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遙遠的海岸》:公共租界該被視為半殖民地,還是中國主權的一部分?

《遙遠的海岸》:公共租界該被視為半殖民地,還是中國主權的一部分?
Photo Credit: GettyImages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根本上,這是關於多數外國人選擇居住的上海區域裡,哪個國家才擁有最終主權的爭議。透過強力主張中國政府賦予的徵稅權力,潮陽商人延伸了國家權力所及之處。他們也讓英國人警覺到,他們決心要贏得這場鬥爭。

文:麥柯麗(Melissa Macauley)

毒品愛國主義

由於潮陽幫徵納鴉片釐金,因此他們在上海的利益與省政府一致,後者的歲入也仰賴這些稅收。

從1869到1885年間,江蘇省財庫光是鴉片釐金,就納入223萬5004兩白銀。潮陽集團從釐金徵納費用跟鴉片市場獨占中獲利。這些收入支付了一批「釐金徵收員」大軍的經費,用來強制收取稅費,阻止走私同時還保護集團的商業利益。

我們可能會假設多數衙役都來自潮陽,不只是因為這符合旅外者的文化模式——商人建立貿易事業後,同區域的勞工尾隨而至,還因為同鄉會館控制了上海港的移工僱用,仰賴跟組織有關的勞工包頭(baotou),招募不同職種的勞工。

英國領事官員十分藐視這些徵收員,視他們為汕頭公會毒品權力的暴力執行者。這些徵收員形同一支「私人警力」,讓潮陽幫得以騷擾中國與外國競爭對手,阿查理試圖「揭發他們的裝腔作勢」。在他看來,「包繳釐金的集團……運用這個位置取得貿易獨占……並以眼線包圍騷擾獨立商家,不斷不請自來,抓捕盤問銷售員,讓人心生憂慮。」

阿查理的譴責出現在英中兩國當局的持續爭議脈絡中,亦即關於中國人是否有「權」在公共租界裡,徵收英國王室並未同意之稅收的爭議。

根本上,這是關於多數外國人選擇居住的上海區域裡,哪個國家才擁有最終主權的爭議。透過強力主張中國政府賦予的徵稅權力,潮陽商人延伸了國家權力所及之處。他們也讓英國人警覺到,他們決心要贏得這場鬥爭。

正如阿查理向英國外交部上級提出警告,他「先前期望釐金集團會放棄對租界內消費的鴉片徵收釐金,然而並未成真,同時……我收到對方法務顧問的通知,他們將持續不休,以他的話來說,就是鬥到最後。」在釐金徵收員軍團及英國律師的支持下,潮陽幫挑戰了英國人從1842年就開始打造的半殖民勢力圈。

阿查理堅稱他的前任,許士(P. J. Hughes,生卒年不詳)同意「允許」潮陽幫發出「傳票」,讓徵收員得以在公共租界區活動,是因為他以為此一制度可以阻止印度鴉片走私。

然而即便許士接受這個制度,「他也預見在租界區中允許獨立警力運作的危機,以及阻撓其行動的必要。」當然租界中已經設有警力——上海市警察,1854年在英國控制下的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下成立的警務處,由英國、愛爾蘭、錫克教徒及後來的中國警員組成。他所說的「獨立」,指的是「獨立在英國控制之外」。

當許士同意由徵收員收取釐金並監控鴉片市場的體系時,他以為他們會「與外國警力合作」並「獲得會審公廨中的(英國)陪審官(Assessor)同意」。然而潮陽集團兩者皆無,阿查理將此形容為「試圖踐踏」他的權威。

這裡必須補充,阿查理對潮州人別有惡意。1869年擔任駐汕頭領事時,他就不斷抱怨沿岸村民對英國人的武裝對抗。當地農民攻擊一名英國水兵的事件中,由於他過度反應,砲擊村落一事(所謂的金龜子號事件〔Cockchafer Affair〕),差點毀了他的外交事業。

遭到當時外交大臣克拉倫登伯爵〔George Villiers, 4th Earl of Clarendon, 1800-1870〕譴責後,阿查理深感憤恨,認為外交部並不了解他被派駐暴力區域的「困難處境」,此地農民因「難以馴服而名聞遐邇」。他將潮州描述為「自古以來,氏族鬥爭、私下謀殺、幫派搶劫、系統性勒索及一切歐洲黑暗時代才存在的壓迫惡行,就在廣東東北角落星羅棋布的村莊中蓬勃發生。」

後續阿查理轉調上海的請求獲得允許,然而當他發現自己在上海港的最大對手,竟然就是來自廣東那個角落的旅外者時,心底想必多麼驚訝不安。雖然他在關於1880年代上海潮陽幫的記述中,並未提到早年事件,但那些事情不大可能被拋諸腦後。

英國人與潮陽鴉片集團之間的爭議,測試的是公共租界的法律地位。

它該被視為半殖民地,亦或仍舊是中國主權的一部分呢?潮陽商人固然是受到經濟的利己心驅使;他們並未公開表達政治議題(但他們也不是十分忠於清廷)。

無論如何,他們抗拒接受英國人在城裡的權威,反制常見於在大英帝國境內各地,悄悄擴張英國控制力的行動。中國政府賦予他們在鴉片釐金徵收上的獨占權利。中國人有權對本土商業徵稅,也有權派出徵收員執行中國法律。

從英國領事的怒言中可以判斷,這種中國主權的伸張,被視為對英國認知中條約體系的運作方式,發出不尋常的強力抵制。

相關書摘 ▶《遙遠的海岸》:晚清「雙刀會起事」的驚人之處,在於人民實踐自己的反政府情緒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遙遠的海岸:中國海疆上的殖民擴張》,時報文化出版

作者:麥柯麗(Melissa Macauley)
譯者:林玉菁

  • momo網路書店
  • Readmoo讀墨電子書
  • Pubu電子書城結帳時輸入TNL83,可享全站83折優惠(部分商品除外,如實體、成人及指定優惠商品,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

2022年世界歷史協會班特利圖書獎

改變對殖民時代中國角色理解的先鋒史學之作
本書故事極具感染力,色彩豐厚,深具洞見。
從全球史的角度去詮釋潮州人成功的歷史,驚人深刻,饒有勝意!

傳統中國被視為欠缺海洋與殖民影響力的大陸帝國,
麥柯麗挑戰此一觀點,
揭示中國東南地區的經濟擴張,可與歐洲人的海外殖民野心分庭抗禮。

本書是一份全球脈絡下的地方研究。它將闡明中國東南方、上海、香港與東南亞區域之間交纏的歷史;這些東南亞區域是十七世紀後旅外潮人遷徙的目的地,包含暹羅灣上的曼谷與柬埔寨、西婆羅洲、馬來亞南部、新加坡及越南的湄公河三角洲。

如同邁可.沃納與班乃迪克特.齊默曼所示,交纏歷史(entangled history)是一種在跨國脈絡中研究個人與機構的研究方法取向。突顯出外國遭遇的複雜性,他們主張文化並非只是從更強大或夠有錢的團體,轉移到更弱勢的團體,或者從「中心」到「邊陲」;而是各方以隱微或深刻的方式相互影響。

遙遠的海岸
Photo Credit: 時報文化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羅元祺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