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媒體亂象對社會的影響:倫理倡議和教育的重要性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前幾天看了Youtuber錫蘭的影片〈台灣媒體的下限能有多低?〉,覺得他講話很有條理,邏輯也很清晰,一一回擊並解析了媒體對他與其他網紅如何的斷章取義、標題殺人。電視台或是報業記者,不是在寫個人部落格、寫故事、寫小說,是在傳播給國家社會客觀事物變動的消息,從荀子的〈性惡篇〉來看,更能發現在社會中,缺乏倫理和道德規範會導致混亂。
文:Sean Hsiao
台灣媒體的下限能有多低
前幾天看了YouTuber錫蘭(Ceylan)的影片標題為〈台灣媒體的下限能有多低?〉,我之前從來沒看過他的影片,也沒有看台灣媒體寫他的文章,看完後覺得他講話很有條理,邏輯也很清晰,一一回擊並解析了媒體對他與其他網紅如何的斷章取義、標題殺人。
三個月前,我也寫過要對網路上的資訊要能夠自我判斷的文章——〈我思故我在 學習獨立思考的能力〉 ,也是希望大家能有獨立思考的能力,避免落入媒體想要去影響讀者的意圖,但是除了自我的思辨能力之外,產出文章的記者本人、其上層主管的管理、其所屬公司的文化、還有我們的政府機關NCC應該也要有監督的作為。
可以理解新聞媒體也是追求利潤的企業,記者個人也為了薪水工作的個體,從上到下是會為了績效去追求流量,但是人類文化、國家社會永續發展還是要有倫理道德的,道德倫理觀念,是社會協作以及文化傳承的重要部分,用以規範個人行為,維持社會的秩序。
一個社會沒有倫理道德,那個文化群體的社會活動就會混亂,是沒有辦法長存的,所以我們教導小孩、國家的學校教育都會去強調基本的道德,如誠實、尊重、友善、正直、同理心、責任感等等。
新聞倫理
電視台或是報業記者,他不是在寫個人部落格、寫故事、寫小說,他是在傳播給國家社會一個客觀事物變動的消息,更應該有倫理道德觀念去確保新聞的準確性、公正性、客觀性、尊重各種文化個體的權益以及價值觀,以下是我問了ChatGPT看看新聞倫理道德應該有哪些,很清楚列了八項,但是實際上有在管新聞倫理嗎?
- 真實性和準確性: 新聞報導應該準確反映事實,避免虛假信息和不準確的陳述。記者應該努力核實信息的來源,並在報導中提供準確的背景和上下文。
- 客觀性和公正性: 新聞報導應該盡量客觀、公正地呈現事件和信息,避免偏見、歧視和主觀判斷。記者應該尊重不同觀點和立場,並在報導中提供平衡的觀點。
- 隱私權和尊重: 記者應該尊重個體的隱私權和尊嚴。在報導個人故事或涉及隱私的信息時,應該謹慎處理,並遵守法律和道德規定。
- 道德和誠信: 記者應該遵守職業道德準則,保持誠實、誠信和公開的態度。不應該誤導讀者或觀眾。
- 獨立性和獨立性: 記者應該保持獨立性,不受政治、商業或其他利益的干擾。新聞報導不應受到廣告商、政府或其他外部力量的控制。
- 社會責任: 記者和新聞機構應該認識到自己的社會責任,確保新聞報導對社會有積極的影響,服務公眾利益。
- 透明度: 記者應該明示其報導的來源和方法,以增加報導的透明度,並讓讀者或觀眾能夠評估新聞報導的可信度。
- 尊重多樣性: 記者應該尊重和反映社會的多樣性,包括文化、性別、宗教和種族多樣性,避免歧視和偏見。
為了流量 個人利益 廣告收入 所以有了媒體亂象
台灣在1987年解嚴,1988年開放報禁,並在1993年先後完全開放廣播頻率和有線電視,媒體從黨國體制的傳聲筒到解禁開放,台灣媒體亂象似乎就已經開始了,違反上述每一項新聞倫理,增加曝光,取得流量獲取個人或團體利益,下面列出維基百科紀錄台灣媒體長年以來的亂象的一些例子。
1992年,璩美鳳擔任《台視新聞世界報導》記者期間,以潛入偷拍的方式報導女同性戀者酒吧,造成顧客面孔曝光,甚至因此承受家庭壓力而自殺;另影射藝人潘美辰為女同性戀者等新聞,被認為傷害新聞倫理。璩美鳳離開台視新聞之後,轉赴華衛新聞台擔任新聞總監與主播,並加入新黨。1994年,28歲的璩美鳳,頂著「中華民國的女兒」稱號,以第一高票當選台北市第三選區市議員。
30年前,違反隱私、缺乏道德、為了私利、不善盡社會責任、也不尊重社會多樣性的記者,違反新聞倫理後可以繼續從事新聞工作,以第一高票當選台北市第三選區市議員。
2000年,王育誠主持東森新聞S台《社會追緝令》節目,以「揭發社會犯罪,挑戰傳統弊病,導正社會亂象,關懷台灣弱勢」為訴求。2002年,挾以媒體加持之正義形象,於台北市士林、北投區當選第九屆台北市議員。2005年6月2日,王育誠以錄影帶揭發殯葬業者「腳尾飯弊案」,宣稱有黑心業者將供桌上用來祭拜死者的菜餚回收製成豆腐乳或混入自助餐店再次出售,造成台灣社會人心惶惶。然而,事後證明影片中的過程是王育誠及其助理偽造。
20年前,沒有真實性、缺乏道德、為了私利做假新聞包裝正義形象的主持人當選第九屆台北市議員。
2004年3月20日,台灣總統大選電子媒體灌票事件。當日直到下午4點54分,中選會才有票數出現。但同時,各個電視訊道開出的總票數已經超過800萬。除了三立和民視是陳呂領先之外,其它商業台都是連宋領先。當中選會的票開出不到4%時,這些電視台已經開出了超過七成五的選票。由於各台猛灌票,加上都押寶連宋,因此六點鐘以後只好上演所謂的「翻盤戲碼」。到了晚間7點12分,年代新聞台居然出現陳呂得票數超過最後的實際得票數的畫面,票已經灌爆。當天相繼灌爆的還有東森、華視、中天、TVBS、中視、台視、民視和八大。有的台不久之後又悄悄的將票數向下調。灌票顯示出的連宋在最後關頭崩盤導致選後的一連串衝突抗爭。在灌票之後的2004年9月,九家商業台主管共同簽署了一份公約,宣佈年底的立委開票轉播採用中選會的數字。
20年前,各家電視台未保持獨立性,各有各的政治傾向,每間都想當開票最快的電視台。
2004年9月,台灣媒體與英國著名歌手艾爾頓強在桃園機場爆發口角衝突,幾小時後,愛爾頓強在演唱會的鋼琴旁說:「在機場遇到的這些電視台、以及攝影記者們,是我有史以來遇過最無理的人,而我已經去過六十個國家,如果我冒犯到台灣的任何人,我深感抱歉,但是對於這些人,我是字字出於真心。」
2008年10月09日,陳幸妤投書自由時報,標題為"有病的是媒體不是我",內容提到有病的是台灣的媒體,不是我個人,為了躲避一群已經瘋狂,不論是非,每天編故事的新聞媒體,而要一個認真上班的老百姓「休息」就好了,這豈不是是非顛倒、黑白不分,若此論述合理,豈不是可要求所有善良百姓都該休息在家中,以防遇到強盜或是強姦犯?
15~20年前,多家媒體侵犯隱私,故意與採訪對象發生爭執,不尊重個體也不道德一樣為了流量以獲取私利。
2017年10月18日,因為處理民進黨大老吳乃仁高級酒吧新聞,三立一名記者假扮爆料人「葛先生」,該台廖姓主播以該則新聞為「假新聞」為由拒絕播報,卻遭到該台新聞部主管痛斥,該事件經媒體披露後,三立方面坦承新聞處理「違反新聞倫理」,NCC依據《衛星廣播電視法》,要求三立移送新聞倫理委員會進行事件調查。
近年的事件,新聞部主管帶頭違反新聞倫理,當作政黨政治的工具。
2018年12月,《鏡周刊》報導傅崐萁在擔任花蓮縣長任內共發包25個縣府媒體採購案,然而採購案得標者皆為花蓮在地媒體記者,每名承包標案的記者可獲得台幣14萬元至46萬餘元不等的酬勞;得標記者的工作為產製有關時任縣長傅崐萁施政舉措的文字和影音報導並提供縣府。
地方首長利用國家經費發包給記者,發表歌功頌德新聞以獲取自己的政治利益。
台灣媒體亂象依舊是現在進行式,現在錫蘭的影片提到的只是其中一些小案例,回過頭看是一大堆亂七八糟的事件,以前就很多,現在也不會少。
從過往案例可以看出,為個人私利的新聞前輩,可以當選民意代表,帶給後輩會是什麼樣的媒體從業文化,這樣的人又是如何可以監督地方政府,電視台主管及其公司文化帶頭違反新聞倫理,只為了收視率,為了當政治工具,各家媒體立場偏頗的政治傾向,政府官員以媒體當作政黨政治的工具,又能如何能期待政府去監督,這是一個系統性的問題。
惡性循環之下,相信觀眾讀者們已經對各家新聞貼上標籤,只剩下自己的信眾才會看,最終就是不相信各大媒體寫的東西,也不會去看,沒有倫理道德的個體、企業、文化是不可能可以長時間存活的。
該如何解決媒體亂象
或許新聞從業人員可能會抱怨,現實世界中新聞倫理規範似乎沒有意義,因為他們的主管和公司,可能鼓勵他們激怒被採訪者、忽略事實核查、制造假新聞、或者從網路上抄襲內容。在這樣媒體生態,為了保住工作,一些從業人員可能會不得不做出一些不道德的決策,這導致了整個行業的價值觀變得扭曲。
在面對這種情況下,我們是否應該堅守道德原則,從自己出發一步一步解決這個結構性問題呢?或者,我們是否應該考慮轉行或尋找其他道德行業?若無能為力,台灣社會是否真的已經沒有其他職業選擇,迫使人們不得不從事不道德的行為呢?多數人員都是沒有道德的人嗎?
社會上應該也要給新聞媒體壓力,去舉報這一類假新聞,或是能夠也像錫蘭一樣多方查證拿出證據反擊媒體,讓他們知道他應該要做對的事情,政府監督不力,我們每一個國民也是可以投下反對票。
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順是,故爭奪生而辭讓亡焉;生而有疾惡焉,順是,故殘賊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聲色焉,順是,故淫亂生而禮義文理亡焉。然則從人之性,順人之情,必出於爭奪,合於犯分亂理,而歸於暴。故必將有師法之化,禮義之道,然後出於辭讓,合於文理,而歸於治。 《荀子.性惡》
或許人性本善,或許人性本惡,或許兩者兼具,無論如何,我一直認為教育是解決許多複雜問題的根本,雖然無法有立竿見影之效,教導世上的道德規矩導引向善,還是會漸漸影響國家社會。
荀子在〈性惡篇〉說:「人的本性,一生下來就有喜歡財利之心,依順這種人性,所以爭搶掠奪就產生而推辭謙讓就消失了;一生下來就有嫉妒憎恨的心理,依順這種人性,所以殘殺陷害就產生而忠誠守信就消失了;一生下來就有耳朵、眼睛的貪慾,有喜歡音樂、美色的本能,依順這種人性,所以淫蕩混亂就產生而禮義法度就消失了。這樣看來,放縱人的本性,依順人的情慾,就一定會出現爭搶掠奪,一定會和違犯等級名分、擾亂禮義法度的行為合流,而最終趨向於暴亂。所以一定要有了師長和法度的教化、禮義的引導,然後人們才會從推辭謙讓出發,遵守禮法,而最終趨向於安定太平。」
Tags:
這樣用手機才安全!五個你一定要知道的「行動資安防護秘技」!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現代人出門可能會忘了帶錢包、忘了帶鑰匙,但絕對不會忘記帶的肯定就是「智慧型手機」,畢竟生活中的資訊取得、溝通聯繫甚至是金融交易…等必要功能都靠手機完全包辦,甚至我們重要的個人隱私也都保存其中-小至通訊錄、行事曆、電子郵件到大量的照片、影片,甚至是各類應用服務的帳號密碼,也正因如此,手機成為近幾年資安威脅的主要目標。
雖說智慧型手機的資安風險愈來愈高,但絕大多數使用者似乎都沒有意識到手機資安防護的重要性,不過近幾年有愈來愈多牽涉手機平台的資安案例出現在新聞上,也讓大家慢慢開始重視到「行動資安防護」的重要性。
對於智慧型手機的使用者來說,建立起正確的資安防護概念是非常必要的,若是忽視了主動防護的意識,下一個新聞上的受害者可能就是你!在接下來的文章中,也要為大家帶來五個你一定要知道的行動資安防護秘技,有看有保庇哦!
秘技之一:來路不明的 Wi-Fi 、網站不要連
大部分的手機都會搭配 4G 或 5G 行動網路,但不見得每一個人都會用吃到飽的資費,因此若是在家中或公司之外的公共場合,多半會尋找可免費使用的 Wi-Fi 網路,不過這些 Wi-Fi 若是由公共設施如機場、政府機關、學校或是店家所提供,相對較無資安疑慮,但若是未知來源且沒有加密鎖定的 Wi-Fi 訊號,就需要格外留意,可能會有傳輸資料遭受側錄,或是被路由器導引至帶有惡意程式或騙取個資的網頁。

除了養成良好的使用習慣,手機若有針對這些資安隱患有所防護,對於使用者來說也有額外的保障,像是三星的 Galaxy 系列手機,就加入了 Knox Vault 主動防護機制,且不僅止於系統面的安全性,更將關鍵的硬體元件也列入防護的一環,在手機開機後便能完整監控系統核心,確保沒有受到外來惡意程式的竄改,帶來即時保護且從不間斷!

秘技之二:密碼設定有一套,生物辨識更可靠
對於手機使用者來說,資安防護的第一線就是「密碼鎖定」,除了各類型的應用程式服務,手機的螢幕鎖定也是必要一環,但要特別注意的是,切莫不要因為方便記憶,就使用組合簡單、容易被破解的密碼組合,像是單純用生日、英文名字…等較容易被猜中的組合,也要避免所有的網路服務都使用同一組密碼。
當然,以手機鎖定來說,比較好的方式就是使用「生物辨識」,像是 iPhone 的臉部辨識 Touch ID,或是一般手機常見的指紋辨識等,更能兼顧使用便利與安全性。

針對重要的密碼與生物辨識資料,三星的 Knox Vault 也考量到儲存與傳輸過程的安全,手機中除了有安全處理器為相關資料的傳輸加密,內部的安全記憶體更讓密碼與生物辨識特徵資訊妥善保存,不會隨意外洩或被破解。

秘技之三:真正隱私的資料避免長期存於手機
過去經常看到有使用者因為維修電腦、手機時發生隱私資料遭到外流的情況,尤其是一些私密的照片、影片,都有可能在手機送修甚至遺失時,遭到有心人士破解盜取資料,而這些狀況一般來說很難避免,也因此會建議大家,如果是真的不能曝光的內容,建議不要選擇長時間保存於手機之中,而是選擇不易外流的儲存方式,例如:隨身碟、外接硬碟。

當然,如果手機中真的有重要的隱私資料需要保存,三星 Galaxy 手機內建的「安全資料夾」會是相當可靠的選擇,除了同樣採用三星 Knox Vault 技術防護,更是手機原有系統中的一個獨立區塊,也能夠透過應用市集安裝程式,而且能與手機原本的程式相互區隔,使用上更為彈性。

秘技之四:非官方來源應用不亂裝,權限允許要看清
智慧型手機之所以功能強大,主要在於和電腦一樣能夠透過各類型應用程式的安裝來擴充更多功能,雖然應用程式造就了手機的便利性,但使用者可能會因為忽視應用程式的取得來源,而不小心「引狼入室」。
對於蘋果用戶來說,除非進行系統越獄才能使用非 App Store 來源的應用程式,因此相對接觸到有問題 App 的機率較低,但 Andriod 平台是可以透過 APK 方式來安裝應用,且除了 Google Play 之外,也有不少第三方的應用商店,甚至是直接從應用官網下載的使用形式,因此對於可能暗藏惡意程式的 App 較難防範。

當然,即使是官方來源的應用程式,也需要格外注意這些程式對於系統權限存取的要求是否合理,當應用程式會索取本身功能以外的系統權限時,就需要特別留意,像是明明是相機應用,卻索要聯絡人、撥打電話、發送簡訊的權限,就明顯有問題 ,因此也提醒大家,在安裝 App 的同時,對於這些權限存取不可不慎。

除了注意應用程式的來源與安裝權限需求,對於三星 Galaxy 手機的用戶來說,也能好好活用「隱私權設定表」這樣的主控頁面全盤掌握所有應用程式的動態,快速找出哪一款 App 有異常行為,同時對於實體的定位與網路上的行為痕跡也能選擇關閉,讓你在現實生活或網路上的隱私都能受到保護。
秘技之五:可疑連結不亂點,就算是親友傳來也要先確認
一直以來,資安威脅的主要來源就是「釣魚連結」,且從過去常見的電子郵件、網站慢慢轉移至各類型的社交平台、即時通訊工具與手機簡訊,可說是最「與時俱進」的一種資安攻擊手法,若是一不注意點擊了這些連結,手機系統就可能遭到入侵,為駭客開了一道「後門」,隱私資料可能全都曝光。

當然,若是三星 Galaxy 手機的用戶,面對愈來愈泛濫的釣魚連結威脅,也能透過 Knox Vault 的即時防護功能為自己多增加一道保險,確保手機使用期間的安全,無需定期為手機重開機來避免作業系統受到入侵而被植入惡意程式,甚至手機關機時,硬體層面也有防止實體破壞、資料偵測的機制,讓手機內的隱私資料獲得完整保護。

結語
智慧型手機為人們帶來便利性,但卻也同時帶來資安方面的風險,在仰賴手機功能應用的同時,更應該多花一點時間建立正確的資安防護意識,與其擔心自己是否會成為駭客鎖定的目標,不如提前建立好完整的防範機制。
但對於絕大多數沒有太多資安技術知識的使用者來說,主動做好資安防護絕非易事,相對的,選擇妥善考量資安防護技術的產品,或許會是更好的方式,而三星早在多年前就導入 Knox Vault 技術至行動平台,更逐步完善防護機制,相對的更能讓使用者在不需要額外進行功能設定的情況下,就享有完整防護機制,更能妥善守護用戶的隱私安全,也成為眾多手機品牌中最值得信賴的選擇。


本文章內容由「蘋果仁」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