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英國外交大臣柯維立訪中:後「黃金時代」恢復溝通能否開啟良性循環?

英國外交大臣柯維立訪中:後「黃金時代」恢復溝通能否開啟良性循環?
柯維立與韓正在8月30日會面。|Photo Credit: Reuters / BBC News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英國雷丁大學政治與國際關係系講師丁宏量不認為柯維立訪中代表英國對中立場的「軟化」,因為在人權、安全等事務上,英國的口風並沒有變化。但是,他向《BBC中文》表示,相信在新疆、香港等等主權和人權事務上,柯維立會「很大程度上是自說自話……很難會有一些實質性的成果。」

備受關注的英國外交大臣詹姆斯・柯維立(James Cleverly)訪中之旅在英國政界內部一片質疑之聲下展開,這是五年來首位訪問北京的英國高級內閣大臣。

在他訪問之前,在中英關係惡化的背景下,一些英國議員批評政府的對華策略「不連貫」,更有人指此次訪問是在向北京「示弱」。

另一方面,有觀察人士向《BBC中文》表示,此行有可能是改善中國與西方關係「良性循環」當中的其中一步。

8月30日,柯維立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與中國國家副主席韓正會面,並與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舉行了會談。

英國外交部表示,在會面期間,柯維立提到了黎智英的案件,也表達了對維吾爾人待遇的關切,並敦促中國解除對英國議員的制裁。

柯維立在與中國官員會面之後接受《BBC》訪問時表示,與中國斷絕來往並不是「可信」的選擇。

他表示,此次訪問是一個機會,可以在有分歧的領域「直接而不含糊」地表述立場,並在「符合我們共同利益的方面進行合作」。

他表示,這將使英國能夠與中國「重建溝通渠道」,而缺乏面對面的接觸可能會導致「更多的誤讀、互不信任和錯誤」。

英國近期對中政策的基礎,來自於英國在經濟利益與安全關切之間的權衡取態發生了改變。

中國仍是英國第四大貿易伙伴,但是中國在香港威脅公民自由、在英進行間諜活動以及在烏克蘭戰爭期間支持俄羅斯等等議題,成為導致兩國之間關係緊張的因素。

另一方面,在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解封後中國的經濟復甦程度遠不及預期,與英美緩和關係可能會降低西方在對中投資前景上「蓄意推進惡化」的可能性。

英國國內質疑之聲

柯維立訪中正值英國下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對政府的對中政策出現批評聲音之際——該委員會最近發表的形容中國對英國及其利益是一種威脅。

報告就政府的對中政略採取保密作法提出關切,指出由於政府高級部長不能看到保密策略而導致政策前後不一致,呼籲公布對中策略的解密版本,以向公眾和私營部門提供指引。

該委員會的保守黨主席艾麗西亞・克恩斯(Alicia Kearns)表示:「沒有對整體戰略的理解,那些執行政策和制定法律的人如何能做到呢?」

在被問及柯維立是否應該訪問北京時,克恩斯向《BBC》表示:「在嚴重分歧的情況下,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和他們坐在同一個房間裡,而不是切斷聯繫。」

然而,被中國制裁的前保守黨黨魁伊恩・鄧肯・史密斯爵士(Sir Iain Duncan Smith)卻指,柯維立此次訪問是「叩頭計劃」的又一步,又指英國的立場「有明顯的綏靖意味」。

「就像是我們想要更多生意,於是我們不想得罪中國太多,」他向英國《報聯社》(PA)說。

「最終我們得到的結果,就是他們覺得我們簡直太軟弱。」

James Cleverly

Photo Credit: Getty Images / BBC News

柯維立訪中受到英國國內政界質疑

工黨的影子外交大臣大衛・拉米(David Lammy)指責保守黨政府十多年來「對待中國問題上的分裂、前後不一和自滿」,指政府需要取得「切實的外交成功」,包括結束中國對英國議員的制裁。

自由民主黨外交事務發言人萊拉・莫蘭(Layla Moran)則稱,柯維立決定與韓正會面,對於那些希望看到香港民主權利得到保護的人來說,是一記「當頭棒喝」。

在北京,與中國官員會面之後的柯維立向《BBC》表示,在安全與人權等敏感問題上,他會與中國進行持續溝通。

「我現實地認識到,一個電話、一次訪問、一次會議不會從根本上改變路線方向,」他在訪問中說,但是「耐心、持續而可靠的溝通或許會產生效果」。

「這就是為什麼每次與中國政府代表會面時,我都會提出人權、新疆、香港以及特別是一些個別案件的問題。」

在被問及中國對烏克蘭的支持時,柯維立表示,將戰爭帶向一個「公平和成功的結局」符合中國的利益。

他說:「給人一種他們正在積極甚或被動地支持普京行動的印象,我不認為這是符合中國利益的。」

柯維立表示,英國希望與中國保持經濟關係,但他同時表示:「國家安全是首要的,一旦出現我們的安全關切與經濟關切相衝突的情況,我們的安全關切將佔上風。」

China's President Xi Jinping and then-UK Prime Minister David Cameron share a pint at a pub in 2015.

Photo Credit: Getty Images / BBC News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時任英國首相卡麥隆在2015年一同喝啤酒

後「黃金時代」,談合作還是談分歧?

英國政府在2015年曾宣稱中英關係進入「黃金時代」。

當時,時任英國財政大臣喬治・歐思邦(George Osborne)表示,英國已經「鞏固了其作為中國在西方最佳合作伙伴的地位」,而時任首相卡麥隆則帶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一家當地酒吧喝了一杯啤酒。

然而,自此之後,中英關係發生了很大變化。英國政府批評中國對新疆維吾爾族穆斯林的做法,又在2021年以安全關切為由,禁止了中國科技公司華為參與英國的5G基礎建設。

同年,中國對包括史密斯爵士在內的五名英國議員實施制裁,指責他們傳播「謊言和虛假信息」。

其時作為首相的裡茲・特拉斯(Liz Trus)據稱有計劃重新將中國列為對英國的「威脅」。

現任英國首相裡希・蘇納克(Rishi Sunak)在2022年表示,英中關係的「黃金時代」已結束,還稱試圖與中國建立更緊密的聯繫是一種「天真」。

但是,他並沒有響應呼籲,採納特拉斯將中國稱為「威脅」的取態。

而這一切當中的核心,是英國近期對華政策的基礎來自於英國在經濟利益與安全關切之間的權衡取態發生了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