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當越南王子走進彭瑞麟照相館》:一張合照,透露著一段越南王子在台灣不為人知的歷史

《當越南王子走進彭瑞麟照相館》:一張合照,透露著一段越南王子在台灣不為人知的歷史
Photo Credit:貓頭鷹出版社提供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法國強勢殖民的時代,越南最後王朝的王子彊㭽有著一個讓越南再次獨立的夢想。他遠赴日本與台灣,學習並試圖取得一切收復失土的資源。但是一張由台灣第一位攝影學士彭瑞麟拍攝的「全家福」,卻讓他成為歷史中一枚被利用的棄子。

文:洪德青

編按:本文摘自《當越南王子走進彭瑞麟照相館》,內容是描述二戰期間越南王子彊㭽因著來台北領導「越南語廣播隊」,而認識台灣攝影師彭瑞麟的故事,而透過彭瑞麟與彊㭽間的友誼,也呈現了當時國際間詭局多變的情勢。

吃完蓬萊閣舉世聞名的「爺孫照」

彭瑞麟因工作生活的關係都在大稻埕出入,他在擔任台北區寫真公會理事長及台灣寫真公會副理事長期間,執台灣攝影界牛耳長達三年,那段時間他常與親朋好友一同在氣派高級、有藝旦陪侍的蓬萊閣聚會吃飯。可惜有著鐘樓式三層樓建築的蓬萊閣後來被全部拆毀,原址在今日的賓王大飯店。

1941年6月27日這天仲夏時節,彭瑞麟招待彊㭽、黃南雄兩對夫妻到蓬萊閣用餐。彊㭽應是從今日中山北路二段附近的住所出發,他與夫人安藤千枝共乘一輛人力車,沿著民生西路直行,看到靜修女中的學生吱吱喳喳青春正盛的臉龐,這一段路已經讓他略為出汗,他拿起扇子搧風或用手巾擦拭,經過種滿七里香與榕樹的建成圓環之後,抵達了位於南京西路上的蓬萊閣。

Screenshot_2023-09-21_at_8_41_02_AM
Photo Credit:貓頭鷹出版社提供
1941年3月18日彭瑞麟(前坐右三)在台北區寫真組合理監事改選後,與友人在蓬萊閣設宴的合影留念。

蓬萊閣──日本時代的頂級餐廳

  根據曾在蓬萊閣學藝的國寶級名廚黃德興在《蓬萊百味臺灣菜:黃德興師傅的料理人生》書中所述:

  蓬萊閣是一棟非常高級氣派的三層樓建築,一樓是接待室和行政室,一樓大門左右兩邊各有一間特別房,是招待上等客人使用的包廂。二樓、三樓是宴會廳,二樓的宴會廳可容納六、七十桌,後來又加蓋三樓的宴會廳,約可辦一、二十桌,至於廚房則是在大樓後面。大樓玄關,車子可以直接開到門口,Boy桑會出來招呼開車門,Boy桑是端菜和服務的,也就是現代的服務生,以前都是男人當Boy桑,都戴手套、帽子,像穿禮服一樣很體面。他們的地位比不上廚師,不過小費多……蓬萊閣的門口還有花園跟樹圍,日本時代好像還有撞球部跟理髮廳……

  黃德興在書中也提到,當時蓬萊閣宴席一桌要價一百二十圓,所費不貲,食客多為紅頂階層的政商名流,蓬萊閣最出名的拿手菜有:一品鍋(一級湯底是用蛇肉、牛肉、雞和火腿一起熬,鍋身是紅銅製,鍋耳是麒麟造型,底下有五、六隻腳支撐,外面擦拭的紅紅亮亮非常貴氣。鍋裡通常有六樣菜,依價格決定用料,常見有鮑魚、婆參、金華火腿、鴿肉、鹿筋、魚翅等)、金錢蝦(半鹹水的港蝦剁碎摻荸薺、扁魚、蔥花,沾蛋白接著沾麵包粉,用豬後腿油下去炸)、百鳥朝鳳凰(一隻土雞代表鳳凰,八隻乳鴿象徵百鳥,先炸再蒸勾芡淋汁)、金銀燒豬(一豬三吃)、紅炖魚翅(尾勾翅)等,尾點通常是馬薯糕、鳳片糕、酥餅、椰子餅等,至於甜湯則有杏仁茶、杏仁豆腐。

透過黃德興名廚的口述歷史,我們可以想像彭瑞麟與彊㭽等人在蓬萊閣用餐的情景,他們是否曾使用過蓬萊閣的撞球部與理髮廳?他們是否點了以上這些著名料理?他們最喜歡的又是哪一道菜?當時賓客如果吃到滿意的菜,還會特別請主廚過去,親自包個紅包給主廚以示感謝,不知道彊㭽與彭瑞麟是否也會依樣畫葫蘆比照辦理?

吃完蓬萊閣後,他們一行人又到彭瑞麟的阿波羅照相館合影留念,在鋪著亞麻油毯的十坪攝影棚裡留下了經典合照,後來這張照片,成為彊㭽流傳後世最重要的一張影像,直到今日仍可在日本、越南、台灣甚至法國的網路上找到,不過從來沒人提過攝影師是來自台灣的彭瑞麟,實在很可惜。

日本與越南學者都曾對這張照片提出陰謀論的看法,他們認為這張照片後來被日本政府拿去操作棄保效應,深深影響了越南二戰末期的政治外交走向。當時日軍在太平洋戰場的進展不如預期般順利,日本為了不要再節外生枝,不願得罪法國,因此暗中擁護親法的保大皇帝,決定拋棄長年扶植的彊㭽。照片中的彊㭽看起來三代同堂,和樂融融,有兒、媳、孫陪伴身旁,殊不知這兩個小孩是彭瑞麟的兒子。當越南人民看到照片後,誤以為彊㭽早在日本另組家庭開枝散葉,心根本不在越南了,對這位浪遊王子感到非常失望,逐漸不再支持。

圖62_彭全家與王子全家福_
Photo Credit:貓頭鷹出版社提供
1941年6月27日吃完蓬萊閣後,彊㭽夫婦(前左二、前右一)、黃南雄夫婦(後左一、前左一)以及攝影師彭瑞麟與妻兒在阿波羅寫場合影。彭瑞麟在相簿中記載剛出生的二子「良岷君徹底睡著了,便不叫醒他」。

日後越南末代皇帝保大也曾提過這件事,他一直以為日本人會支持彊㭽返回越南登基,畢竟彊㭽是阮朝皇室嫡長子系統又是日本長期扶植的人。但日本私下派人向保大再三保證,會全力支持他而不是彊㭽,保大才意識到日本為了戰爭利益隨時都可能犧牲彊㭽。

這張照片拍攝後的一個月,1941年7月,日軍更進一步占領了越南南部,至此整個越南淪為日本屬地。不過日本雖占領了整個越南卻無意統治,只想利用越南作為入侵其他東南亞國家的補給基地,因此日本讓法國繼續殖民越南,讓法國的三色旗繼續在越南土地飄揚,換言之,日本支持保大皇帝的態勢已經完全公開,不再遮掩。彊㭽至此心灰意冷,日本在戰爭利益與國際現實下再度背叛了他,但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他又能如何?因此在台北度過六十大壽(虛歲)後,他開始打算搬離台灣,回到東京再看情勢如何發展。

1941年9月,法國維琪政府在台北開設駐台領事館,首任領事為布洛德(Michel Blot),他是史上第一位駐台的法國政府代表。彊㭽也可能考量到日本與德法之間必定會進行利益交換,何時會犧牲他也說不定,待在台北未必安全,可能因為這層顧慮他決定離台,畢竟他長年建立的人脈資源多在日本。根據國史館資料,台灣總督府在1941年12月24日批准了彊㭽的辭令,珍珠港事變後他跟台灣的緣份走到盡頭,有段時間彭瑞麟還會把兒子照片寄給人在東京的彊㭽,兩人自始至終保持君子之交。

延伸閱讀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當越南王子走進彭瑞麟照相館》,貓頭鷹出版社。

作者:洪德青

在法國強勢殖民的時代,越南最後王朝的王子有著一個讓越南再次獨立的夢想。他遠赴日本與台灣,學習並試圖取得一切收復失土的資源。但是一張由台灣第一位攝影學士拍攝的「全家福」,卻讓他成為歷史中一枚被利用的棄子……

渴望革命的越南王子
王子追隨孫中山的腳步在日本學習對抗西方列強的知識與技術(同時也成為蔣介石的學長),出逃與反對殖民的態度使得他遭到法國殖民政府的通緝。在當時日本政治強人的資助,以及日本進入二十世紀的南向政策促進下,王子到了台灣,在台北放送局進行越洋廣播,嘗試重燃越南人民對抗殖民的熱情。也是在這裡他遇見了台灣攝影的先驅——彭瑞麟。

台灣攝影學士彭瑞麟與它的照相館
彭瑞麟是首位進入東京寫真專門學校的台灣人,憑藉個人努力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也從當時學校校長的手中習得今日已經失傳的金漆寫真。因為成績優秀,他有機會進入宮內廳成為宮廷攝影師,也曾經被推薦前往美國深造。但在畢業後選擇回到台灣完婚,並在台北開設自己的照相館。在這家由恩師石川欽一郎命名的「阿波羅照相館」裡,彭瑞麟更投入攝影教育,在培育台灣攝影人才方面不遺餘力。他成為日本時代政府最器重的攝影師,也因此受邀為越南王子拍攝一系列沙龍照。

陰謀?誤會?一張照片改變的國際情勢
其中一張沙龍照裡,王子看起來子孫滿堂,還有一位來自日本的妻子。這張照片傳遍越南與日本,讓越南人民大受打擊,認為王子似乎早已在台灣「落地生根」,再無心革命。這會是日本當局為了進軍越南而下的一步棋嗎?從這張照片開始,作者洪德青深入挖掘越南與日本記錄,並首度獨家獲得家屬授權彭瑞麟日記,揭露台越之間鮮為人知的一段歷史。

貓頭鷹-當越南王子-書影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吳象元
核稿編輯:​杜晉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