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大人物】EP5|莫迪用「印度製造」翻轉國家,中國要被取代了嗎?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今年8月的金磚國家峰會,原先的五個成員國: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南非當中,俄羅斯地位受到戰爭影響;中國因為經濟衰退和人權問題,也影響關注度;而莫迪代表的印度,則已經成為了全球第五大經濟體,在這次的金磚國家中特別受到矚目。而莫迪之所以能在十年內,翻轉印度成為世界大國,有三個很重要的方法。
文:陳韻安
「人口超過13億、2023年GDP成長率有5.9%、世界第五大經濟體」,看到這些形容詞,第一時間讓人想到的國家可能是「中國」,不過,正確答案其實是「印度」。2023年,可以說是「印度年」。當歐美各國的經濟狀況,幾乎都表現得不太好的時候,印度2023年的GDP成長率估計是5.9%,不但超過中國的5.2%,更是遙遙領先美國的1.6%。
隨著中國的經濟與人權問題,都讓世界各國越來越擔心的時候,印度因為擁有龐大的勞動力和市場,還有地理位置的優勢,就成為了其他國家眼中,可以取代中國來合作的新選項。
不過領導印度這個新興勢力的總理莫迪,到底是靠著什麼方法,讓印度在10年間成為第5大經濟體,甚至還成為了美國非常想要拉攏的對象?讓我們來了解過去10年間,莫迪翻轉印度的3個方法。
從小受印度教民族主義組織影響,莫迪借助宗教影響力來翻轉國家
莫迪第一個翻轉印度的方法,是藉由宗教的力量來管理整個國家,而他這麼做的原因,就要從他的過去開始說起。1950年,莫迪出生在印度西邊的省份,他們家屬於低種姓階級,父親是賣茶的小販,家庭背景其實並不顯赫。莫迪8歲的時候,加入了一個改變他一生的重要組織,就是RSS(Rashtriya Swayamsevak Sangh),中文翻譯為「人民志願組織」。RSS認為,印度整個國家和印度教文化是共同體,所以組織成立的目的,是傳揚印度教文化,這樣一來,國家才能強大。
因此RSS的成員,不只需要接受宗教訓練課程,也被教導要排斥其他宗教,所以該組織被認為有強烈的印度民族主義色彩。雖然RSS組織曾經表示不會參與政治,但實際上,莫迪所屬的政黨「印度人民黨」(BJP)跟RSS的關係十分密切。而正因為莫迪從8歲開始,就在RSS組織中成長,所以不管是信仰或是理念,都受到RSS很深的影響。
2014年,就在莫迪剛成為印度總理的時候,當時的印度,就像多頭馬車一樣,無法統一方向一起前進,而這種多元和分裂的狀況,跟印度的歷史背景有關。印度雖然早在1947年就宣佈獨立,但剛獨立的時候,整個印度其實還是由500多個諸侯國組成,而且在當時三億多的人口中,光是語言可能就超過1000種,就算是現在最多人使用的印地語(Hindi),普遍程度也才4成左右。因此,大家應該不難想像,當「好好溝通」都可能是問題的時候,要團結起來就更加困難了。
另外,領土爭議也是另一個讓印度難以團結的問題。先前英國殖民政府,硬是把印度和巴基斯坦用宗教切開,但是喀什米爾這個穆斯林人口佔多數的地方,卻被劃分給印度,這就造成了兩國之間長久以來的衝突。
而歷史悠久的種姓制度,對印度也還有一定程度的影響,舉個例子,就算是公司裡一樣負責打雜的員工,在種姓制度的影響下,他們也會讓階級高的去跑公文、階級低的負責倒垃圾,許多決策不一定是靠能力,還是看種姓。可以說,種姓制度容易讓事情複雜化,而放大到國家層次,不只讓行政效率大打折扣,也更加深了階級造成的社會分裂。
面對這些讓印度不能團結的問題,莫迪這位虔誠的印度教徒,或許是因為過去參與RSS的關係,而讓他想要借助印度教的影響力,來管理整個國家,一方面推廣印度教,幾乎等同於宣揚印度的歷史和文化,可以幫助建立一個統一的認同;另一方面,印度原先就有8成的人民是印度教徒,推行起來不至於受到太大的阻力。
從印度的歷史和印度教徒的比例來看,莫迪用宗教管理國家的政策,聽起來很合理,也好像有帶來比較統一的國家認同。但是當印度因為印度教所帶來的認同,而變得越來越團結的時候,也就代表「非我族類」會受到排擠,對於非印度教徒而言,處境可能就不太妙了。
就以穆斯林來看,他們佔印度人口比例14%、人數甚至超過兩億,但是因為政府更重視印度教的關係,讓他們受到明顯的迫害。舉例來說,2015年時曾經發生一起穆斯林被毆打致死案件,理由是人們認為他偷牛又殺牛,而印度教徒不能接受牛這種神聖動物遭到殺害。類似的排擠、迫害穆斯林的事件常常發生,但是政府都不太會積極處理,這就讓莫迪借助宗教管理印度的政策,蒙上一層侵害人權的陰影。
改善經濟、喊出「印度製造」,莫迪想向世界證明「印度時代已經來臨」
莫迪的第二個翻轉印度的方法,是改善經濟表現,來實現「消除貧窮」的目標。在莫迪上任之前,根據政府的統計,印度在2011-2012年間,有3.63億的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佔總人口的29.5%,而貧困線以下的生活花費是多少呢?根據世界銀行當時的定義,是每天1.9美元,也就是不到臺幣60塊。
莫迪出身底層,他知道貧窮會讓人對未來失去希望,所以他當上總理後,就曾經在演講中提到要打擊貧窮:
我們的首要任務是打擊貧窮,並在心中牢記這項任務。……
但同時,那些貧困的地區,我們希望它們能成為經濟發展的基礎。
而要改善印度的貧窮,莫迪喊出了「印度製造」(Make in India)的口號,計劃把原先只佔國內生產總值15%的製造業,比例提高到25%,要讓印度成為全球製造業中心。此外,他也積極向國外宣傳印度,對投資者保證印度的基礎建設完善、也大力保護智慧財產權,想要用印度的種種進步,來說服世界「印度時代已經來臨」:
朋友們,大多數東南亞國協經濟體所做的事情,對亞洲的韌性非常重要。現在輪到印度了,我們知道我們的時機已經到來。我們正處於起飛階段。我邀請您來印度看看改變的風潮。
除了印度製造、吸引外資之外,莫迪過去的成長經驗,也讓他看到一個讓經濟表現不佳的原因,那就是人民普遍沒有銀行帳戶,賺來的錢幾乎都放在家裡。少了銀行的紀錄,讓政府很難了解人民的收入與支出狀況,這也就讓政府很難收到足夠的稅金來建設,根據數據顯示,在莫迪上任之前,人民繳稅的比例只有1%。
於是莫迪宣布了另一個政策,要幫貧困的印度人開銀行帳戶,一方面讓政府對人民的金錢收入更清楚,另一方面也想讓人民需要借錢的時候,有高利貸以外的選項,來減少被不良業者討債的危險。同時,政府要提供給人民的補助,在有了個人帳戶之後,也比較不會再被官員偷偷污走。
看到這邊大家可以發現,莫迪推行的政策,感覺都有善用自己的經驗,來針對印度民眾的需要解決問題。於是,在莫迪的帶領之下,「消除貧困」有非常顯著的成果,根據世界銀行的資料,2019年時,印度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的人口比例,已經從29.5%下降到10.01%。不過在經濟方面,表現就沒那麼亮眼了,而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就在2016年,莫迪閃電般地宣佈「廢鈔令」,民眾最常用的500、1000盧比的鈔票,在宣布後4小時直接停用,如果沒有將手邊的現金,兌換成政府發行的新鈔或存進銀行,1個月後就會全部變成廢紙。這對印度民眾是非常大的打擊,因為印度有9成的交易都是用現金,而市面上所看得到的紙幣,其中有8成都是這兩種幣值的鈔票,在總理的一聲令下,到了隔天,就有超過8成的紙幣都不能用了。
這就是印度近年來引發眾多爭議的「廢鈔令」,而莫迪會這麼做的原因,其實一樣是想要讓金流可以留下紀錄,他認為這麼做,可以讓人民把藏在家裡的錢,乖乖拿出來存到銀行裡,這樣才能減少逃稅問題,那些賄賂、貪腐的錢,也會因此浮上檯面。
不過這次莫迪可能想得太簡單了,突如其來的廢鈔造成民眾恐慌,許多銀行都湧入大批人潮,民眾們大排長龍等著要換鈔;另外,新鈔現金供不應求,造成生活中的各種消費也瞬間停擺,讓社會進入「工資發不出來、失業率上升、生活過不下去」的惡性循環,使本來持續向上的GDP成長率,也大受影響,一時之間從8.3%突然驟降到6.8%。
社群追蹤者比川普還多,莫迪善用社群塑造印度形象
莫迪翻轉印度的第三個方法,是善用他的社群操作和宣傳能力,來塑造印度的形象,而且他的宣傳方式都非常具有特色。我們印象中的知名政治人物,有些會像川普一樣,善用推特快速表達他的想法;或是像普亭或艾爾多安,透過電視媒體對人民說話,而莫迪則是選擇用廣播來跟人民互動,因為他認為這是可以真正接觸印度大眾的方式。
在每個月一次的節目中,莫迪會事先透過社群蒐集主題,所以他的廣播內容很多元,有時候會聊到考生如何面對壓力;有時候會討論當時讓印度被國際關注的事件;在Covid疫情期間,他也利用節目來宣導接種疫苗的重要性。這種直接與人民的互動,讓印度人很具體的感覺到「莫迪跟我們同在」,於是,在建立起信任感後,莫迪也可以在需要的時候,直接跟民眾宣傳或推廣政策。而這或許也是莫迪那些負面政績,不太會對他支持度造成影響的原因。
而廣播可不是莫迪唯一的宣傳管道,在廣播結束後,這些內容會再被剪輯,上傳到莫迪不同的社群帳號上。莫迪的社群追蹤者,數量超過兩億,甚至比川普還多。於是,透過媒體的力量,莫迪「對內」可以讓全國有統一的政策方向,有明確的前進目標;而藉由網路的傳播,「對外」也可以讓世界更加了解印度,提升國家的能見度。
特別的是,莫迪本人在拜訪各國的時候,也不忘身體力行的來宣傳印度。從莫迪的照片中就可以發現,各國領導人大都是千篇一律的西裝,只有莫迪總是以印度風格穿著出現,這就讓印度的獨特性,更容易被凸顯出來。或許,莫迪也想透過他的形象,向世界傳達這樣的訊息:印度已經不一樣了,不要再把印度看成骯髒、落後的國家,如今,不管是經濟實力、人民生活條件、或競爭力的改善,印度的國際地位都已經大大提升,印度時代真的來臨了。
經濟、人口超車中國,莫迪能把握時機讓印度崛起嗎?
在今年8月的金磚國家峰會,原先的五個成員國: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南非當中,俄羅斯地位受到戰爭影響;中國因為經濟衰退和人權問題,也影響關注度;而莫迪代表的印度,則已經成為了全球第五大經濟體,在這次的金磚國家中特別受到矚目。
除了經濟實力之外,印度龐大的人口紅利,也更增加印度的重要性。過去中國被稱為「世界工廠」,但是現在印度有三分之二的人口,正處在工作年齡;而且印度的人口中位數,比中國還年輕10歲。在世界各國對中國抱有警戒心的情況下,印度就成為中國以外的新選擇。
在政治上,美國一方面在俄烏戰爭中,繼續支持烏克蘭對抗俄羅斯;另一方面,因為想要圍堵中國利用「一帶一路」擴張的野心,於是印度就成為美國與西方世界,極力想要拉攏的對象,畢竟印度因為地理位置,跟東南亞、南亞國家都有緊密的關係,再加上和中國也有領土的衝突,如果和西方合作,雙方也有共同利益。莫迪知道目前的世界局勢,對印度來說是提升國際地位的好機會,所以他在今年的印度獨立日演說,也提到國家的重要性:
今天的印度代表了全球南方的聲音。印度的繁榮和(文化)遺產,正成為世界的機會。印度是全球經濟和全球供應鏈的合作夥伴。我可以自信地說,印度取得的成就為世界帶來了穩定。
2024年是印度的大選年,莫迪即將挑戰他的第三個總理任期,在世界各國都非常期待印度崛起的情況下,莫迪能不能延續他10年來翻轉印度的執行力,讓這艘載著14億人口的大船,平穩開往光明的未來,將持續會是全世界關注的焦點。
【國際大人物】是一個從人物角度看世界的節目,每個月利用人物故事,向觀眾介紹一位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大人物,點進影片來看看吧!完整節目列表請點我。歡迎訂閱關鍵評論網YouTube頻道,才不會錯過新片訊息。
延伸閱讀
- 富士康退出與Vedanta合資的半導體晶片廠,莫迪「印度製造」旗艦計劃是否受重挫?
- 白宮紅毯迎莫迪,美印宣布多項國防與商業協議劍指中國
- 印度新德里再爆宗教衝突,外媒批總理莫迪是印度教徒與穆斯林緊張加劇的罪魁禍首
- 「不利於精神進步」:莫迪政府力推印度教,「雞蛋」成為印度官員查禁的非法貨品
影片參考資料
- At the Global Top Table. Will 2023 Be India's Year? | Toda Peace Institute
- 2023 Should Be India’s Year – The Diplomat
- 印度選出賤民當總統:翻轉政經貧窮線,也鞏固莫迪總理連任路- 第 1 頁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 The Powerful Group Shaping The Rise Of Hindu Nationalism In India
- RSS:Mission and Vision
- 遠離甘地的國度:世俗主義與宗教民族主義交戰下的印度政治
- 獨立印度:一段不可思議的民主立國歷程| 方天賜
- 「你可以說英文嗎?」──印度究竟說什麼語言?從孟買鴨不是鴨說起
- 「種姓」是阻礙印度的致命傷?或許先別急著定義印度,你反而會看見更真實的印度-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 印度和穆斯林世界的外交尷尬:德里高官言論不當的前因和後果- BBC News 中文
- India census shows extent of poverty | CNN
- Fact Sheet: An Adjustment to Global Poverty Lines
- India PM Narendra Modi unveils 'Make in India' campaign - BBC News
- 印度的真命天子?終身禁慾的總理莫迪,如何讓印度脫貧?|天下雜誌
- Why India wiped out 86% of its cash overnight - BBC News
- Poverty and Inequality Platform - World Bank
- 打擊貪腐和黑金!印度總理下令大額鈔票「明日作廢」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 GDP growth (annual %) - India
- Why Is Narendra Modi So Popular? Tune In to Find Out.
- Explained: How PM Modi changed BJP, Indian politics in 21 years of public life | India News
- 莫迪訪美,拜登大獻殷勤!5 張圖看懂「印度變世界強國」的背後真相
責任編輯:陳韻安
核稿編輯:楊士範
Tags:
這樣用手機才安全!五個你一定要知道的「行動資安防護秘技」!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現代人出門可能會忘了帶錢包、忘了帶鑰匙,但絕對不會忘記帶的肯定就是「智慧型手機」,畢竟生活中的資訊取得、溝通聯繫甚至是金融交易…等必要功能都靠手機完全包辦,甚至我們重要的個人隱私也都保存其中-小至通訊錄、行事曆、電子郵件到大量的照片、影片,甚至是各類應用服務的帳號密碼,也正因如此,手機成為近幾年資安威脅的主要目標。
雖說智慧型手機的資安風險愈來愈高,但絕大多數使用者似乎都沒有意識到手機資安防護的重要性,不過近幾年有愈來愈多牽涉手機平台的資安案例出現在新聞上,也讓大家慢慢開始重視到「行動資安防護」的重要性。
對於智慧型手機的使用者來說,建立起正確的資安防護概念是非常必要的,若是忽視了主動防護的意識,下一個新聞上的受害者可能就是你!在接下來的文章中,也要為大家帶來五個你一定要知道的行動資安防護秘技,有看有保庇哦!
秘技之一:來路不明的 Wi-Fi 、網站不要連
大部分的手機都會搭配 4G 或 5G 行動網路,但不見得每一個人都會用吃到飽的資費,因此若是在家中或公司之外的公共場合,多半會尋找可免費使用的 Wi-Fi 網路,不過這些 Wi-Fi 若是由公共設施如機場、政府機關、學校或是店家所提供,相對較無資安疑慮,但若是未知來源且沒有加密鎖定的 Wi-Fi 訊號,就需要格外留意,可能會有傳輸資料遭受側錄,或是被路由器導引至帶有惡意程式或騙取個資的網頁。

除了養成良好的使用習慣,手機若有針對這些資安隱患有所防護,對於使用者來說也有額外的保障,像是三星的 Galaxy 系列手機,就加入了 Knox Vault 主動防護機制,且不僅止於系統面的安全性,更將關鍵的硬體元件也列入防護的一環,在手機開機後便能完整監控系統核心,確保沒有受到外來惡意程式的竄改,帶來即時保護且從不間斷!

秘技之二:密碼設定有一套,生物辨識更可靠
對於手機使用者來說,資安防護的第一線就是「密碼鎖定」,除了各類型的應用程式服務,手機的螢幕鎖定也是必要一環,但要特別注意的是,切莫不要因為方便記憶,就使用組合簡單、容易被破解的密碼組合,像是單純用生日、英文名字…等較容易被猜中的組合,也要避免所有的網路服務都使用同一組密碼。
當然,以手機鎖定來說,比較好的方式就是使用「生物辨識」,像是 iPhone 的臉部辨識 Touch ID,或是一般手機常見的指紋辨識等,更能兼顧使用便利與安全性。

針對重要的密碼與生物辨識資料,三星的 Knox Vault 也考量到儲存與傳輸過程的安全,手機中除了有安全處理器為相關資料的傳輸加密,內部的安全記憶體更讓密碼與生物辨識特徵資訊妥善保存,不會隨意外洩或被破解。

秘技之三:真正隱私的資料避免長期存於手機
過去經常看到有使用者因為維修電腦、手機時發生隱私資料遭到外流的情況,尤其是一些私密的照片、影片,都有可能在手機送修甚至遺失時,遭到有心人士破解盜取資料,而這些狀況一般來說很難避免,也因此會建議大家,如果是真的不能曝光的內容,建議不要選擇長時間保存於手機之中,而是選擇不易外流的儲存方式,例如:隨身碟、外接硬碟。

當然,如果手機中真的有重要的隱私資料需要保存,三星 Galaxy 手機內建的「安全資料夾」會是相當可靠的選擇,除了同樣採用三星 Knox Vault 技術防護,更是手機原有系統中的一個獨立區塊,也能夠透過應用市集安裝程式,而且能與手機原本的程式相互區隔,使用上更為彈性。

秘技之四:非官方來源應用不亂裝,權限允許要看清
智慧型手機之所以功能強大,主要在於和電腦一樣能夠透過各類型應用程式的安裝來擴充更多功能,雖然應用程式造就了手機的便利性,但使用者可能會因為忽視應用程式的取得來源,而不小心「引狼入室」。
對於蘋果用戶來說,除非進行系統越獄才能使用非 App Store 來源的應用程式,因此相對接觸到有問題 App 的機率較低,但 Andriod 平台是可以透過 APK 方式來安裝應用,且除了 Google Play 之外,也有不少第三方的應用商店,甚至是直接從應用官網下載的使用形式,因此對於可能暗藏惡意程式的 App 較難防範。

當然,即使是官方來源的應用程式,也需要格外注意這些程式對於系統權限存取的要求是否合理,當應用程式會索取本身功能以外的系統權限時,就需要特別留意,像是明明是相機應用,卻索要聯絡人、撥打電話、發送簡訊的權限,就明顯有問題 ,因此也提醒大家,在安裝 App 的同時,對於這些權限存取不可不慎。

除了注意應用程式的來源與安裝權限需求,對於三星 Galaxy 手機的用戶來說,也能好好活用「隱私權設定表」這樣的主控頁面全盤掌握所有應用程式的動態,快速找出哪一款 App 有異常行為,同時對於實體的定位與網路上的行為痕跡也能選擇關閉,讓你在現實生活或網路上的隱私都能受到保護。
秘技之五:可疑連結不亂點,就算是親友傳來也要先確認
一直以來,資安威脅的主要來源就是「釣魚連結」,且從過去常見的電子郵件、網站慢慢轉移至各類型的社交平台、即時通訊工具與手機簡訊,可說是最「與時俱進」的一種資安攻擊手法,若是一不注意點擊了這些連結,手機系統就可能遭到入侵,為駭客開了一道「後門」,隱私資料可能全都曝光。

當然,若是三星 Galaxy 手機的用戶,面對愈來愈泛濫的釣魚連結威脅,也能透過 Knox Vault 的即時防護功能為自己多增加一道保險,確保手機使用期間的安全,無需定期為手機重開機來避免作業系統受到入侵而被植入惡意程式,甚至手機關機時,硬體層面也有防止實體破壞、資料偵測的機制,讓手機內的隱私資料獲得完整保護。

結語
智慧型手機為人們帶來便利性,但卻也同時帶來資安方面的風險,在仰賴手機功能應用的同時,更應該多花一點時間建立正確的資安防護意識,與其擔心自己是否會成為駭客鎖定的目標,不如提前建立好完整的防範機制。
但對於絕大多數沒有太多資安技術知識的使用者來說,主動做好資安防護絕非易事,相對的,選擇妥善考量資安防護技術的產品,或許會是更好的方式,而三星早在多年前就導入 Knox Vault 技術至行動平台,更逐步完善防護機制,相對的更能讓使用者在不需要額外進行功能設定的情況下,就享有完整防護機制,更能妥善守護用戶的隱私安全,也成為眾多手機品牌中最值得信賴的選擇。


本文章內容由「蘋果仁」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