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外送員》:我擔任外送員時就經常違規騎上人行道,不這麼做很多餐點根本送達不了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為什麼外送員寧願被開罰,也要冒著違規風險呢?原因不是外送員錢太多,不怕被罰,答案正好相反,那是因為外送員的報酬太少,他們才更要這麼做。外送員的報酬,採取論件計酬,完成一單只有幾十塊收入。如果花大把時間找停車位,這對他們的荷包來說,實在划不來。
[1] 陳先生買完便當之後,看見外送員跪地景象之內容,參考自東森新聞報導〈身分曝光!違規外送員跪女警求饒 神秘男掏千元解圍〉。刊登日期:二〇二〇年九月六日。
[2] 網友嘲笑內容,參考記者謝文哲在《鏡週刊》的報導〈熊貓外送員向女警下跪 網喊「嫁給他」真相竟超展開〉。刊登日期:二〇二〇年九月五日。
[3] 關於外送員牽車進入百貨公司的解釋,我參考的是記者周淑萍在《NOWnews今日新聞》的報導〈「牽車進百貨送餐」外送員找到了!本人親自還原現場狀況〉。刊登日期:二〇二二年十二月七日。
相關書摘 ▶《超級外送員》推薦序:每次送餐都是一場戰鬥,第三人稱的刻畫讓讀者彷彿身歷外送現場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超級外送員:使命必達的省時戰》,游擊文化出版
作者:蔡宛芸
- momo網路書店
- Readmoo讀墨電子書
- Pubu電子書城結帳時輸入TNL83,可享全站83折優惠(成人商品、實體商品、限定商品不包含在內,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
每一次送餐都是一場戰鬥!
消費者輕鬆一指下訂
外送員克服萬難送餐
外送平台帶來了許多便利,消費者只要滑滑手機訂餐,就能省去移動時間,但外送員卻必須突破層層關卡,才能達成任務!
本書以作者親身擔任外送員的經驗,以及訪談多位外送員的研究,揭開這份工作如何讓眾人擁抱,卻又讓人說出「外送員不是人幹的!」
透過紮實的田野調查,本書重現了外送員在工作現場遇到的衝突,呈現他們在騎車搶快、收到負評、與人吵架、勞資爭議背後的辛酸苦辣。
▎他們為什麼想當外送員?
快遞員、退休人士、餐飲業主管、保全、影視工作者、自雇者,都來跑外送,這份工作為何吸引他們?
▎外送員是什麼樣的工作?
「時間自由彈性,想上工隨時出動,想休息就休息」
「做自己的老闆,荷包深度自己掌握」
「做越多賺越多」「挑戰週收入破萬」
招募廣告如此形容這份工作的美好之處,但外送員真正的感受是什麼?到底廣告與真實之間有多大的距離?
▎等好久,怎麼還沒送到?是誰在拖餐?
消費者可能不清楚這份工作的複雜性,碰到餐點耽誤,就想給外送員負評。但外送員從獲得派單、到餐廳取餐、到送餐到消費者手中,每一個步驟都可能遇到意外而拖餐。平台系統、店家、消費者、路況都可能造成拖餐,但拖餐的壓力常常落在最前線的外送員身上。到底送餐過程當中,外送員會遇到哪些意外?
▎不搶快就完蛋,外送員的省時戰
是什麼原因,讓外送員即使不為了賺錢,也要趕趕趕、衝衝衝?
許多人都以為外送工作論件計酬,外送員才會搶快,但他們騎快車常常是為了彌補送餐過程中的各種意外。此外,平台的制度更是逼使外送員不得不搶快的罪魁禍首。這些制度如何產生,又如何變形?
曾經,這是一份讓人可以養家糊口的工作,為何最後變成低薪苦勞的工作?
透過拆解平台業者近年來不斷變更的報酬與獎金制度,你將看見這些越來越嚴苛的條件,如何把一個一個外送員推上搏命送餐的高風險環境。
★台灣社會學會田野工作獎作品改寫★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潘柏翰
核稿編輯:朱家儀
Tags:
【一圖看懂】能源轉型新趨勢?零碳排的潔淨能源—氫能的三大優勢一次看懂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為同步全球落實「2050淨零轉型」,台灣正在積極尋找各種能源轉型路徑。氫能為當前能源轉型的重要課題之一,本篇將帶您一次看懂零碳排的潔淨能源—氫能的三大優勢。
為同步全球落實「2050淨零轉型」,台灣正在積極尋找各種能源轉型路徑。氫能為當前能源轉型的重要課題之一,目前全球有超過30個國家或地區,明確制定氫能戰略藍圖,如韓國就在2019年推出氫能經濟發展路徑圖,德國則計畫投入70億歐元,將氫能視為能源發展必備的生力軍,為全球重點發展的能源課題之一。

優勢 1:終極潔淨能源
由於氫氣的使用過程,不會產生溫室氣體和其他汙染物質,燃燒後只會產生水,不會排放二氧化碳,而且能源轉換效率比化石燃料高,因而在「氫氣本身來源無溫室氣體排放」下可被視為終極潔淨能源。
因此,氫能成為綠色能源未來的重要一環,為我們走向低碳社會提供了關鍵的解決方案。透過氫能的應用,我們不僅能夠實現能源轉型,還能同時保護環境、減緩氣候變遷,為可持續發展注入新的希望。
優勢 2:儲能能力高
氫能具有高能量密度,可以有效儲存和運輸能源,意味著氫能更適合用於高能量需求的應用,能夠遠距離運輸也是一大特點,可靈活應用於不同領域,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有利於供應能源至偏遠地區。
氫能在能量的儲存方面,可以採用氫氣、氨或合成燃料等方式,確保能源供應的穩定性。多樣化的型態使得氫能技術在面對不同能源需求和地區性挑戰時有出色的表現,是推動能源轉型的重要利器。
優勢 3:再生能源界的百變怪
相較於太陽能、風能主要使用於電力;氫能可以應用於多個領域,包括交通、工業、電力生產和暖氣等,並且可以用於不同技術,如燃料電池和去碳燃氫。
- 氫燃料電池:將氫氣轉化為電力和熱能的裝置,當氫氣進入氫燃料電池時,它與氧氣(通常來自空氣)在電化學反應中結合,產生電力、熱能和水蒸氣。除了廣泛應用於交通領域,如氫燃料電池汽車,它們以氫氣為燃料並產生電力,以驅動電動馬達。同時也用於電力生產、能源儲存和其他應用 。
- 混氫燃料:在天然氣中混入部分比例的氫氣,並作為燃料使用,目前鋼鐵業、燃氣電廠等工業使用皆引進混氫燃燒技術,台電曾指出「在每年以混氫5%運轉7000小時情況下,可減少7,130公噸二氧化碳排放量,相當於每發電一小時可減碳一公噸。」此技術為「去碳之前先減碳」的階段性任務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為落實永續發展的目標,維護環境、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成為必不可少的任務,氫能的發展便是因應這樣的使命而生。氫能作為化石燃料替代能源之一,除了能有效減少對其的過度依賴,燃燒後僅產生水的特性,也大大的減少了對環境的負擔。
現今,氫能的建設乃至於再生能源的轉型都成為全球趨之若鶩的浪潮。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