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攝影記者因報導颶風災情遭判20年,緬甸新聞工作者處境日益艱辛

攝影記者因報導颶風災情遭判20年,緬甸新聞工作者處境日益艱辛
5月17日颶風摩卡登陸後,一名男子走過位於實兌的的道路上,後方是倒塌的電線桿。Photo Credit: GettyImages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緬甸一名攝影記者因報導颶風災情而被判20年刑期,為軍方發動政變以來判處媒體從業人員最重的刑期。這名記者在被定罪以前並未接受任何詢問,也無法申請律師為自己辯護,家屬甚至無法前往探視,顯示出現今緬甸記者必須為其專業工作付出高昂的代價。

綜合《今日緬甸》與《路透社》報導,緬甸法院於週三(6日)判處一名攝影記者20年刑期,是2021年軍方發動政變以來判處媒體從業人員最重的刑期。

現年40歲的賽伊(Sai Zaw Thaike)為獨立媒體《今日緬甸》的攝影記者,他在5月前往若開邦實兌報導摩卡颶風災情後被捕。被捕後,賽伊在實兌接受了一個多星期的審問,並於6月中旬被轉移至仰光郊區的音山監獄(Insein prison)。

針對賽伊的指控細節尚不清楚,但涉及多項虛假訊息、煽動與叛亂的法條,包括《自然災害管理法》第27條、《電信法》第66(d)條以及殖民時代《刑法》第505a和124a條,這些法規的刑期從1年到20年不等。

如同緬甸其他政治犯,在週三定罪之前,賽伊沒有接受任何來自法庭的詢問,也無法聘請律師為自己辯護。此外,賽伊的家人也不被允許探視,監獄也嚴格限制家人寄給他的包裹及郵件。

「所有同事都對賽伊被判處這麼長的刑期深感悲痛。」《今日緬甸》的主編瑞溫(Swe Win)說,並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對賽伊的判決再次表明,新聞自由在軍政府的統治下已被徹底剝奪,並顯示緬甸的獨立記者必須為其專業工作付出高昂的代價。」

賽伊是《今日緬甸》第2位被捕的記者,先前另一名攝影記者於今年2月下旬報導仰光的抗議活動被捕,並於6月底被特赦。

在賽伊被捕一週後,安全部隊突襲了該媒體位於仰光的辦公室,雖然當時沒有任何員工在現場,但隔日軍政府便吊銷了其媒體機構的出版許可證。

此後《今日緬甸》轉為自地下活動,持續報導仰光及其他地區的反政變活動。瑞溫也表示:「儘管我們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但我們不會放棄繼續向緬甸人民提供新聞和訊息的承諾。」

GettyImages-1255475203
Photo Credit: GettyImages
5 月17日颶風摩卡登陸後,救援隊成員在實兌清理倒下的樹木。

「賽伊報導跟武裝抵抗無關。」於2021年9月被捕並在1年多後獲釋的記者圖薩爾(Ahla Lay Thuzar)告訴《自由亞洲電台》,並表示:「他只是在那里報道摩卡颶風過後平民的困難處境,被判處長期監禁是完全不恰當的。」

颶風摩卡於5月14日登陸緬甸,它的持續風速超過每小時200公里,造成若開邦北部400多人死亡,9成以上的房屋及建築物受損。然而,當地居民及救難人員表示,受影響的人們尚未收到糧食及人道救援。

人權觀察亞洲區副主任羅伯遜(Phil Robertson)表示,軍政府試圖掩蓋其救援不利而造成的嚴重人為災害。

「顯然他們想讓記者遠離該當地。」他說,並表示:「軍政府將所有獨立媒體及記者視為國家的敵人,因此賽伊被判處如此長的徒刑也就不足為奇了。」

保護記者委員會》(Committee to Protect Journalists,下簡稱CPJ)的報告指出,2022 年,緬甸為全球監禁記者最嚴重的國家第3名,僅次於中國和伊朗;而根據該組織的數據顯示,自政變以來,緬甸已有150多名記者被捕,4名媒體工作者喪生。

CPJ東南亞地區負責人克里斯賓(Shawn Crispin)表示:「《今日緬甸》記者賽伊因公然捏造的指控而被判處20年徒刑,這令人憤慨,應該立即撤銷。」 並呼籲:「緬甸軍政府必須停止監禁從事記者工作的新聞界人士。」

新聞來源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歐穎慈
核稿編輯:杜晉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