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TNL Mediagene集團執行長鍾子偉:亞洲最大媒體集團如何全球佈局?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數位媒體集團關鍵評論網(TNL Mediagene)創辦人Joey(鍾子偉),日前接受關鍵評論網旗下財經媒體「商益」專訪,分享對公司發展的看法、以及他對於亞洲市場的機會和挑戰的見解。強調與日本Mediagene集團合併後、亞洲拼圖已幾近完成,下一步即將加速拓展英語系國際市場。
文:湯皓茹
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TNL Mediagene)創辦人暨執行長Joey(鍾子偉),接受《商益》專訪,分享對於台灣的TNL與日本的Mediagene合併後,集團未來發展的佈局、以及他對於亞洲市場機會和挑戰的見解。Joey強調與日本Mediagene集團合併後,亞洲拼圖已幾近完成,下一步將加速拓展英語系國際市場。
TNL Mediagene集團的全球佈局
Joey首先提到,關鍵評論網最初的想法是要快速進軍亞洲其他市場。Mediagene是日本數一數二的原生數位媒體集團,該集團希望踏出日本的雄心,正好與關鍵評論網想跨出台灣的佈局不謀而合。這次合併是在「對的時間、對的夥伴、對的方向」下完成,可望在最短的時間內建構出亞洲最大、涵蓋數位媒體內容、科技、數據、AI還有電商的一個泛亞洲媒體集團。
他透露,媒體集團目前已在台灣、香港、日本有所佈局,東北亞的拼圖已經接近完成,下半年會積極往東南亞市場佈局,並以此為橋樑擴張到更多的英語媒體內容、科技服務,以此進一步拓展到全球市場。
合併與上市後的整體規模:每月2億PV
TNL Mediagene合併後,已著手上市計畫(IPO)。集團成為一個國際公司後,在台、日(東京、京都)、香港分別都有辦公室,台灣約有300人、日本約有260人規模。在橫跨旗下20餘個媒體品牌不同的內容方案下,每月可達將近2億 PV(網頁瀏覽量)。讀者分佈約有一半為中文讀者,一半為日文讀者,以及少量的英語讀者。
Joey提到,過去在日商的工作經驗,讓自己深入理解日本企業在亞洲、在美國是如何經營的。此外,自己在美國、以及歐洲公司的經驗,也有助於拿捏對不同文化對象的磨合與應對,
在什麼時間點適合講話?什麼時間點要跳進來?什麼時間點要讓他們把話講完?大家坐在一起合作的時候,真的要有Patience(耐心)、真的要有Balance(平衡)。當每個人在想「這個怎麼辦?」的時候,你得明白每個人有不同的觀點,他的出發點、他的定位是什麼?
合併後的優勢:跨境落地發展不需額外整合時間
Joey認為,與日本人互動的重點之一是「讀空氣」,開會時的重點不一定是講了什麼,而是「沒有講什麼」?需要從討論的氛圍、或是暗示去觀察。往往得累積多年的合作經驗,才能贏得日本人的信任。
但是,Mediagene的創辦人今田素子曾在英國留學、在海外工作過,不但有語言優勢、運作上的合作對象也有許多海外公司,相對較為Open Mind 。因此從雙方認識、談合作到完成合併,歷時不過半年。即使該集團原本就想要走出日本、拓展國際業務,但以日商而言,仍堪稱是「異常」快速。
在雙方規模相仿的背景下,合併後的定位更接近一個在不同城市、有不同辦公室、使用不同語言、有不同的市場的國際公司。這為雙方在對方國家的市場拓展,帶來很大的優勢與便利性,有助於讓兩方服務的客戶在相互幫助下、進入對方市場。
過去關鍵評論網在日本沒有真正落地,因此沒有銷售團隊、也沒有市場團隊,起步不知道先找誰。特別是許多傳統日本業界需要花數個月到數年的時間取得信任,才能開始與對方合作。
然而,集團合併後,都擁有了在地的關鍵整合者,台灣的客戶無論是電商、進出口貿易、數據、或科技服務,都可以透過TNL Mediagene集團把需求包裹成一個Package,由台北辦公室當窗口,到日本提供與台灣在法律上同等地位的落地服務。這麼一來,台灣的客戶又可以與熟悉的台灣團隊合作,但又可以享受到日本更符合當地文化的服務。
服務整合的最大優勢之一,就是沿用雙方的既有供應商或客戶資源。基於雙方的對等地位,日本的廠商可以透過關鍵評論網進入台灣市場,而台灣的廠商則可以利用Mediagene的平台進入日本市場。相互合作下,讓雙方廠商更容易打進亞洲市場。
即刻報名 TNL Mediagene年度發表會,瞭解更多。
TNL Mediagene的互補效應:一條龍式的數位服務
關鍵評論網在近幾年的擴張下,內部已經具備AI科技數據服務、大數據市調、也有MarTech等事業。而日本端在這一塊相對較缺乏。因此可以由台灣進行科技數據和AI的研發,再將產品提供給日本辦公室,讓其在本地通路上調整與銷售。未來也會採這個模式,將發展出的產品與服務外銷到亞洲各國。
Joey說明,日本有一個在台灣較為少見的特色。日本企業常會選擇與長期合作、且值得信賴的廠商進行全方位的合作,從行銷、媒體廣告、到網站架設,甚至APP開發、UI/UX的規劃都可能包含在內。這種用一條龍方式為客戶做所有數位化的線上服務、在日本較為常見,但在其他國家則傾向找更多個別專門的廠商來完成服務。
因此,如果是台灣廠商想要進入日本市場,可以藉由這種在日本已經很成熟的一條龍式服務,來處理大多數的數位業務。日本Mediagene的既有客戶,如果想要進入台灣或其他亞洲市場尋找相關數位服務,集團也可以協助在台灣Follow-up各種需求。
不管是台灣客戶要進日本、或是日本客戶要進台灣,所有線上數位的服務需求:買廣告、下Banner、或是整個Campaign行銷、聯播網的互動式廣告;甚至下廣告前的數據資料、下廣告後的AI數據交換、大數據模型;或是電商;下廣告前的架設網站UI/UX的設計;架完網站後、整個數位行銷的顧問,都可以直接全方位與我們合作。
美方投資人:資本市場激發TNL Mediagene集團的發展潛力
從美方國際投資人的角度,在輔導TNL Mediagene於納斯達克掛牌的過程中,也帶來新的啟發,可以跳脫原本的台灣觀點、或是亞洲觀點,了解在現行的規模下、品牌的故事、服務,與過去人們所熟知的國際媒體、歐美科技數據品牌,在規模上與哪些組織相仿?
TNL Mediagene集團在獨特的Story下,集團有何具有競爭優勢之處?優缺點為何?由一個不是亞洲出發的國際觀點來觀察,有助於客觀釐清集團的「發展潛力」是什麼?獨特的機會是什麼?而這些又會如何影響接下來國際化的步驟?
包含日本的觀點、美方的觀點,以及泛亞洲的願景,在這個融合1/3日本、1/3台灣、1/3美國的DNA的組合中,背後的原因與未來全方位的服務,這些都將在9月的TNL Mediagene Roadshow品牌活動當中,以一個更大局的角度來介紹,看待未來的願景。
TNL Mediagene Roadshow品牌活動
本次的TNL Mediagene品牌活動,是關鍵評論網與日本合併、且決議IPO後的首次大型Roadshow。過往的活動偏向技術介紹,包含MarTech媒體、電商新產品、新的併購案與發展等等。但今年在集團整合後,不再著墨於產品的CTR(點閱率)等,而側重於整個集團的重大改變、新的定位、願景等。
這對TNL Mediagene而言,將是一個重新自我介紹的機會,從每一個背後的品牌、廠商、甚至創辦人的不同角度,鼓舞大家一起加入這個遠比過往更大的願景,一起走進台灣、走進日本、走向東南亞,一起打亞洲到國際市場的團體戰。
9月22日 TNL Mediagene 年度發表會,為你的企業營收帶來更多潛能。
即刻報名!
責任編輯:Street
核稿編輯:
延伸閱讀:
【商益:商業是最大的公益】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合併日本最大原生數位媒體集團 Mediagene,改名 TNL Mediagene,預計將於美國納斯達克上市
【商益:商業是最大的公益】關鍵評論網與 TVBS 聯手,以多元視角創新台灣及國際社會新聞體驗
【商益:商業是最大的公益】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與LiveRamp 攜手於亞洲佈署身分驗證流量解決方案
【馬力歐陪你喝一杯】方穎豐的小夢想成就少棒之家的大志氣!安麗與棒球校長為小小球員建立以「家」為核心的棒球夢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從不會教棒球到成為少棒界的棒球校長,方穎豐憑藉著對教育的使命與對體育的熱愛,在台東成立少棒之家。這一路走來,歷經許多挫敗與艱難,幸好有各方志同道合的人支持,尤其是安麗希望工場慈善基金會十年來的贊助,讓少棒之家至今仍持續培育小小選手,在棒球的路上勇敢追夢。
談到少棒,許多人一定會立即聯想到台東,因為不少優秀的棒球選手都來自台東,其中少棒之家更可說是棒球選手的育成中心,如中華職棒統一獅的左投林詔恩、U12世界少棒錦標賽季軍成員簡紹翔。而培育無數小小球員追夢的少棒之家,背後的重要推手則是在少棒界有「棒球校長」之稱的方穎豐校長。
從事教育工作長達35年的方穎豐校長,原不是棒球專業,而是體育班的導師。因原本帶領棒球隊的教練離去,讓他因緣際會接手棒球隊。但剛開始,他才發現自己不會教棒球,連打擊都常揮棒落空。為了帶領球隊,他開始研讀棒球相關書籍,請教棒球教練、前輩,仔細、認真地觀看每一場棒球比賽。初期,棒球隊出賽常常十比零提前結束,方穎豐在球場告訴自己,「孩子在球場的每個成長階段都是重要的,我應該要對這些孩子負責任,我一定要在這紅土球場站起來。」約十年的時間,他不僅讓球隊拿到台灣區比賽的第一個冠軍,還成為球場常勝軍。

棒球是人生的縮影必須築夢踏實
對棒球如此執著,並不是因為以主流價值觀而言,棒球隊可培養孩子的團隊精神、對挫折的容忍力、強大自己的心理素養等。對方穎豐來說,棒球其實就是人生的縮影。他帶領球隊並沒有過多複雜的想法,純粹因為孩子喜歡棒球,那就讓他們好好打棒球。而棒球運動在台灣的發展又剛好有職業球隊,所以就以打到冠軍、打到職業隊作為夢想與目標。他以「築夢踏實」的精神,期望從一場場比賽中,為這群孩子建立生活的態度,面對困難、阻礙如何再站起來。
少棒之家的雛型源自張家五兄弟
為什麼會想成立少棒之家?方穎豐說到,他原先在基隆的學校服務,在偶然的機會帶隊到台東比賽,他驚豔台東的孩子打起棒球就如同他們唱歌般,個個都是天生好手,不論是球感、打擊、運動神經都非常優秀,各方面的協調性極佳。因為校長任期及家庭等因素,方穎豐請調至台東任教,之後便積極籌組棒球隊,想一圓棒球夢。
方穎豐回想,少棒之家最早的雛形來自於「張家五兄弟」。當時球隊有個阿美族的小孩張進德,擁有棒球天賦與極佳的球感,但卻因為家庭因素必須轉學,無法再參加棒球隊。於是,連族語都不會說的方穎豐,只好帶著學校裡會說族語的護理人員,一同去拜訪學生家長,想勸說張進德的阿嬤讓他繼續留在棒球隊,甚至承諾會提供張進德的三餐、住宿、球具裝備以及生活照顧等。
護士將方穎豐的承諾如實翻譯給阿嬤後,沒想到阿嬤回覆讓護士大笑說,「校長你賺到了。阿嬤說,我有五個孫子,全部都給你。」就這樣,他硬著頭皮帶回五個小孩,將校長宿舍改為兄弟五人的住所,平時除了上學、訓練外,同時提供食宿、生活起居照料。
不只是棒球隊 而是充滿關愛的「家」
方穎豐說,張家五兄弟是讓他堅持在棒球教育這條路上,一直往前走的重要因素。當時,張家大哥張進德才小學五年級,雖然球技不凡,卻有學習障礙。最小的弟弟張偉聖,也才幼稚園,正是需要有人陪伴、關心的年紀。
為照顧張家五兄弟,再加上台東學童的狀況,方穎豐開始思考,他想要的不只是棒球隊,他想要給這群孩子一個家。家不是只提供三餐溫飽,棒球訓練而己,家是有人可以輔導他們學業,照顧他們生活、關心他們的成長。所以他將棒球隊取名為「少棒之家」,讓參與球隊的學童們都一起住校,一起訓練,一起上課,他像爸爸一樣關心、照顧這群孩子的生活。
因為少棒之家給球員們的不僅是球技訓練,方穎豐如兄、如父的照顧,讓這群來自台東的棒球選手有了家的溫暖,在學習及訓練上都更加認真,日後這群選手紛紛以不凡的成績回報方穎豐的關愛。張家五兄弟中的老大張進德、老二張進龍、老三張育成以及最小的弟弟張偉聖,都在職棒的領域中有不錯的表現。方穎豐笑說,這是他有史以來投報率最好的招生,不僅一次招到五位選手,而且還有四個在職棒領域擁有傲人的成績。

「小夢想 大志氣」翻轉少棒之家的未來
少棒之家成立後,面對孩子的住宿、三餐、裝備、球具、球衣等,龐大的開銷讓方穎豐一度喘不過氣來。此時安麗希望工場慈善基金會甫成立,以「小夢想 大志氣」追夢計畫召募公益合作夥伴,讓方穎豐看見了持續下去的希望。
安麗希望工場慈善基金會資深公關經理黃南瑄表示,安麗在三十周年慶時成立「安麗希望工場慈善基金會」,希望秉持著安麗以人為主、利他共好的宗旨,透過基金會幫助需要資助的團體。2013年基金會展開「小夢想 大志氣」追夢計畫,少棒之家即為第一屆頭獎的得主,因此牽起雙方的合作。

方穎豐笑說,安麗「小夢想 大志氣」追夢計畫是他寫過最難寫的企畫案,短短6頁卻比其他機構要求的50頁還難寫。不過在安麗甄選的過程中,卻是讓方穎豐收穫最多的。他在撰寫計畫書與評審提問的過程中,逐一檢視自己有哪些沒做到,哪些可以加強,讓他在經營少棒之家時有了更多的想法,也讓少棒之家更好、更完善。
懂得感恩、惜福的少棒之家
少棒之家成立至今,方穎豐表示這是集眾人之力才有如今的成果。少棒隊球衣上繡著「惜福」二字,源自於最早支持他成立棒球隊的贊助商洪百吉先生,洪百吉不要方穎豐在球員球衣上印上企業名稱,而希望以「惜福」代替,讓孩子懂得感恩並珍惜所得一切來自眾人的力量。
十年前,安麗與方穎豐因為「小夢想 大志氣」追夢計畫開起合作機緣。十年間,安麗的會員也陸續提供各方面的協助,例如提供營養協助,帶著孩子做營養午餐等,也由於安麗的協助,更多人看到少棒之家,瞭解少棒之家,紛紛加入資助的行列。近年,少棒之家更是安麗「愛陪伴課輔計畫」的合作對象,提供孩子課業輔導,希望孩子不僅球打得好,學業也能保持水準。
過去十年,安麗透過「小夢想 大志氣追夢計畫」以及「愛陪伴課輔計畫」幫助弱勢的孩子,希望他們有翻轉未來的機會。未來,安麗會繼續透過多元的評審以及完善的甄選機制,針對具影響力且可持續執行的兒少專案進行合作贊助,讓弱勢孩子也能成功追夢、實現自我,擁有不一樣的未來。
◎小夢想 大志氣 追夢計畫
看更多追夢計畫故事
參與追夢計畫網路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