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在批評前請先聽我說:「台大領導學程」其實不只是一門課而已…

在批評前請先聽我說:「台大領導學程」其實不只是一門課而已…
Photo Credit:Wikipedia CC BY SA 3.0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我們輕鬆一句批評說這群學生浪費資源、眼高手低、這種廢人社會幹嘛花錢養他們之類的話,其實對他們來說是真正很痛的一次重擊。

文:張希慈(前台大領導學程學生)

我在大三那年,申請加入了台大領導學程,這大概是我這輩子最重要的決定之一了。

為什麼會這樣說,待我慢慢說個有點長的故事給你聽。或許你聽完,會對於台大領導學程有更多認識,批評得可以更有力道,或是知道該怎麼讓學程原本的初衷有更好的發揮。

我是台大社會學系畢業,在社會系讀書的時候,我學到很多社會議題與切入問題的角度。我做了很多個不同的社會議題研究報告,有的是個人報告、有的是團體報告,大部分的時候,我們的作業都是研究報告(類似小論文一般),因此學術分析能力、資料蒐集能力與概念化能力是社會系送給我最好的禮物。

認識了那麼多社會問題,看見了那麼多不同路徑的行動,我一直在想最適合我畢業之後繼續走的路是什麼。於是,在大三的時候我申請了領導學程。

當時真正驅動我申請的原因是因為我在大二的時候,曾經修習了一門「領導學導論」課程,這是領導學程的基礎課程。這門課程每年都會開設,開設的時候幾乎不會拒絕學生來加簽,那時候缺學分,又剛好看到這門課有實作活動的要求,覺得很有趣,於是就加入了。

參考史丹佛經驗,用有限資源訓練學生創意解決社會問題

那半年我們全班被分為十組,一組十來名學生。老師要求我們必須要在學期間辦一場與「社會公益」有關的活動,活動形式不拘,可以用任何方式進行,活動過程中,課程會補助每一個組別兩千塊錢(全班約莫十組),讓學生在有限的資源下去發揮創意,想辦法解決一些社會問題。

我知道,看到這你可能會很想罵台大領導學程浪費錢給這些吃飽穿暖的偽菁英階級。但先別急著批評,讓我把故事說完。

這邊有一篇〈如果你手上只有五塊錢美金和兩小時的時間,你要怎麼樣賺到錢?〉,建議可以先花個三分鐘閱讀一下,再來比較與評論領導學程的作法究竟有無缺失。

這篇文章中指出史丹佛的老師為了訓練學生充分發揮創業精神,努力發現商機、挑戰假設,利用有限的資源以小搏大,盡情揮灑創意。於是,老師給了學生每組5美金(約等於150台幣)以及兩個小時的時間,想辦法賺到最多的錢。

Photo Credit: HarshLight @Flickr CC BY 2.0

Photo Credit: HarshLight @Flickr CC BY 2.0

結果是,有些學生的確以小博大,想出了「提前預約餐廳並販售所佔得之座位(黃牛座位?)」、「免費幫腳踏車騎士充氣賺取捐款」,或是「把在課堂報告成果的時間賣給獵人頭公司打廣告」都獲得了不少收入。

乍看之下,史丹佛好像用了更少的成本,就訓練出學生「解決問題」、「創新思考」的能力。但是細細看這些來自史丹佛學生們想出的方案,一是以「賺錢導向」作為課程的要求,於是「黃牛座位」與「販售校園課程時空予特定企業」等方案都出爐,純粹出於利潤考量的方案設計,結果不一定創造了能夠友善社會的方案。

當然,這只是一個課程小作業。後來,課程的目標調整了。老師給了學生一組十個迴紋針,讓學生在接下來幾天試著用四小時發揮十個迴紋針最大的價值,而價值衡量的方式則由他們自己定義。

當目標轉換,學生開始思考要用有限的資源創造不一樣的價值,比如打破金氏世界紀錄等等,雖然沒有成功,但是資源的轉換可能性變得更多了。

在我看來,史丹佛大學的創新創業課程強調了一門重要的學習──「我們應該學會利用有限的資源,用創意的方式,解決既有需求,並發揮出我們認為最大的價值(不一定是金錢)。」

相比之下,台大的「領導學概論」課程要求的作業有些相異之處。

這門課程每一年產出非常多不同的方案,方案五花八門都有,與史丹佛大學的課程相比,的確資源給了較多(兩千元)。但我認為更重要的是教授會在上課中、下課後不斷強調「方案必須是對社會有所助益」,而什麼是「對社會有助益」?這成了學生們在討論方案時不斷辯論的重要議題。

  • 「究竟什麼才是公益?」
  • 「什麼方案更有效益?」
  • 「什麼方案可以在有限資源的情況下,發揮最大的效力?」
  • 「什麼方案適合我們這個團隊?」
  • 「我們要如何做風險評估?又要如何在大家都來自不同背景與學院的情況下,做很有效的合作?」

課程中不成熟的專案,反而卻成為我的一塊敲門磚

這些問題在領導學導論課程中,往往是一而再,再而三討論的方案。而就在那半年中,我嘗試了人生第一個方案──「Loopy Loopy Go」,那時候我們製作了一些塑膠手環,我們成為第一屆的Loopy大使,率先做一些對他人有益的事情,然後把手環傳給下一個人,提醒下一個人戴著手環的時候,要記得做些好事,才能把手環再傳出去。

387262_199933736754836_1184516114_n

除了我們團隊之外,也有團隊沒有用到那兩千元,他們靠著跟各名人募集二手書籍與衣物,較高單價販售這些資源後將所得全數捐出。因此在不花原本一毛錢的情況下,他們有了非常豐碩的成果。

看著他們的成果,我驚艷於他們的創意與執行力。更反思自己在做活動時沒有考量到「環保問題」,也沒有想好如何有效驅動學生「主動傳遞手環」,因此效果並沒有想像中那麼難忘精采。

在成果很不如預期的情況下,我遇到了當時我們團隊的助教,他鼓勵我申請領導學程,去思考更多問題、學習更多專案操作的技巧,我就這樣受他感召(?)而參與了這個團體,想再嘗試把專案設計好、做出更多對社會有益的事情,真正把社會學落實在實踐當中。

領導學程是一套系列課程,如果要完整修完,課程會包含幾個元素,以下說明是從台大領導學程官方網站中下載而來:

ppt1-tc

ppt4-tc

四大類課程,訓練專案執行的軟硬技術與核心關懷

我當時除了榮譽課程、成果發表沒有做之外(因為我中間去交換了半年,時間上兜不攏),其它的一律完成了,其中還又順道參與了半年的領導學導論助教生活,所以我想我應該還算有點資格可以介紹一下這些課程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