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女性影展】《最後三十天》導演劉于瑄專訪:誤認發育為乳癌,女性獨有的生命經驗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剛成為姊姊的十歲女孩思婷,認為父母只偏愛襁褓中的弟弟,同時又懷疑自己得了可怕的乳癌,面對心中的恐懼,卻無法獲得父母的關注。在好友育瑄的陪伴下,思婷將如何度過生命最後的三十天倒數?本片改編自導演劉于瑄的童年經驗,細膩描繪女孩面對成長和死亡的心境。
主訪:陳儀蓁
撰稿:顏沛晨
攝影:張羽彤
逐字稿整理:楊芸瑄
剛成為姊姊的十歲女孩思婷,認為父母只偏愛襁褓中的弟弟,同時又懷疑自己得了可怕的乳癌,面對心中的恐懼,卻無法獲得父母的關注。在好友育瑄的陪伴下,思婷將如何度過生命最後的三十天倒數?本片改編自導演劉于瑄的童年經驗,細膩描繪女孩面對成長和死亡的心境。

- 導演一開始是如何找到兩位小演員的呢?
劉于瑄:他們兩位都是專業演員,表演互動上都蠻自然的。飾演思婷的雨霏拍過幾百部廣告,近幾年轉往戲劇發展。我在楊丞琳的〈像是一顆星星LIKE A STAR〉MV第一幕看到他扮演楊丞琳小時候,整個形象跟表現「傻氣又帶有自信」,就是我想要的感覺。
也剛好看到他在《黑風箏》中跟莫子儀一起飾演父女,戲劇表現很內斂,跟思婷這個角色很像。聯絡上後也沒有試鏡就直接合作了,因為他就是我想要的演員。
飾演育瑄的凌辰,大概四、五歲的時候跟陸弈靜一起得到金穗最佳女主角,演技很渾然天成,現場表現很好,所以也邀請他來。後來發現兩位演員竟然是好朋友,就覺得這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 兩位小演員在片場拍戲的過程及互動的狀況如何?
劉于瑄:我們有做排戲跟讀本,事先跟他們講每個角色的核心目標。雨霏是屬於會先做好功課的類型,剛開拍比較內斂保守有點放不太開,但他是很聰明的孩子,我會用一些動詞去引導,之後他就可以接續得很好。
而凌辰屬於比賽型選手,開拍前我都還不確定他有沒有聽懂我說的話,就是到處跟大家聊天、跟雨霏玩,但每次開拍後發現他演得很好。他們兩個有各自的個性,熟識之後就很容易合作,蠻慶幸他們在同齡小孩中算是非常專業的演員。
- 在拍攝之前,他們就知道乳癌是什麼了嗎?
劉于瑄:我沒有特別跟小演員講解乳癌,不確定他們理解多少,但是他們知道乳癌會導致死亡,也會對死亡感到恐懼。雨霏好像稍微知道,因為他好像也有一點點在發育了,所以他有跟他媽媽說胸部好像隆起來,然後,他媽媽其實就有跟他講那是在發育的狀態,雨霏的理解程度大概跟角色差不多,他和媽媽也很開心這個角色幾乎是本色演出。

- 《最後三十天》改編自導演的親身經歷,想請問您當初發現自己的身體出現變化時,是否嘗試與父母討論呢?或是跟片中的主角一樣沒有跟爸媽說呢?
劉于瑄:我沒有跟父母說,就是自己擔心。當時我跟製作談這件事。他認為,或許作為小朋友,會因為弟弟的存在,而有了得不到大人關懷的反射想法,而這個沒有認知到的反射動作,讓自己不會去跟父母講。
可能到了長大,才認知到這件事情。所以製片要我回想,小時候是不是有發生什麼事情,讓我很多事情都不跟父母講,尤其是不好的消息。其實我到現在還是這樣,但我自己完全沒有發現這一點,所以後來我的劇本其實有些變動,本來應該是與生死更有關的故事。
- 剛剛有提到不想要跟父母講自己的擔憂,可能是因為得不到父母的理解,所以才會選擇自己吸收。而思婷媽媽的這個角色的設定,我覺得他給人的感覺跟我們一般印象中的媽媽不太一樣,很溫柔,甚至有點完美。想了解當初是如何設定母親的形象?
劉于瑄:應該不是我寫的很完美,是他表演得很完美。我覺得這應該是我問題,我理想型的母親蠻獨立思考又很從容,但再怎麼好的媽媽可能還是會對小朋友有一些疏漏。
當時我想說有這個sample他可能也比較好去參考。但我在現場時,花比較多的心力在小朋友身上,所以真正的大人演員我比較放飛他們。
我覺得其實當時應該要給他多一點的建議,就是不要那麼的好。我認爲我在處理黑暗面時,劇本、人物設定和現場的指導有些許疏漏的部分,媽媽的形象或許可以再煩躁一些。

- 在寫劇本時,有跟其他人聊過「誤認發育為乳癌」的相關經驗嗎?
劉于瑄:在寫這個劇本時還蠻直覺的,沒有特別去跟朋友聊,算是依照自己的生命經驗出發。因為我是在劇本課中將它寫出來,當時老師請大家上台去present這個大綱。班上同學聽完後都很有共鳴,所以我就比較放心。
製作完成後陸續有一些校內播映,有一些女性觀眾看完也都表示自己小時候有這種感覺和經驗。另外,在後期製作時,我的聲音老師也跟我說:「欸,我也是耶,我也都沒有跟我父母講。」
我們兩個都很內斂、超悶,完全不跟別人、朋友講。因為聲音老師覺得他父母也反正也不會在乎,所以他乾脆自己就想辦法解決,想到這件事就抱著娃娃哭。
- 片中乳癌的宣導是以可愛的動畫形式呈現,當初是如何想到此種方式?
劉于瑄:宣導的文字較為死板,因此我決定要加一些較有童趣的配圖進來。再加上公視和我的指導老師也都很擔心會變成衛教短片,而這部以小朋友為主的片其實比較悶一些,所以在最後一刻決定加入動畫。
這個動畫其實本來是我自己先畫畫看,公視看了也說OK,再加上預算考量,就直接用在影片中,畫完才發現其實我的level跟10歲小朋友差不多(笑)。
- 想了解實戰手冊的想法是從何而來的?
劉于瑄:其實是我媽有在寫類似寫實戰手冊的東西,他擔心如果有一天不小心發生什麼事,有個東西可以陪伴、指引我。之前我以為我媽在寫日記,後來他把之前寫的本子交給我,我才知道那不只是日記,他還寫了如果他不在了,我們可以找到從哪裡找到比較貴重的東西,那一方面的內容。所以我就把這個idea延伸到我的戲,做一個傳承跟交代的概念。
- 想了解導演在改編、拍攝自己的故事有沒有覺得很挑戰的部分?
劉于瑄:我的工作主要是拍廣告,相較之下廣告的表現比較重視形式,劇情片就難在寫劇本跟很多角色的刻畫。也因為這是我自己的故事,所以我覺得我還不夠認識自己,也沒有呈現出比較完整的黑暗面,我不確定在這部片有沒有克服,但目前能做到的應該也代表我現在的狀態。
另外,真正的故事比較平淡無趣,要怎麼寫得更精彩確實是需要經過思考。且真實故事也沒有育瑄這個角色,所以我加入生理轉變以及社會角色的變化,進一步促使他的改變。也會捨不得挖自己最內在最黑暗的東西,還有一些部分是因為涉及家人,會需要顧及他們的感受或隱私。
- 請問有沒有哪位導演對您有較深的影響?
Tags:
這樣用手機才安全!五個你一定要知道的「行動資安防護秘技」!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現代人出門可能會忘了帶錢包、忘了帶鑰匙,但絕對不會忘記帶的肯定就是「智慧型手機」,畢竟生活中的資訊取得、溝通聯繫甚至是金融交易…等必要功能都靠手機完全包辦,甚至我們重要的個人隱私也都保存其中-小至通訊錄、行事曆、電子郵件到大量的照片、影片,甚至是各類應用服務的帳號密碼,也正因如此,手機成為近幾年資安威脅的主要目標。
雖說智慧型手機的資安風險愈來愈高,但絕大多數使用者似乎都沒有意識到手機資安防護的重要性,不過近幾年有愈來愈多牽涉手機平台的資安案例出現在新聞上,也讓大家慢慢開始重視到「行動資安防護」的重要性。
對於智慧型手機的使用者來說,建立起正確的資安防護概念是非常必要的,若是忽視了主動防護的意識,下一個新聞上的受害者可能就是你!在接下來的文章中,也要為大家帶來五個你一定要知道的行動資安防護秘技,有看有保庇哦!
秘技之一:來路不明的 Wi-Fi 、網站不要連
大部分的手機都會搭配 4G 或 5G 行動網路,但不見得每一個人都會用吃到飽的資費,因此若是在家中或公司之外的公共場合,多半會尋找可免費使用的 Wi-Fi 網路,不過這些 Wi-Fi 若是由公共設施如機場、政府機關、學校或是店家所提供,相對較無資安疑慮,但若是未知來源且沒有加密鎖定的 Wi-Fi 訊號,就需要格外留意,可能會有傳輸資料遭受側錄,或是被路由器導引至帶有惡意程式或騙取個資的網頁。

除了養成良好的使用習慣,手機若有針對這些資安隱患有所防護,對於使用者來說也有額外的保障,像是三星的 Galaxy 系列手機,就加入了 Knox Vault 主動防護機制,且不僅止於系統面的安全性,更將關鍵的硬體元件也列入防護的一環,在手機開機後便能完整監控系統核心,確保沒有受到外來惡意程式的竄改,帶來即時保護且從不間斷!

秘技之二:密碼設定有一套,生物辨識更可靠
對於手機使用者來說,資安防護的第一線就是「密碼鎖定」,除了各類型的應用程式服務,手機的螢幕鎖定也是必要一環,但要特別注意的是,切莫不要因為方便記憶,就使用組合簡單、容易被破解的密碼組合,像是單純用生日、英文名字…等較容易被猜中的組合,也要避免所有的網路服務都使用同一組密碼。
當然,以手機鎖定來說,比較好的方式就是使用「生物辨識」,像是 iPhone 的臉部辨識 Touch ID,或是一般手機常見的指紋辨識等,更能兼顧使用便利與安全性。

針對重要的密碼與生物辨識資料,三星的 Knox Vault 也考量到儲存與傳輸過程的安全,手機中除了有安全處理器為相關資料的傳輸加密,內部的安全記憶體更讓密碼與生物辨識特徵資訊妥善保存,不會隨意外洩或被破解。

秘技之三:真正隱私的資料避免長期存於手機
過去經常看到有使用者因為維修電腦、手機時發生隱私資料遭到外流的情況,尤其是一些私密的照片、影片,都有可能在手機送修甚至遺失時,遭到有心人士破解盜取資料,而這些狀況一般來說很難避免,也因此會建議大家,如果是真的不能曝光的內容,建議不要選擇長時間保存於手機之中,而是選擇不易外流的儲存方式,例如:隨身碟、外接硬碟。

當然,如果手機中真的有重要的隱私資料需要保存,三星 Galaxy 手機內建的「安全資料夾」會是相當可靠的選擇,除了同樣採用三星 Knox Vault 技術防護,更是手機原有系統中的一個獨立區塊,也能夠透過應用市集安裝程式,而且能與手機原本的程式相互區隔,使用上更為彈性。

秘技之四:非官方來源應用不亂裝,權限允許要看清
智慧型手機之所以功能強大,主要在於和電腦一樣能夠透過各類型應用程式的安裝來擴充更多功能,雖然應用程式造就了手機的便利性,但使用者可能會因為忽視應用程式的取得來源,而不小心「引狼入室」。
對於蘋果用戶來說,除非進行系統越獄才能使用非 App Store 來源的應用程式,因此相對接觸到有問題 App 的機率較低,但 Andriod 平台是可以透過 APK 方式來安裝應用,且除了 Google Play 之外,也有不少第三方的應用商店,甚至是直接從應用官網下載的使用形式,因此對於可能暗藏惡意程式的 App 較難防範。

當然,即使是官方來源的應用程式,也需要格外注意這些程式對於系統權限存取的要求是否合理,當應用程式會索取本身功能以外的系統權限時,就需要特別留意,像是明明是相機應用,卻索要聯絡人、撥打電話、發送簡訊的權限,就明顯有問題 ,因此也提醒大家,在安裝 App 的同時,對於這些權限存取不可不慎。

除了注意應用程式的來源與安裝權限需求,對於三星 Galaxy 手機的用戶來說,也能好好活用「隱私權設定表」這樣的主控頁面全盤掌握所有應用程式的動態,快速找出哪一款 App 有異常行為,同時對於實體的定位與網路上的行為痕跡也能選擇關閉,讓你在現實生活或網路上的隱私都能受到保護。
秘技之五:可疑連結不亂點,就算是親友傳來也要先確認
一直以來,資安威脅的主要來源就是「釣魚連結」,且從過去常見的電子郵件、網站慢慢轉移至各類型的社交平台、即時通訊工具與手機簡訊,可說是最「與時俱進」的一種資安攻擊手法,若是一不注意點擊了這些連結,手機系統就可能遭到入侵,為駭客開了一道「後門」,隱私資料可能全都曝光。

當然,若是三星 Galaxy 手機的用戶,面對愈來愈泛濫的釣魚連結威脅,也能透過 Knox Vault 的即時防護功能為自己多增加一道保險,確保手機使用期間的安全,無需定期為手機重開機來避免作業系統受到入侵而被植入惡意程式,甚至手機關機時,硬體層面也有防止實體破壞、資料偵測的機制,讓手機內的隱私資料獲得完整保護。

結語
智慧型手機為人們帶來便利性,但卻也同時帶來資安方面的風險,在仰賴手機功能應用的同時,更應該多花一點時間建立正確的資安防護意識,與其擔心自己是否會成為駭客鎖定的目標,不如提前建立好完整的防範機制。
但對於絕大多數沒有太多資安技術知識的使用者來說,主動做好資安防護絕非易事,相對的,選擇妥善考量資安防護技術的產品,或許會是更好的方式,而三星早在多年前就導入 Knox Vault 技術至行動平台,更逐步完善防護機制,相對的更能讓使用者在不需要額外進行功能設定的情況下,就享有完整防護機制,更能妥善守護用戶的隱私安全,也成為眾多手機品牌中最值得信賴的選擇。


本文章內容由「蘋果仁」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