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外送員》:我擔任外送員時就經常違規騎上人行道,不這麼做很多餐點根本送達不了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為什麼外送員寧願被開罰,也要冒著違規風險呢?原因不是外送員錢太多,不怕被罰,答案正好相反,那是因為外送員的報酬太少,他們才更要這麼做。外送員的報酬,採取論件計酬,完成一單只有幾十塊收入。如果花大把時間找停車位,這對他們的荷包來說,實在划不來。
文:蔡宛芸
受迫的違規行為
二〇二〇年九月五日這天,即將邁入白露了,理應是典型的秋季天氣,可是氣溫卻不尋常,中午仍像夏至一樣炎熱,飆破三十度。
陳先生沒有因為炙熱的陽光而退縮,他一如往常地利用午休時段,從房仲公司步行到附近的木片便當店買午餐。
對陳先生來說,這原本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中餐時間,他沒想到自己會涉入一場紛爭,更沒想到自己會變成媒體爭相採訪的對象。
熊貓外送員:「我跪你,好不好!我跟你講,我送便當已經遲到了!……那是送學校的(便當)……」
警察:「我就說了,你不簽我就按拒簽、拒收!」
熊貓外送員:「你就是擺明要讓我做白工嘛,你要讓我做幾天白工啊?」
一名熊貓外送員,因為將機車騎上人行道,而被路過的巡邏員警逮個正著。警察以違反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四十五條第一項第六款規定「駕車行駛人行道」,對這名外送員開罰。這張罰單的金額,不只會抵銷這張派單的收入,也會讓這名外送員一整天的努力,化為烏有。
這名外送員擔憂「做白工」,選擇以「跪地」的卑微行為,試圖挽回頹勢。但是,員警堅守職責,不肯讓步,雙方就僵持在那裡。陳先生從便當店走出【註1】,目睹了事發經過,他沒有像其他路人一樣,快步走開或圍觀嘲笑,反而留在現場觀察,想著如何替這尷尬的場面解圍。
這名外送員在原地跪了好幾分鐘,苦苦哀求員警,不肯起身,就在他情緒即將潰堤之際,陳先生現身了。他從旁邊不起眼的騎樓,走了過來。
陳先生一開口就向員警詢問:「是要多少錢啊?我剛剛查應該是六百到九百?」不過,員警還沒回話,陳先生已經從錢包裡掏出一千元鈔票,放在外送員的手上。他對外送員說:「不然我給你一千,你先去送便當啦。他已經開了,不開也不是辦法,你就以後不要再這樣騎人行道。」
陳先生的現身,讓員警及外送員都感到驚訝,他就如同從幾百公尺降落的神明一樣,替彼此解套。就這樣,雙方不再爭執,各自掉頭回到工作崗位—外送員繼續送餐,員警繼續巡邏,而陳先生則返回房仲公司用餐,生活恢復既往平靜。
只是,承平時光非常短暫,現場紛爭落幕之後,有人隨即在網路及電視上另掀拉簾,把整件事情搬到數位世界裡,重新演繹了數遍。不只目睹民眾在網路上寫下事發經過,許多媒體也從路過者拍攝的照片、員警的行車紀錄,說起了這則故事。
有些媒體把陳先生塑造為英雄,賦予他英雄救美的美名;相對的,外送員則被認為是「自作自受」,不值得同情。幾位網友甚至把外送員下跪的行為,揶揄為下跪求婚【註2】,在社群媒體的貼文留言「嫁給他!嫁給他!」
眾人都把這起事件視為一齣鬧劇,把外送員下跪的行徑,當作是茶餘飯後的笑柄。但是,當我看見這則新聞時,察覺到的卻是大眾對於外送員的工作有諸多不理解。
為何冒險違規騎到人行道?
我自己擔任外送員時,就經常違規把機車騎上人行道。不僅如此,我也是違規停車的常客。我的這些違規行為,都不是我願意犯下的,但如果我不這麼做,很多餐點根本送達不了。特別是大台北這種都會地區,路邊停車格可說是一格難求,就連有提供外送員專用停車區的百貨公司或商場,在尖峰時段也是如此。
我就曾經在週末晚間送餐到百貨公司,當我準備把機車騎進百貨公司地下停車場時,卻被保全以滿位的理由擋下。我別無他法,只好將機車違規停放在紅線上,頂著被開單的風險跑進商場,找尋訂餐的櫃位人員。當時如果我不這麼做,可能等到餐點都冷掉了,還是等不到車位。
我的經驗並非個案,新聞也曾報導類似案例。一名外送員在晚上六點,送餐到高雄某家百貨公司,因為外送員專用車格被佔用【註3】,找不到停車位,又怕警察開罰,他便把機車牽進百貨公司大門,將餐點交給點餐的一樓櫃位人員,隨即離開。
這件事情被目擊者分享到社群平台,在網路上曝了光。百貨公司一樓出現摩托車的奇景,就這麼傳播開來。大家都說是外送員的錯,不僅百貨公司不滿,開記者會向外送平台抗議,大眾輿論也傾向把外送員的行為,解讀為誇張行徑。
雖然外送員的行為超乎常理,但探究原因,就能理解這不是特殊案例。大多數外送員都有找停車位的問題,只是每個人的做法不同,有人像我一樣選擇冒著風險,違規停車;有人就像這名外送員一樣,不想被開罰,選擇直接把機車牽了進去。不論做法為何,停車位不夠,才是外送員逼不得已違規停車的主因。我們應該解決的是停車位問題,而非只是檢討外送員。
外送員停車的問題,在近一、兩年逐漸受到政府重視,像是台北市就在部分熱點送餐區域,增設限停十五分鐘外送機車停車格,或者少數餐廳、賣場,也開始增設外送員專用停車區。不過,供應的數量仍遠遠不及外送員的需求,另外,一般使用者也會違規佔用外送專用車格,因此外送員的停車問題並無法有效獲得改善。
做完一單,領到的是報酬,還是罰單?
綜觀來說,不論是違規將機車騎上人行道,還是違規停車,對外送員來說,都會產生很大的風險,只要一有閃失,不小心遇到巡邏警察或是檢舉達人,就得賠上跑單的報酬,自付罰金。儘管有可能被開罰,外送員大多還是選擇冒險一試,甚至,有些人已經把罰單當作是固定開銷。
為什麼外送員寧願被開罰,也要冒著違規風險呢?原因不是外送員錢太多,不怕被罰,答案正好相反,那是因為外送員的報酬太少,他們才更要這麼做。外送員的報酬,採取論件計酬,完成一單只有幾十塊收入。如果花大把時間找停車位,這對他們的荷包來說,實在划不來。此外,如果動作太慢,外送員還有可能遭到消費者負評或當面責難。這兩個因素造成了許多外送員寧願鋌而走險。
註釋
Tags:
【馬力歐陪你喝一杯】看見身障老後的照顧困境,讓照顧悲劇不再發生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伊甸基金會期待家有身心障礙者的朋友,能夠知道自己並不孤單,只要願意求助,不需自己一肩扛起所有的照顧重擔。
高齡社會是醫療技術進步、養生觀念提升的反映,但這樣的發展,也伴隨著許多問題,比方勞動力下降、經濟問題、醫療需求改變等。與此同時,我們可能較少關注到的身心障礙族群以及他們的照顧者,同樣也呈現逐年高齡化的發展,而且背負著更多挑戰與考驗,包括家庭、社會資源、公眾意識等。
根據衛福部統計,近七成生活需要他人協助的身心障礙者,是由家人照顧。老人福利法定義老人為年滿65歲,而身心障礙者往往比一般人提早退化20年,表示身心障礙者45歲即邁入老年期。在家人依舊承擔最多照顧勞動的現況,身心障礙者與照顧者雙雙老化的現象加速,照顧需求更顯迫切與複雜。
關於身心障礙者,你所不知道的是⋯⋯
「自從2000年以來,台灣的社會福利發生了很多變化,不管是在食衣住行各方面,當然,也包括政府開始推動長照2.0的制度。這些改變的立意都是良善的,但是我們的社會觀念卻可能還沒有追上。」伊甸基金會副執行長何天元談起關於身心障礙者的福利,有感而發地表示。

在台灣,大眾對身心障礙者還是普遍存在著排斥的心態。何副執行長提到,這樣的排斥,可能不僅僅存在於一般身心健康的民眾,甚至是身心障礙者的家屬,都有可能抗拒接受現實,選擇封閉自己和身心障礙者,停止與外界接觸。「在推動照顧身心障礙者相關的服務上,真的是困難重重,比方我們要辦活動,或者要尋找合適的機構場地,常常遭到民眾抗議。」何副執行長表示。不過,即使如此,伊甸基金會想要持續為身心障礙者倡議、改善現況的決心,並沒有絲毫改變。「因為照顧身心障礙者,真的是非常重要,同時也非常辛苦的一件事情。也正因為如此,所以沒有人應該被孤立,或者獨自承擔這一切。」
目前伊甸基金會提供日間照顧、居家照顧、社區服務、住宿機構等不同形式的服務,希望可以讓更多有需要的家庭,找到一個最適合自己和家人的方式來照顧身心障礙者。「除此之外,因為科技不斷地進步,很多觀念也都在改變,伊甸希望可以永遠多想一步,替大家先做好準備,所以我們提供的各種課程、教材,還有對我們工作人員的培訓等,也都持續在更新。」為了打破傳統觀念上對於身心障礙者的排斥感,伊甸基金會更是持續舉辦活動,透過各種媒體、平台的宣導,希望能夠改變社會普遍的觀感。更重要的是,讓所有的身心障礙者和他們的家屬知道——你不需要孤軍奮戰,伊甸願意提供各種你需要的支援和資源。
當我老了,你也老了
提到伊甸所能提供的支援和資源,家有多重障礙者的恩蓉媽媽對此感受最深。「我們恩蓉是多重障礙的孩子,她還在我肚子裡的時候我就知道了。既然我們選擇迎接她的到來,就必須要為她做好最周全的準備,所以我跟恩蓉爸爸一直都很積極地去找各種課程、復健來上,希望恩蓉在人生的這路上,可以走得更順一點。」恩蓉自從八個月大左右就開始接受復健,在醫療上,恩蓉的爸爸媽媽也非常重視她的黃金治療期。除此之外,各種相關的課程、活動,恩蓉爸爸和媽媽也都盡可能去學習、接觸。在恩蓉一家搬到台北之後,恩蓉更是直接開始使用伊甸的日間照顧服務。「這個決定真的是最好的決定,因為伊甸的照顧服務,改變了我們一家相處的氣氛。」恩蓉媽媽真誠地說。

恩蓉是個喜歡學習的孩子,在享有義務教育的十二年期間,她白天到學校接受教育,傍晚放學回家休息,行程和一般的學生幾乎一樣。但是在高中畢業之後,恩蓉就面臨了大學裡面沒有這樣的服務的問題,換句話說,她白天沒有地方可以去,只能待在家裡,由爸爸媽媽照顧。
「那時候我們想了很多方法、討論過各種可能性,但是因為恩蓉是多重障礙,能夠幫助她的機構真的不多,後來我們只能選擇看護,讓她待在家裡。」但這樣的做法引起了恩蓉很大的反彈,因為她喜歡接觸新事物和具有學習的熱情,和被困在家裡的現實,起了巨大的衝突。恩蓉常常鬧起脾氣,爸爸媽媽也被迫在日常的工作之外,還要處理更多事情、更多情緒,一家人都感到喘不過氣來。
「搬到台北之後,我們進入了伊甸的民生日照中心,在這裡恩蓉可以參加課程,可以復健,有很多她沒有接觸過的新鮮事,讓她非常開心;甚至我常常很驚喜地發現,她持續在進步、在成長。」不只如此,一家人因為伊甸照顧服務的幫助,都各自獲得了喘息的機會,在體力上、心情上都更加有餘裕與彼此相處。
你的辛苦有伊甸懂,請放心好好休息
「絕對要尋求協助,一定要給自己一點休息的空間。」恩蓉媽媽談到過去認識的朋友中,也有一位家有身心障礙兒的媽媽。「那位媽媽的先生沒有辦法接受有障礙的孩子,在孩子出生沒多久之後就選擇消失,把孩子丟給媽媽。唯一值得慶幸的是,他們家家境還不錯,不需要為經濟問題太費心。」即使如此,這位媽媽朋友還是在某一天傳訊給恩蓉媽媽,說自己真的很累,想要結束一切。「我收到訊息真的嚇到了,立刻找里長、找社工過去那位媽媽家,還好沒有發生遺憾的事情。但這也讓我思索到,人是沒有辦法獨自存在的,特別是有身心障礙者的家庭,了解各種支援系統可以怎樣隨時幫到你,隨時給你一個出口、一個喘息的機會,真的很重要。」
把成為身心障礙者家庭的後盾,當成一生目標的何副執行長,也提到他在第一線上,觀察到一些家庭的狀況。「很多家庭把自己封閉起來的原因,是不想讓別人知道自己家裡有這樣的問題,覺得很羞恥;有些則是對外尋求協助,就會產生愧疚感。這樣的觀念,其實直到今天還一直困擾著非常多的家庭。」除此之外,經濟上的壓力,也是讓許多身心障礙者家庭不敢求援的主要原因之一。何副執行長提到,曾經遇到過一位身心障礙者,他的一天四餐就是一片厚片吐司,切成四塊,早餐、午餐、晚餐、宵夜各一塊。「而且你可以看到那片吐司已經是幾乎要腐敗的狀態,真的很令人揪心。」

目前政府已經開始在很多地方設立日間照顧機構,就是希望讓身心障礙者可以就近在社區裡也接受到不同需求的照顧服務。何副執行長強調,現在政府有補助,伊甸基金會也很願意提供急難救助,給所有有需要的家庭,一個暫時緩解現況的機會。「只要願意尋求援助,我們一定會想辦法幫到你。我們只希望能夠傳達一個觀念:讓身心障礙者獲得更好的照顧,其實是讓整個家庭過得更好。」
這是一段讓力量凝聚的旅程
除了縱向的提供幫助之外,橫向的新知教育、心得分享也一樣重要,伊甸透過許多方式,讓資訊透明,讓不管是不是身心障礙者和其家庭,都能對身心障礙者的能力和需求更有概念。
何副執行長邀請大家收聽伊甸的Podcast——「先來一杯,我們再聊」,希望能透過照顧者的分享,讓彼此都有傾訴、傾聽的機會,更讓未來都可能是照顧者的你我,有越來越多的參考樣本。與此同時,讓照顧者們知道自己並不孤單,自己也有權力追求快樂與自我人生。
談到分享,恩蓉媽媽也非常同意「吐苦水」的重要性。「因為我先生是牧師,我身為師母,其實也常常扮演著傾聽者、照顧者的角色,所以我都很鼓勵有同樣狀況的家庭,把感受說出來、把問題說出來,我們一起來解決。」恩蓉媽媽希望讓更多身障家庭知道他們並不孤單:勇於求助、適時喘息、讓專業介入。
伊甸基金會從身心障礙者的角度出發,提供個案管理、心智障礙者雙老家庭支持、支持性就業、日間作業設施、日間照顧服務、社區居住等服務,另外還有居家修繕、交通接送、輔具服務等。不僅為身心障礙者提供了實際的幫助,更重要的是給予了他們和家庭一份深深的愛和希望。就像恩蓉和恩蓉媽媽,透過這些協助,重新找回了生活的意義和價值,並成為社區中傳播正能量的重要角色。我們期待更多家有身心障礙者的朋友,能夠知道自己並不孤單,只要願意求助,身心障礙者的照顧重擔,真的不用自己一肩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