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WEB3趨勢大解讀》:區塊鏈紀錄將取代傳統履歷表,「學歷至上主義」效力漸漸減弱

《WEB3趨勢大解讀》:區塊鏈紀錄將取代傳統履歷表,「學歷至上主義」效力漸漸減弱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時代雜誌》「世界網路精英」、世界經濟論壇「百大全球未來領袖」,日本網路教父伊藤穰一的WEB3領先觀察。破壞遊戲歸則的63個重要提示,告訴你必備的科技素養與新知。本書幫助讀者做好迎接新時代的準備:培養對新科技的知識素養,並了解新科技將為社會帶來哪些改變。

文:伊藤穰一

提示41:區塊鏈紀錄取代傳統履歷表,忠實呈現個人能力提示

到了WEB3,學習方式將會如何改變呢?另外,WEB3時代需要什麼樣的教育呢?

首先,可以確定的是,WEB3時代的來臨,將使得在日本長久以來重視的「學歷至上主義」效力漸漸減弱。

這也是因為學經歷可以鉅細靡遺地紀錄在區塊鏈上,而且不可能遭刪除、變更。一旦區塊鏈紀錄取代傳統履歷表,將可以比畢業證書等文件更深入、清楚並且正確地傳達出個人的能力與資質。

屆時不再只是在校研習什麼樣的學問,在校內、校外進行哪些活動?出社會後在哪些社群有貢獻?達到什麼樣的成就等等,隨著WEB3技術在社會的廣泛應用程度,統整這些履歷來衡量個人能力、資質的時代即將來臨。

此外,上一章提到的「身分管理」中,有關個人「聲望」的管理。基於以往的履歷而形成個人聲望的方式,今後也將產生巨大的變化。

第12個提示介紹的「Henkaku」社群,成員目前也正努力在新時代樹立自己的聲譽。

他們自行管理、公開與多重身分有關的事項。包括今後完成哪些任務、社群媒體的關注人數有多少、達成哪些成就、收到多少$Henkaku幣,其他還有參與什麼樣的社群(DAO)、做了什麼、在軟體開發平台GitHub參與哪些專案等等。

由誰指派任務,以及接受任務審核、報酬是否支付等,都是由社群紀錄。因此,可以完全排除個人的主觀或樂觀臆測,形成一個高度客觀的個人檔案。

只要有這麼精準且詳細的個人檔案,履歷表上記載的學經歷,重要性就會降低,不是嗎?

提示42:WEB3的學習模式有如遊戲闖關

像這樣具體陳述個人能力、資質的檔案,同時也會形成嶄新的學習機會。

以往的教育制度是基本上修完一門課程並取得學分,就算結束該門課程的學習。而且除非是從事專業工作,幾乎沒有在工作上學以致用的機會。學習和工作(賺錢)涇渭分明。

理論上,最理想的狀態是讓「學習」、「工作」、「遊戲」能夠融為一體。因為缺乏「遊戲」成分的「學習」,或是毫無「遊戲」性質的「工作」,往往會令人失去動力或缺乏創造力。現代人的許多問題豈不是就源自這個因素嗎?「遊戲」的重要性,我後面會再說明。

但是在WEB3中,個人學習的知識內容,或是目前正在構思的計畫、創意,可以公開在任何人都能檢視的地方。除了可以因此讓自身的能力、資質受檢驗,也能夠參考借鑒他人的見識,獲得新的學習機會。

不是學完一門課程就此結束,而是將獲得的學識和夥伴相互對照,重新學習,這種方式在WEB3中非常普遍。一邊學習新事物,一邊解決課題。有如在遊戲中累積修行(學習)而成長的闖關挑戰。

在「Henkaku」社群中,我們也設計了一套結合遊戲與學習的關卡。只要獲得解決某個課題的必要知識,就能得到$HENKAKU幣作為闖關成功的獎勵。

實際上,也有把學習設計成關卡遊戲的學校。

「school 42」是一所工程師養成學校,最早源於法國,現在遍及世界各地,包括美國和日本。這所學校並沒有教授,只有一個又一個任務挑戰關卡,學生以組隊破關的方式學習。我那就讀大學的外甥也在這間學校學習,據他表示學習得非常開心。

不論學歷、不需學費(原書註:school42由贊同理念的企業營運)、school 42的「校門」二十四小時敞開,可以在網路學習的高度自由,沒有學年、畢業等概念。個人的學習以如同大富翁遊戲圖呈現,將個人想學的地方一格一格填滿,「在這個學校學會了這些技術」,當自己覺得足夠時,就抵達終點了。

像這樣從遊戲中獲得啟發,不是傳統的以上對下,由老師單向灌輸知識給學生,而是讓個人自由選擇想學的內容,透過和同伴互助合作學習的型態,這樣的機制正是一切都採分散化(去中心化)的WEB3時代,因而受到注目的原因之一。

提示43:WEB3帶來的「參與型教育」

隨著WEB1.0、WEB2.0、WEB3的演進,從「讀取」到「寫入」,乃至現在的「參與」,這種能力的增加,不限於在網路上使用,同樣適用於學習層面。

WEB1.0時代,即使不到圖書館借書,也可以透過連接網路獲取各種知識。當然,有些知識可能還是要透過書籍才能獲得,但在學習知識方面,確實增加了一個相當方便的選項。

WEB2.0則新增了「公開書寫內容」的學習形式。人們不再是單向地從書籍、網路吸收知識,也透過自己發布的資訊而引起的雙向討論,能有更深入的學習。

到了WEB3,則是增添了「參與型」的學習選項,簡單來說,就是與他人合作。第一是獲得知識,第二是使用獲得的知識發布出去,最後是藉著第一、第二的經驗,與他人合作創造出新的事物,這種一體化的學習方式,是WEB3時代的特點。只不過,WEB3的學習需要熱情。如果沒有主動投入某件事,產生想要達成目標的熱情,就無法讓自己採取行動和他人合作去創造某些事。

這是目前日本尤其需要思考的問題之一。

在幼兒教育方面,美國研究機構曾提出一份發人深省的報告。

這份報告指出,以有就讀幼兒園的孩子和沒有就讀幼兒園、自由玩耍的孩子相比,在就讀小學的最初幾年,前者的成績較好。但是,當他們升上三、四年級時,後者的成績則逐漸提升。

有就讀幼兒園的孩子通常很乖巧,能夠聽從老師的指示,並按照老師的要求學習。但是,他們缺乏學習的熱情和內在的動力,不會自主學習。因此,他們在開始上小學的前幾年可以獲得好成績,但逐漸無法跟上。在缺乏內在動力的情況下,他們無法理解為什麼要學習,結果成績開始滑落。

相對地,沒有就讀幼兒園的孩子沒有接受學習課程的經驗,當然無法立即取得好成績。

但是,這些孩子在上小學時充分玩耍,培養對於遊戲的好奇心,孕育任何事都當作遊戲而樂在其中的能力,產生「想多了解一點!想試試看!」的積極度。

簡單來說,豐富的遊戲體驗能培養產生熱情的能力。對於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的孩子而言,從小學開始的學習,也是如同遊戲般的東西。他們會熱中於「認識新事物很開心」的新鮮體驗。像這樣自然而然地培養學習的內在動力,孩子越能主動學習,就越能提升學業成績。

那麼,身處日本的讀者,該如何解讀這份報告呢?(原書註:這份報告講述的幼兒園主要是美國公立幼兒園,以訓練團體生活為目的。並不代表所有幼兒園都有這個傾向。)

所有孩子都施行均一化的標準教育、缺乏主動性的學習、無法讓兒童發揮想像力與獨創性的授課風格等,都是日本教育飽受批評的問題。甚至連「教育改革」一詞,都給人陳腔濫調的感覺,而實際上的情況看起來似乎也沒什麼改變。

能夠完美執行指示的聰明人應該有很多吧。但是,願意追隨內心湧現的熱情,不怕被視為「有點奇怪」,能自主學習,並有能力創造出世界上原本不存在的新事物的人,卻極為有限。這難道不是目前所看到的現實嗎?

我撰寫本書之際,日本共有二十九位諾貝爾獎得主。相形之下,光是我曾就讀的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就有九十八位諾貝爾獎得主。單純只有聰明無法產生足以獲得諾貝爾獎的劃時代學說或新發明、新發現。這種差距明白顯示出日、美教育的不同。

話雖這麼說,像美國這樣的極端個人主義也有它的問題,我並不認為一切都要學習美國,日本要面對的問題,不是如何讓教育美國化,而是在於如何實現以熱情為出發點的學習。

其中一個解決對策,可以透過WEB3實現。

以下是關於我一位友人的事情。他的兒子才十四歲,已經在參與DAO,並推出了NFT,他經常問我一些諸如「社群要給開發人員報酬時,應該怎麼做」之類的問題。他出生在WEB1.0時期,屬於數位原生世代(Digital native),已經累積很多在網路「讀取」、利用網路「寫入」的經驗。

因此,他正朝向與人合作,創造新事物的WEB3學習(參與)。在WEB3,先有想做的事,同時正在學習必要的知識。因為在WEB3社群中活動,正是建立在對WEB3技術的熱情和學習的基礎上。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WEB3趨勢大解讀:日本網路教父教你一次看懂元宇宙、區塊鏈、NFT》,木馬文化出版

作者:伊藤穰一
譯者:卓惠娟

  • momo網路書店
  • Readmoo讀墨電子書
  • Pubu電子書城結帳時輸入TNL83,可享全站83折優惠(部分商品除外,如實體、成人及指定優惠商品,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

《時代雜誌》「世界網路精英」
世界經濟論壇「百大全球未來領袖」
日本網路教父伊藤穰一的WEB3領先觀察

破壞遊戲歸則的63個重要提示
告訴你必備的科技素養與新知

世界開始以新的遊戲規則運轉:
WEB3——顛覆治理方法、工作方式、組織型態
元宇宙——使人類擺脫身體、身分、時空限制進行溝通
NFT——讓無法以金錢計算、取代的價值可視化

概述新技術顛覆哪些既有的觀念:
區塊鏈技術將弱化「學歷至上主義」。跟名校的畢業證書相比,如果能夠明確記錄過去的履歷,並且以無法刪除、修改的區塊鏈來取代履歷表,那麼就能更深入、更正確地傳達個人的能力與資質。無論是在學校專修哪些科目、參與哪些活動,進入社會後加入哪些社群、對社會有哪些貢獻、取得了什麼樣的成就……隨著WEB3技術被廣泛運用,將進入可以靠區塊鏈蒐集其所有履歷來衡量個人能力與資質的時代。

介紹新技術的演進過程與特色:
從人們利用網路的方式來看,WEB 1.0時代,連結資訊發送者與接收者的入口網站為主流,屬於單向的訊息傳遞,WEB 2.0時代則是以用戶為中心的雙向網路空間,任何人都可以書寫自己的意見,分享體驗,社群媒體與社群網路服務大行其道。而入口網站與社群媒體都是用框架限制用戶的方式,讓平台掌握了控制權。到了WEB3時代,與前兩者最大的差異是去中心化。區塊鏈技術使得人們在網路上的活動(交易)透明化,不能刪改,因此用戶不再被平台綁架,平台與用戶之間的關係不再是中央集權式的結構。

說明加密經濟模式如何創造更多價值:
NFT最大的優勢就是創作者能夠自主管理、交易自己的作品。記錄在區塊鏈的交易紀錄無法複製、竄改、刪除,因此能證明數位藝術品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真品。在NFT市場上,當買家購買了某位藝術家的作品,首先藝術家能從中直接獲取收入,不再被收取仲介費、展場場地費。其次,由於區塊鏈保留「此作品的原創者為此人」的所有權紀錄,因此每次轉賣NFT時,該藝術家也能從中獲取利潤。

在NFT市場上購買同一種產品的人可以成立社群,同一個社群的人可以開發商品並將其NFT化,這兩種方式都可以讓人們在加密經濟中產生連結,藉由參與社群來提升彼此的價值,甚至提升該社群的影響力,進而投入其他文化、社會、商業活動。

為什麼要讀這本書?
本書文字淺顯,並透過圖表整理、分析比較,讓讀者對WEB3更有清晰的概念。作者沒有提太多技術面的細節,他更重視這些技術如何顛覆、改變既有的觀念。我們正在見證新科技即將掀起歷史性巨大轉型的時刻,這波變化將影響工作模式、文化、身分認同、教育、民主制度。哪些因素推動這些巨大的變化?又是如何進行的?本書幫助讀者做好迎接新時代的準備:培養對新科技的知識素養,並了解新科技將為社會帶來哪些改變。

(木馬)WEB3趨勢大解讀_立體書封
Photo Credit: 木馬文化出版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潘柏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