行的協調,針對項目將包括印太區域與全球議題,與過去三方會議多將重點放在韓半島安全議題很不一樣。

這個會議結果被認為是美日韓從兩個與美國的雙邊同盟走向三方戰略合作的濫觴。如果看到這個合作是包括全世界前十大的經濟與軍事力量的結合,在印太區域會發揮的影響力將十分可觀,也因此引發外界高度關注。

與過去美日韓三方多利用國際上舉行多邊會議之便,在場邊舉行三方峰會的方式不同,此次會議則是特別針對美日韓而獨立舉辦的三邊峰會。特別是韓國總統尹錫悅父親在會議前兩天過世,但尹錫悅並未因守父喪而對會議有所延遲,顯示了三方領導者對這個會議的重視,也代表美日韓峰會本身日後就會被列入三國的國際戰略議程。其顯著程度遠甚以往。

2022年5月尹錫悅上台後,美日韓合作空間大幅擴張

在兩三年前日韓彼此還無法溝通,但現在會出現這麼大的變化,甚至促成美日韓會議的制度化,與韓國本身的轉變有直接關係。尹錫悅在競選總統時就提到上任後要促進與日本以及與美國的關係,對北韓要採取強硬政策,對中國也不會任其予取予求。果不其然,尹錫悅上台後就一步步展現與前任文在寅總統相反的作為。

文在寅總統任內非常重視南北韓的和解。雖然文在寅也重視美韓同盟,但多將韓國視為美朝關係的中間人,希望以美韓關係來達成美朝對話,以滿足北韓希望透過美朝對話以減緩自身安全焦慮(以及國際戰略威望)的要求,進而減緩韓半島緊張情勢與推動南北韓和解。

而這個政策如要成功,也需要中國願意配合,因此對中國的態度更是謹慎,生怕一旦惹怒中國,會使其鼓勵北韓採惡意作為而影響韓半島和解氣氛。

文在寅為了營造和緩氣氛,甚至主動降級美韓軍演的規模與頻率,也不支持過去國對北嚇阻策略,並對美中競爭關係採取袖手旁觀的中立態度。但對日本的態度,不管是基於日本過去殖民韓國的歷史,或是關注到北韓對日本的強烈仇恨,文在寅對於與日本發展合作關係的立場是比較消極的。

但尹錫悅則持相反意見,認為過去對北政策並沒有改變北韓對國的威脅,因此不能放棄強硬政策,而美韓同盟是韓國經營對北關係的基礎,因此強化美韓同盟是重中之重。尹錫悅也主張要改善日韓關係,也認為美日韓合作對韓國的國家利益極為重要的。

在對中關係上,相對於文在寅政策需要中國的配合,尹錫悅反而比較不那麼依賴中國對國的善意,自然對中國關於國的諸種作為,例如因設置針對北韓飛彈的薩德系統(THAAD)後反被中國制裁,尹錫悅政府就更不會對北京政府採取忍氣吞聲的態度。同時在美中競爭上也更願意與美國站在一起,沒有在美中競爭採取「類中立」作為。

在具體作為上,我們可以看見尹錫悅政府與文在寅政府的巨大差異。文在寅政府對於CPTPP以及QUAD的態度都相當消極,但尹錫悅政府卻表示有意與CPTPP以及QUAD建立更緊密關係的態度。尹錫悅政府上台後也恢復年度美韓的實體軍演。當中國對國與美國一起談及重視台海的和平與穩定而對首爾大聲咆哮時,也罕見地國政府直接回嗆,毫無退讓之意。

韓國並於去年底發布了「印太戰略」,當明知中國極度厭惡印太戰略這個名詞後依舊如此,顯示了尹錫悅政府對中國的態度。總結來說,尹錫悅上台後韓國出現「親美、友日、制中」的改變,為之後的日韓合作與美日韓關係的發展,打下了重要基礎。

GettyImages-1623647827
Photo Credit: GettyImages

從2022年6月北約峰會場邊聲明,到2023年大衛營會議的逐步演進

美國過去不是沒有想發展美日韓合作。例如在歐巴馬政府時代就企圖推動美日韓合作,認為如能整合美國在東亞兩個最具實力的美日同盟與美韓同盟,那麼這對於其在東亞的戰略經營就會具備無比的威力。只是這個期待卻多因日韓關係無法改善,成果有限。

因此這次的美日韓峰會就不是尹錫悅上台後美國的即興之作,但會有出現與歐巴馬時代不同的進展,的確是因尹錫悅上台改變了韓國對外政策方向。而日本在收到韓方訊號後也給予正向回饋,在這樣日韓關係出現正面變化所出現的結果。

短暫回顧一下從2022年起美日韓三方合作的發展歷程。尹錫悅氏在2022年5月上旬就任國總統。接著就在2022年6月在馬德里北約峰會時,利用韓日同時受邀參加北約峰會之便,當時美國與韓日兩國就在場邊展開美日韓峰會。之後並在年底的11月於柬埔寨舉行的東協峰會,再利用場邊會議舉行第二次美日韓峰會並發表金邊聲明

美日韓也在2022年10月、以及在2023年的2月與4月,各舉行美日韓飛彈防禦聯合軍演,也於2023年3月21日恢復日韓的「韓日軍事情報保護協定」(GSOMIA),之後在6月利用美日韓防長都到新加坡參加香格里拉對話之便,也舉行美日韓防長會議

因此在此次大衛營舉行美日韓峰會前,已有多次的三邊高層對話,先前被杯葛的《韓日軍事情報保護協定》也恢復。這次的大衛營會議就是建立在先前這一系列美日韓三邊對話的鋪墊。

超越北韓問題:韓國「全球樞紐國家」戰略的實踐

韓國去年底發布了「印太戰略」,強調韓國是以其作為「全球樞紐國家」的基礎上,展開自身的對外戰略與相應作為。不僅將台海的和平與穩定放入其中,也提到會強化與美日澳印的合作。

這個印太戰略文件提到中國之處甚少,只說韓國希望「中國是實現印太地區繁榮與和平的關鍵夥伴,我們將在國際規範和規則的指導下,在相互尊重和互惠的基礎上追求共同利益,從而培育一種更健全和更成熟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