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黨總統候選人積極爭取年輕選民,「政治網紅」柯文哲會一直贏下去嗎?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毀譽參半的「KP Show」演唱會結束後,他在臉書上坦誠地説:「 創新是弱勢者的義務 ,在資源如此不對等的狀態下,我們必須用創意突圍。」同時他認為「選舉可以很歡樂,很溫馨、更要給人民希望。」換句話説,走年輕化的網紅路線,似乎是不得已而為之,因為民眾黨的資源少,只有依靠網路聲量,打空戰,才能獲得支持。
那麼,面對年輕的選民,柯文哲對台灣的將來到底能給出什麼解方呢?在最近《鏡週刊》刊登的三位總統候選人給年輕人的信裡,大概能得到一些答案。
柯文哲的開篇頗具個人風格,以蘋果手機的故事切入,賈伯斯推出第一代iPhone,迅速把當時市場上最當紅的摩托羅拉和諾基亞兩款傳統手機,更從此改變了世界。暗示了自己的突破性和革新性,好像自己就是那個用更「先進」的手段和思維,改變藍綠格局的人。當然這也隱含了某種血液裡的菁英意識。
他隨之提到自己對年輕人的共情:常聽到年輕朋友説「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還出現了「躺平族」,亦有「歲月靜好族」。藉此表達自己對執政黨的不滿:明明年輕人的獲得感這麼低,執政黨的數據卻總是看起來很亮眼。於是他用很長篇幅來論證執政黨有美化數字,忽視年輕人現狀之嫌。「主計總處公佈2023第一季全體受僱員工經常性薪資,帳面『平均』有新台幣4萬5286元,年增2.41%,但如果計入通膨,台灣勞工第一季實質經常性薪資卻是下降。⋯⋯2021年台灣薪資更往『M型化』發展,台灣的貧富懸殊更嚴重了。」
隨後短暫梳理了台灣的歷史脈絡,族群發展史,以表達自己對台灣本土的認同感,最後以自己一天騎行百里的例子來證明,自己會和年輕人站在一起,「一個64歲的阿北還堅持著他的理念,在創新與開拓的道路上認真並努力著,最後我想再問:「你有勇氣和我一起前進嗎?」
不得不説,柯文哲的文章,既有論述力,也有煽動性,而且掌握了迅速抓人眼球的短影音傳播規律,他已經適應了年輕人喜歡的節奏。在最近的採訪中,柯文哲強調,選戰到現在,藍綠都回歸到保守,固守基本盤,不敢去突破。他的文章雖沒有面面俱到,甚至沒有嚴謹地論述一個問題,但是他展示了自己的「突破性」。但缺點也很明顯,他沒有深入談自己的政見和未來的政策,到底要突破什麼?怎樣突破?能否突破成功?而突破性也意味著風險性,如果突破失敗,誰來承擔代價?他在信中都沒回答這些問題。
侯友宜則充分結合自己的平凡家庭出身,和從基層警員做起的職業生涯,表示自己理解年輕人的辛苦,以及自己對社會公平正義的關注和理解。然後開始政見宣導,呼籲兩岸和平,認為這樣才可以確保大家安居樂業,經濟發展沒有隱憂與威脅。然後提出自己對產業轉型、環境永續、教改政策的意見。綜觀下來,他出身平民,具有同理心,言語樸實生活化,這是跟柯文哲菁英化路線的明顯區別。他提出了很多問題,具有肉眼可見的努力和認真,但是和柯文哲一樣,都沒有針對問題給出有説服力的解方。而且,他的意見主要是個人經驗和泛泛而談,而不是用數字和邏輯來論述,對於年輕人來講,比較缺少説服力。
賴清德的開篇也是先談自己的成長經驗,出生平民家庭,半工半讀成為醫師,以此表示他理解年輕人的困境。接下來,他通篇都展示了自己作為執政黨的反思能力。他分析了大環境的原因,但也不逃避責任,誠信檢討了執政黨與年輕人溝通的不足,誠懇認錯,決心改革。他也有很大篇幅在進行政見宣導,但是其中見縫插針地回應了很多人的疑惑以及反對黨的指責。最後,他説的「我不認為年輕人喜歡被框架和定義」,其實更像一種呼籲:不要把年輕人定義成什麼粉,什麼色,不要分化年輕人;同時年輕人要獨立思考,選擇正確的人。他把這次寫信變成了讓年輕人重新認識他的機會。
三個人中,柯文哲和賴清德顯然傳達了有效的訊息。可以看出,論新鮮度和煽動力柯文哲最強,論述完整度則是賴清德最強。當然,賴清德的完整,跟民進黨這幾年的執政經驗很有關,可以在很多問題的論述上搶得先機。但是柯文哲很明顯懂得揚長避短,而選擇凌厲的攻勢和煽動性地喊話,或許更貼合年輕人的喜好,但是,他缺乏全面而紮實的政策論述,在未來是否經得起檢驗,是個很大問題。畢竟,年輕人都會長大。
本文經歪腦授權轉載,原文刊登於此
原標題:備戰台灣大選,總統候選人勉力爭奪年輕選民,「網紅」柯文哲會一直贏下去嗎?
延伸閱讀
- 對郭柯而言成立政黨是助力也是阻力,他們討厭的「意識形態」才是一群人能走得遠的關鍵
- 柯文哲身邊能做事的人愈來愈少,如何留住人才?〈出師表〉已寫下最好的建議
- 「空姐應援團」爭議:民眾黨的每一個回應,重點都只有「不可以怪到柯文哲身上」
- 民眾黨如果繼續朝向「柯眾黨」運作,藍綠只要等柯文哲倒就好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潘柏翰
核稿編輯:翁世航
“2024總統大選”的相關議題
- 2023-09-21 侯友宜抵舊金山,強調與矽谷合作帶動產業轉型;朱立倫:侯訪美成功,團結力量回來了
- 2023-09-20 侯友宜華府智庫演說闡釋「3D戰略」,赴AIT華府總部會談1小時,傳美行政官員參與
- 2023-09-19 各黨總統候選人積極爭取年輕選民,「政治網紅」柯文哲會一直贏下去嗎?
- 2023-09-17 郭辦:若郭整合在野可不送連署、拿藍白門票登記,賴佩霞隨時願退;分析指藍白持續邊緣化郭
- 2023-09-17 侯友宜訪美:赴智庫談兩岸「3D戰略」,李昌鈺出席僑宴力挺、「巧遇」紐約市長互祝成功
飛宏科技打進全球低軌衛星市場,以高性能電源技術布局新時代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飛宏科技投入應用於低軌衛星的電源技術多年,並與業界大廠有密切的合作與技術交流,早已為此趨勢做好了準備,可與市場需求快速同步,成為台灣低軌衛星供應鏈中的隱形冠軍。
低軌衛星市場正開創令人振奮的新時代,不僅提供更低延遲、更高效率的通信服務,且小型化的設備,大幅降低安裝與製作的成本,因此成為眾多應用領域的首選。而在終端應用中,電源供應的高效能、長壽命、對抗惡劣環境等產品技術更是不可或缺。飛宏科技投入應用於低軌衛星的電源技術多年,並與業界大廠有密切的合作與技術交流,早已為此趨勢做好了準備,可與市場需求快速同步,成為台灣低軌衛星供應鏈中的隱形冠軍。
低軌衛星應用廣泛,解決了過去因地形限制而無法架設基地台,導致收訊不良等難題。現在無論在山區、海上、偏鄉,甚至是飛機上,都能隨時隨地接收到衛星網路訊號,補足行動網路的不足。隨疫情結束,全球陸續解封,2022年後低軌衛星通訊市場需求逐步升溫,更在俄烏戰爭中成為通訊需求的關鍵角色,也使低軌衛星應用瞬間受到全球的注目。
此外,Starlink、Oneweb等新興低軌衛星通訊營運商積極推動商業應用相關服務,UCS聯盟(Union of Concerned Scientists)提到,全球2022年總共發射約5500顆衛星,其中低軌通訊衛星更佔八成以上。資策會MIC預估,低軌衛星數量將從2023年7,500顆,成長至2030年17,350顆。可見低軌衛星已成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環。
飛宏科技在低軌衛星供應鏈中,終端接收裝置的電源供應技術表現優異,可供應數據機、路由器、衛星設備之間的所需電力並成為媒介串聯彼此間資料輸。全球最大的低軌衛星通訊營運商、美國全球寬頻衛星網路服務供應商等指標大廠,亦與飛宏科技維持穩定供應合作關係,針對企業、政府與個人用戶提供低軌衛星網路與服務,且飛宏科技的相關產品皆已通過多國安規認證及客戶端嚴峻系統測試規範,將於2024年逐步放量,與全球低軌衛星廠商一同攜手實現高效、低延遲的通訊願景。
飛宏科技期待透過安全、高效的電源技術,推動全球低軌衛星市場持續發展和演進,為未來的科技和太空應用敞開嶄新的大門,滿足世界各地的使用者需求!
本文章內容由「飛宏科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