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亞塞拜然在納卡地區發動反恐行動、亞美尼亞外交部譴責封鎖拉欽走廊是以飢餓達成「種族清洗」

亞塞拜然在納卡地區發動反恐行動、亞美尼亞外交部譴責封鎖拉欽走廊是以飢餓達成「種族清洗」
示威者在亞美尼亞首都耶烈萬(Yerevan)高舉納納卡地區旗幟聲援|Photo Credit: GettyImages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週二,亞塞拜然對亞美尼亞人統治的納卡地區發動「反恐行動」,遭到亞美尼亞政府和納卡地區的統治實權阿爾察赫政府譴責是「種族清洗」。亞美尼亞批評亞塞拜然切斷人道救援走廊,為的是要「餓死」納卡人民。

昨(19)日,亞塞拜然向位在其領土內,由亞美尼雅人統治的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地區(Nagorno-Karabakh)(簡稱納卡地區)發動攻擊。亞塞拜然政府稱此次攻擊為「反恐」行動,目的在於攻擊軍事基地,並提供平民人道走廊,以離開危險區域。但亞美尼亞外交部譴責:「亞塞拜然以種族清洗為目的,對納卡地區人民發動了另一次大規模侵略。」

納卡地區未被承認的阿爾察赫(Artsakh)政府,在X(舊稱Twitter)上傳城市遭到炮擊的影片,《Politico》轉述阿爾察赫外交部長加札里安(Sergey Ghazaryan)表示:「亞塞拜然正在實踐他們的種族清洗政策,軍隊正在摧毀人民的肉體和民生物資。」

自蘇聯時代埋下的戰爭種子:納卡地區主權問題

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地區(簡稱納卡地區)是一個位在亞塞拜然境內的亞美尼亞控制區域,國際間承認它為亞塞拜然領土,但納卡地區多數居民是亞美尼亞人,這些亞美尼亞的分離主義者(separatists)持續反對亞塞拜然統治。因此,自蘇聯時代,納卡地區的爭議一直與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之間緊張局勢有關。

GettyImages-1662908459
亞塞拜然首都巴庫刊出的納卡地區地圖|Photo Credit: GettyImages

1991年,擁有15萬人口的納卡地區在亞美尼亞的支持下宣布獨立,建立尚未被承認的阿爾察赫共和國(Republic of Artsakh)與自治政府。納卡地區曾經於1994年和2020年發生兩起較大規模的衝突。2020年,亞塞拜然向納卡地區發起軍事行動,被稱作第二次納卡戰爭。戰爭持續44天,最終在俄羅斯斡旋下停戰。亞塞拜然這次奪回1994年被佔領的7個區域,以及三分之一的納卡地區。

《衛報》報導,俄羅斯是亞美尼亞的盟友,同時也與亞塞拜然保持良好關係,在2020年介入調停,並協議由俄羅斯在納卡地區部署2000名士兵,防衛亞塞拜然境內,聯繫納卡地區與亞美尼亞唯一的陸路通道——拉欽走廊(Lachin corridor)。

亞塞拜然封鎖拉欽走廊,納卡地區糧食短缺引發種族清洗爭議

《衛報》和《Politico》報導,2022年12月,亞塞拜然政府宣稱亞美尼亞人在拉欽走廊進行槍枝走私和非法的資源開採,封鎖該區域,並在拉欽走廊增設檢查站。此舉切斷納卡地區與亞美尼亞的人員和貨物流通,加劇納卡區人道救援情勢的惡化。

《衛報》報導,前國際刑事法庭首席檢察官莫瑞諾─歐堪波(Luis Moreno-Ocampo)說,封鎖拉欽走廊是意圖「餓死」人民,可能構成對納卡地區亞美尼亞人的種族清洗。亞美尼亞外交部也表示,封鎖走廊導致糧食嚴重短缺,指控亞塞拜然的目的是要透過飢餓做到種族清洗。

然而,亞塞拜然總統阿利耶夫(Ilham Aliyev)外交政策顧問哈吉耶夫(Hikmet Hajiyev)告訴《Politico》:「拉欽走廊是開放的。」亞塞拜然政府所認可的援助管道,並非經由拉欽走廊,而是行經亞塞拜然西南部城市阿格達姆(Aghdam)的阿格達姆公路。

《Euraianet》指出,自今(2023)年7月以來,亞塞拜然持續推動由該國提供納卡地區援助,當局堅稱,他們能夠向納卡地區提供全部的所需物資。然而納卡地區人民認為,接受亞塞拜然的援助,相當於承認亞塞拜然的合法統治。

阿爾察赫外交部長加札里安告訴《Politico》:「如果我們(納卡地區)接受開放阿格達姆公路和亞塞拜然的援助,我們就使他們所犯的罪行合法化。」加札里安補充:「如果拉欽走廊重啟,我們將重新建立自給自足,且不需要接收阿格達姆的貨物。」

受俄烏戰爭影響,俄羅斯對亞美尼亞的援助逐漸削弱

這次的衝突象徵俄羅斯與西方為該地區所做的外交努力,已經失敗。《衛報》指出,亞塞拜然希望透過這次的「反恐行動」,迫使亞美尼亞承認亞塞拜然對納卡地區的主權。此外,亞塞拜然也不斷尋求可以建造一條公路和鐵路,連結亞塞拜然位於亞美尼亞西部的飛地納希契凡(Nakhichevan)。

週二的反恐行動,除了人道救援問題,各界也關注俄羅斯、土耳其和伊朗等國對外高加索地區影響。《衛報》和《Politico》皆指出,土耳其已宣布堅定支持亞塞拜然,並為其辯護;而俄羅斯則與亞美尼亞建立安全聯盟。

不過《衛報》和《半島電視台》指出,俄羅斯受到俄烏戰爭影響,正在失去對前蘇聯地區的勢力範圍和影響力。

2020年,在俄羅斯斡旋之下結束第二次的納卡地區戰爭,並由俄羅斯部署維和部隊維持拉欽走廊的穩定。《衛報》提到,當時,觀察家曾表示和平協議使俄羅斯當局重新獲得對外高加索的影響力,加固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對俄羅斯的依賴。

歐盟智庫「歐洲外交關係協會」(European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更寬廣歐洲計畫(Wider Europe programme)主任杜穆林(Marie Dumoulin)告訴《半島電視台》,俄羅斯是否有能力調停此次衝突,仍有待觀察,因為這可能會為亞美尼亞政府帶來高昂的政治成本。亞美尼亞當局也指責莫斯科過度專注於入侵烏克蘭,而未履行2020年協議中的維和責任。

對於此次的軍事行動,歐盟、法國、德國譴責亞塞拜然,呼籲重啟談判。據《半島電視台》,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有可能在未來的24小時內介入調停。

新聞來源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王昱晴
核稿編輯:邱宜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