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當核處理水從科學問題變成政治問題,日本為何能扭轉國際輿論?

當核處理水從科學問題變成政治問題,日本為何能扭轉國際輿論?
Photo Credit: GettyImages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從法理上,日本排放處理水完全是日本的內政,沒有任何國際法規定,日本必須要和任何國家或組織去溝通。儘管如此,日本完全尊重國際社會和國際組織。在核事故發生後,正如國際原子能總署報告所言,也是日本主動找國際原子能總署,尋求協助處理核廢水的方案。可以很負責地說,現在世界絕大部分政府都不反對日本的排放,真正鐵了心反對的,就只剩下中國「孤家寡人」。

日前日本正式排放核處理水,即在稀釋之後排放的經過處理的核廢水(簡稱處理水),中文媒體爭議甚多。日本排放處理水是一個科學問題,但不斷被政治化。筆者從前年開始就撰寫關於這個問題的多篇評論文章。最近又發表專門「說清」科學問題的文章,現在再簡要地總結一下政治問題上的爭議。

問題一,處理水排放為何本應是科學問題?

要論證處理水是否應該排放,唯一需要尊重的,就是科學。即排放的輻射濃度和總量,是否達標,是否對環境做成影響。

其實,只要有條件,世界上幾乎所有核電廠都建在海邊或河邊。原因是核電廠需要大量的水進行冷卻,海洋就是源源不斷的水源。而所有冷卻的水,儘管都含有氚這種放射物(在冷卻核反應爐時受輻射生成),但都同樣很方便地排向大海。一般情況下都不加處理,直接排放。

日本福島的核廢水,儘管在生成時和熔毁爐心直接接觸,比冷卻用的核廢水「毒」很多。然而,它此後經過「ALPS」系統(先進液體處理系統)的淨化處理,除了氚之外,其他所用放射性元素的含量都被降低到大大低於排放標準。這些「處理水」在排放前,更經過大量稀釋,讓無法淨化的氚也大大低於排放標準。

日本福島這次要排放的是「經過處理的核廢水」,其他國家的核電廠長年排放的是「未經處理的冷卻核廢水」。

兩者最主要的放射物都是氚。要進行比較,就是比較其放射物質的濃度和放射總量,

根據現有數據,日本處理水的放射濃度和年排放總量,都低於國際上非常多的核電廠所排放的「不加處理的冷卻核廢水」。正如日本政府總結的,中國的每家核電廠直接排入大海的冷卻核廢水的年放射總量,都高於日本計畫排放處理水。

多元觀點 等你解鎖
付費加入TNL+會員,
獨家評論分析、資訊圖表立刻看
首月一元插圖
到期自動續訂,可隨時取消,詳情請見訂閱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