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稱「台灣類似中國的夏威夷」挨批無知:原本獨立的島嶼被一個大型陸地鄰國吞併了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這裡最根本的問題是台灣,」馬斯克說。「從他們的角度來說,這可能很像夏威夷之類的,(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被人為分離,主要是因為美國特別地阻止了任何方式的統一努力和武力(統一)。」
文:文灝
特斯拉總裁馬斯克(Elon Musk)近日在一段採訪當中表示統一台灣是中國的「根本」問題。他認為對於北京來說,台灣與中國的關係無異於夏威夷州與美國的關係。他說如果武統發生,美國將很難保護台灣。
這段採訪片段在前身為推特的社交媒體平台X(原Twitter)上走紅後,專家學者們紛紛批評馬斯克幫助北京做宣傳,不考慮台灣民眾的意志和利益。
馬斯克這段備受爭議的評論來自於Podcast節目「All-in Podcast」週二(9月12日)發布的專訪當中。在被主持人問道他如何看待中國問題和美中關係的時候,馬斯克表示他幾年來多次造訪中國,並和中國多個層面的高級領導人有過不少交流,所以他「很了解中國」。
「這裡最根本的問題是台灣,」馬斯克說。「從他們的角度來說,這可能很像夏威夷之類的,(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被人為分離,主要是因為美國特別地阻止了任何方式的統一努力和武力(統一)。」
.@elonmusk, on @theallinpod: 「I think I understand China well…」
— Michael Sobolik (@michaelsobolik) September 13, 2023
Then proceeds to compare Taiwan to Hawaii: 「an integral part of China that is arbitrarily not part of China」
He’s repeating CCP talking points with no mention of US interests. pic.twitter.com/93V6lCOuVR
他還補充說,在不遠的未來,中國在台海地區的軍事力量會遠超美國,這讓美國保護台灣變得格外困難。
「如果我們從字面意思上理解中國的政策的話,也許我們也應當這麼理解,那中國會用武力將台灣融入中國,」 馬斯克說。「他們就是這麼說的,如果沒有外交解決方式,那麼就會有武力解決方式。」
台灣外交部長吳釗燮在X上對這段評論做出了回應,指責馬斯克站在中國和俄羅斯等威權政府一邊:「我希望馬斯克也能請求中共對民眾開放X,也許,他覺得封殺這個平台是好的,就像關閉星鏈服務以破壞烏克蘭對俄羅斯的反擊一樣。聽著,台灣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更不能被售賣!」
Hope @elonmusk can also ask the #CCP to open @X to its people. Perhaps he thinks banning it is a good policy, like turning off @Starlink to thwart #Ukraine’s counterstrike against #Russia. Listen up, #Taiwan is not part of the #PRC & certainly not for sale! JW https://t.co/HEhyTYYXFp
— 外交部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ROC (Taiwan) 🇹🇼 (@MOFA_Taiwan) September 13, 2023
馬斯克將台灣與夏威夷作比較引來了不少美國專家的批評。
美國網路政治雜誌《聯邦黨人》專欄作家海倫・雷利(Helen Raleigh)在X上寫道:「他的評論顯示出他既不了解中國歷史,也不了解美國歷史。」
夏威夷當地的君主政權在19世紀末被美國人領導的反叛力量推翻,隨後夏威夷成為了美國的領土。1959年,夏威夷正式成為美國的一個州。北京雖然宣稱對台灣擁有主權,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從未實際控制過台灣。
喬治・華盛頓大學法學院教授郭丹青(Donald Clarke)認為馬斯克的這番言論其實無意中損害了中國的形象。他寫道:「在討好中國的嘗試上,馬斯克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把台灣比作夏威夷。那我們就順著他的意思來吧:原本獨立的島嶼被一個大型陸地鄰國吞併了。」
In trying to suck up to China, Musk makes a serious mistake in comparing Taiwan to Hawaii. Let’s run with it: originally independent island(s) annexed by large mainland neighbor. https://t.co/g6TjDGbgJo
— Donald Clarke (@donaldcclarke) September 13, 2023
這不是馬斯克首次公開復述北京的外交政策,特別是在台灣問題上。他在去(2022)年和《金融時報》的採訪中表示,台灣問題可以通過北京將台灣設立為一個特別行政區來解決。
哈德遜中心高級研究員瑞貝卡・亨里奇(Rebeccah Heinrichs)評論說:「馬斯克讚美中國,從不對中共和其對美國的敵對活動說一個批評的字。現在他又扮演(鼓吹)中國對民主台灣擁有主權的大喇叭。」
一些專家發現,馬斯克總是從中國的角度看待台灣問題,而忽視台灣本身的利益。
印度專欄作家,目前擔任台灣外交部研究員的畢諳典(Aadil Brar)指出:「埃隆當然不會提及超過2000萬的台灣人民。馬斯克是在重複北京的論點。」
馬斯克在中國有著規模不小的商業利益,那裡是他的公司特斯拉最大的市場之一。特斯拉還在上海設有一家超級工廠,並在新疆開設展廳。馬斯克今年5月訪問中國時受到了熱烈歡迎,獲得時任中國外交部長秦剛的接見。
《彭博社》專欄作家馬修・伊格雷西亞斯(Matthew Yglesias)寫道:「這是可以理解的,一家大型汽車製造公司的擁有者如此急迫地避免說或做任何會激怒中國領導人的事,但是,如果這個傢伙還同時擁有推特,這就是個問題。」
自從去年收購了推特後,馬斯克對這一平台做出了一系列有益中國與俄羅斯對外宣傳的政策,例如移除對於中俄官媒推文可見度的限制,以及移除中俄官媒帳號的標籤。中俄官媒工作人員此前曾多次公開抱怨推特的限制政策違背言論自由。
本文經美國之音授權刊登,原文見:推特上的中國:馬斯克稱台灣類似中國的夏威夷遭批評
延伸閱讀
- 《馬斯克傳》:所有壞消息都要大聲說出來!至於好消息,只需要小聲說一次就好
- 美媒:台灣與中國都對馬斯克抱有疑心,怕「星鏈」為對方所用
- 鯰魚與盜火者:比爾蓋茲和馬斯克為何在中國受到「超規格接待」?
- 北約情報官員示警:馬斯克與甲骨文創辦人和中國商業利益龐雜,疑間接涉入對台軍事行動
- 《華爾街日報》報導「馬斯克需要中國,中國需要他」,但未來呢?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羅元祺
核稿編輯:翁世航
能源轉型看數字說話!臺灣成為拚進亞洲第二的淨零優等生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為實踐能源轉型,近年來我國再生能源的設置量已大幅成長,不僅光電和風電合計裝置容量已是2016年的7倍,今(2023)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更可望達到一成;綠電增加,能源效率亦逐年提升,能效評分已躍升亞洲第二;透過綠能優先、燃氣搭配,同時大減舊型亞臨界燃煤機組使用,空氣品質更是持續改善。為了更好的未來,臺灣將持續加緊轉型腳步,實現2050淨零願景。
再生能源成長幅度優於全球平均
依據國際再生能源總署IRENA所發布之再生能源裝置容量統計,近5年(2018-2022年,以2017年為基期)全球再生能源裝置容量年複合成長率為9.1%;同期臺灣的年複合成長率為21.9%,表現優於全球平均。
2023年9月我國風電與光電裝置容量達14.137GW,為2016年之7.33倍;尤其離岸風電更是在政府與民間協力下,從無到有開始建立產業鏈,累積至2023年11月已有281座離岸風機屹立於海上,裝置容量突破2GW。
風光加速布局
2022年風力發電與太陽光電發電量達142.2億度,為2016年的5.5倍,及時提供了產業界最需要的綠電,支持供應鏈的綠色與低碳轉型。

國際能效評分躍升亞洲第二
能源密集度即生產每單位國內生產毛額(GDP)所消耗的能源數量,是反映能源效率的重要指標,根據能源署統計資料,近10年來臺灣能源密集度年均改善2.9%;根據美國能源經濟學會(ACEEE)最新(2022)發表之「國際能源效率評分卡」(International Energy Efficiency Scorecard),臺灣能源效率從13名(2016)進步到世界第8(2022);亞洲僅次於日本。在整體政策(national effort)、建築、工業、運輸等四個面向的評分中,整體政策得分最高,名列全球第5;顯示臺灣能源效率持續提升,是產業與全民共同努力的成果。

空汙減排有感
透過發電結構調整、機組汰舊換新、空污改善措施,台電公司火力電廠整體空污排放量已從2016年約10.7萬公噸,降至2022年約4.2萬公噸,減少61%。近年來台電持續落實增氣減煤,不僅有助於提升發電效率,空氣品質也不斷改善,顯示能源轉型過程兼顧環境永續。

近年來政府積極推動能源轉型,不僅有助於減緩氣候變遷影響,再生能源也穩健成長,持續提升我國能源自主與改善環境品質,帶動新興產業蓬勃發展,為整個社會經濟體系注入了新的活力。未來將持續深耕再生能源發展路徑,重點放在極大化發展光電場域、離岸風力及前瞻能源等綠電領域,搭配儲能技術的應用,能夠有效回應再生能源的間歇性發電特性,能源供應更穩定。同時,亦積極推動強化電網韌性的措施,透過多方努力,將如期如質達成政策目標,逐步實現能源轉型,為臺灣打造更加永續、綠色的未來。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