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遙遠的海岸》:晚清「雙刀會起事」的驚人之處,在於人民實踐自己的反政府情緒

《遙遠的海岸》:晚清「雙刀會起事」的驚人之處,在於人民實踐自己的反政府情緒
Photo Credit: GettyImages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稅務問題為何突然間激起1844年的大型暴力反抗事件?簡短的答案是國際事務與帝國時代邊疆農民承擔的額外負擔。廣東省的地主與商業菁英承擔了1839到1842年第一次鴉片戰爭中對抗英軍的財務壓力。

文:麥柯麗(Melissa Macauley)

雙刀會起事

鴉片走私與組織犯罪的演化,反映出潮州在海疆的位置。邊疆社會產出自己的社會錯位。1844年,潮陽黃悟空(1808至1845年)領導的起事,正是17世紀以來種種社會趨勢的總合,也是反清事業的開頭,此一發展將在區域內不斷產生迴響,直到1912年清朝終結。更特別的是,它還反映出此刻天地會意識形態在沿岸鄉村社群中滲透的程度。

黃悟空是來自廈林村的工人。幼年喪父,母親改嫁後,他跟祖父母同住。他的祖父是鄰近衛所的守衛,教導他武術要訣。祖父去世後,家族陷入財務窘境,黃悟空遂到別人家擔任幫工。

某個時間點上,他跟一位名叫黃英聲(Huang Yinsheng,音譯)的地方流氓走得很近,後者組織了一個抗稅的幫會。雖然黃悟空是黃英聲最信任的下屬,出於某些原因,他殺害了老大接掌組織,並將之轉變成令人聞風喪膽的雙刀會。

雙刀會的入會儀式也有熟悉的天地會誓言與儀式,他還加入18世紀流傳下來的傳統教誨。黃悟空的下屬隨即開始建立支會,幫眾遂日漸擴張。

天地會入會儀式中用到雙刀,黃悟空建立自己團體時,無疑受到當地幫會傳統的影響。在菁英文化中,刀劍已經很長一段時間不被視為帝國法統的象徵,然而在幫會組織裡卻仍是強大的象徵,在天地會的「劫變末世思想(demonological messianic paradigm)」中更是重要。

一則傳說中,明朝最後皇帝的兒子為忠僕所救,他還同時帶走跟皇室有關的兩把寶劍。因此預言中,明室皇子將重返人民,雙劍也會再現。潮州幫會的入會儀式中用到刀劍,同樣地,黃悟空也訴諸這些明室復興的強大象徵。

雖有其宗教性的一面,雙刀會的吸引力更來自白話的抗稅訊息。黃悟空下令追隨者拒繳田賦,卻避免劫掠村落或殺人。這個運動吸引了一群鄉村地主追隨者。一開始,潮陽地區四村加入行動。最終會眾高達數千人之譜,多數來自潮陽及揭陽,甚至包圍了揭陽城。當縣令領軍打算逮捕幫眾時,爆發了更大規模的反抗。

這場起事遭到鎮壓後,清廷官員發現天地會滲透潮州社會的程度。廣東按察使孔繼尹(生年不詳至1848年)找到雙刀會眾名冊,估計「十戶中九戶(有人)入會」。到了1840年代,天地會傳統滲入所有社會階層,它不再是以邊緣人為主的旅外者經驗,而是鄉村生活的基本特徵。

由於這個區域充滿具有西婆羅洲僑居經驗的男性,因此兩個組織間可能有關聯(卻難以驗證)。東印度群島的荷蘭官員經常感到疑惑,早期幫會窩藏在華人農耕社群,而非比較熟悉的商業社群。黃悟空的反抗反映出旅外生活型態回頭影響了東南中國的村落生活。

當地官員此刻面臨困境,要如何抓捕完全遁藏在鄉村社會裡的數千反徒。廣東按察使認為這麼多人不可能全都被脅迫加入起事;他們應該是出於自願。要如何處理這些人呢?他決定要專注在領袖身上。黃悟空輕易被捕,拉到潮州府城處決。

當局將其他300名追隨者判處不同刑度,接著宣稱組織已遭成功「鎮壓」。其他人並未遭到處刑。大批失敗的黃悟空追隨者搭上「紅頭船」,前往海外。許多人終老於新加坡,五虎祠的神主牌上銘刻著明朝「義士」。

雙刀會起事的動機與手法都有其驚人之處。此役係由反抗者發動,幫眾採取行動,而非對官方盤查的反應。他們拒絕繳稅,攻擊縣城。也就是說,他們實踐了自己的反政府情緒。

最後,反抗勢力的規模導致官員不得不放過許多幫眾,即便已經知道他們的身分。這跟數十年前追捕幫會的手法截然不同,當時幾乎每個有名有姓的人都會被無情追擊。在此案例中,官員基本上將被迫對潮州兩縣大片區域宣戰,而此地是以家族團結聞名。

許多人受到雙刀會的抗稅訊息所吸引,因此反抗行動裡也包含繳稅的地主。雖然很難驗證區域內「十室有九戶」都有人加入反抗(名冊已經佚失),孔繼尹明顯感覺到多數家戶都有人涉入幫會。連浩鋈(Alfred Lin)以熟悉的主張回應這個議題:中華帝國晚期的地稅並沒有特別沉重。但至少在廣東,確實是個負擔。

日常交易的單位是銅幣,然而稅卻總是以白銀繳交。1713年後(康熙皇帝宣稱永不加賦),銅幣對白銀的價值下貶。1713年,兌換率是一銀兩兌700銅幣;到了19世紀中葉,兌率已經來到一銀兩兌2200銅幣。事實上,在一世紀間,土地稅已經上升三倍。

然而稅務問題為何突然間激起1844年的大型暴力反抗事件?簡短的答案是國際事務與帝國時代邊疆農民承擔的額外負擔。廣東省的地主與商業菁英承擔了1839到1842年第一次鴉片戰爭中對抗英軍的財務壓力。正如赫志清與吳兆清注意到,這場戰爭超過80%的支出,完全由廣東省財庫與稅關支付。

戰爭結束後,為了重建省府收入,遂提高地稅。在潮州,至少農民反對這些額外的榨取。

我們將看到,雙刀會之所以受到歡迎的另一個因素,是因為清廷在1839到1858年期間暴力推動的反鴉片行動。到了1830年代,沿岸地區所有村落市集社群都高度涉入非法鴉片貿易。商賈、小販、漁民及他們在鄉鎮村落的親友生計都遭到威脅,吸食鴉片取樂的人也遭遇地方當局前所未有的騷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