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點噁的科學》:那些不能/不想讓另一半知道的⋯⋯難以啟齒的癖好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有點噁的科學》裡這些被視為「不體面」或「不合宜」但仍具科學價值的主題,通常在傳統的教育和公開談論中被忽略或淡化,但實際上,對這些「不雅」主題的科學研究可能會提供對人類生理、心理或社會行為的有趣見解,真的值得我們私下偷偷探索一番!
文:Gene
不瞞大家說,前陣子我壓力很大的時候,會到YT去看一些人家擠那種特大粉刺的影片來抒壓一下。可能被萬惡的Meta刺探到這個隱私吧,一直到現在,臉書天天推送一款醫院角色扮演的手機遊戲給我,廣告影片是各種清理各種粉刺、膿瘡、蛀牙、寄生蟲、感染傷口等等的內容⋯⋯老實說,我看了也覺得超抒壓,可是有時老婆不小心看到會大驚失色⋯⋯為了維繫我們的婚姻,我都要趁她不在身邊的時候偷看⋯⋯
其實,我自己也搞不清楚,這些噁心的事情怎麼會做成手機遊戲,還有阿宅付費來玩。好吧,我自己不也常常偷看嗎?所以我也不曉得為啥會對那些清理各種粉刺、膿瘡、蛀牙、寄生蟲、感染傷口等等的醫療行為感到興趣盎然,要不是看到這本《有點噁的科學:尷尬又失控的生理現象》(Rude Science: Everything You’ve Always Wanted to Know About the Science No One Ever Talks About),我大概會繼續隱瞞自己這方面的癖好吧?
這本《有點噁的科學》是搞怪科學作家史蒂芬.蓋茲(Stefan Gates)續《狗麻吉的科學》(Dogology)、《貓主子的科學》(Catology),還有《一顆屁的科學》(Fartology)之後的大作,盡情地談論許多你我可能不會也不想在社交場合談論的噁心事物,例如汁液、黏液,以及酥脆的屑屑和令人作嘔的皮膚等等各種你我都可能經歷過的人體生理現象,他也不時透露出自己一些難以啟齒的癖好,嗯⋯⋯有夠噁的⋯⋯
《有點噁的科學》讓我憶起一段超尷尬的往事。大二升大三暑假,我遠赴北京清華大學當暑期生,趁老闆不注意偷溜出去玩了幾次後,開學前要回台灣面對現實。當時兩岸之間還沒有三通,於是我要先飛到澳門機場再轉機回台灣,結果快抵達澳門時遇到了颱風,只是風力還未到達禁止降落的限制,飛機就在空中搖搖晃晃了幾十分鐘吧。我當時感到天旋地轉,等到我發覺不大對勁時,四肢已不聽大腦使喚了,等到飛機一降落,就失去了意識。等到清醒過來時,飛機上只剩我一個乘客了,幾位機組人員都用驚訝的表情看著我⋯⋯
原來我吐了一大攤在身上,衣褲上盡是嘔吐物。把嘔吐物清理一番後,身上仍帶著濃濃的氣味。最令人尷尬的是,我還得搭機回台灣,可是換洗衣物全在託運行李中,當時晚上機場還有營業的商店賣的衣服,別說是窮大學生,我現在大概也買不起。於是,我只能厚顏無恥地上機時,把登機門前擺的報紙全都拿了一遍,舖在身上假裝超級關心時事,然後在聽著周圍的乘客抱怨為啥機內臭氣熏天時,也跟著他們一起東張西望,然後帶著擔憂萬一被發現會被圍毆的恐懼完成剩下的旅程⋯⋯
生病時把胃裡的汁液或食糜吐出來,有保護身體的作用,我們會覺得「嘔吐」這事噁心還算正常。對膿和血也差不多如此,我自己常受傷所以對身上出現的膿和血很無感,可是在現實生活中看到別人身上出現的血,我會有種毛骨悚然的感覺,這或許是我只能玩手機遊戲cosplay醫生而無法念醫學院的主因之一吧。可是許多平時就分泌的汁液,例如鼻涕、口水和汗水,有時候也令人感到不太舒服,尤其是唾液,當它出現在我們口中,沒人會感到不對勁,甚至少了它還會非常不適,可是它一旦離開了嘴巴,就沒人想要接觸到吧?
清理鼻屎、眼屎和耳垢也絕不能登大雅之堂,可是據說有些阿宅還嗜吃它們,作者自己是嗜吃痂,真是令人感到⋯⋯當然,《有點噁的科學》還是要一本正經地科普一下它們的成份和由來等等。像是耳垢,許多衛教文章和醫生都勸導大家千萬別自己清理,包括本書。可是我懷疑有多少阿宅遵守這規定,因為掏耳朵可是很抒壓的⋯⋯
除了身上各種黏糊糊的東西,在社交場合中,有些會發出聲響的舉動,也會讓人想找洞鑽吧?在公共交通上不小心打了噴嚏或咳嗽,尤其是在疫情期間,周圍乘客用恐懼、厭惡的表情相待,是不少朋友都有過的尷尬經驗吧?即使沒生病,我們身上不時也會出現打嗝、打噎或放屁等狀況,只是這些當然也不能登大雅之堂。我腸胃常出狀況胃脹氣,就有幾位朋友警告過我,再常常打嗝的話就注定要母胎單身。然而,《有點噁的科學》會一板正經地告訴我們,不放屁恐怕也不會活到需要擔心求偶的年紀就爆炸了。事實上,健康的飲食含有膳食纖維,可能會讓腸道內的微生物製造出更多氣體。我也是讀了這本書才知道原來女性的屁可能更易點燃。
我們的皮膚,是身上最大的器官,理論上應該好好保護我們,可是製造的麻煩卻不算少,尤其是長了痘痘、癤和癰等等的。擠痘痘和粉刺,對許多人來說是頗愉快的一件事,據說連看影片都很抒壓,至少我是如此。說不定這有演化上的意義吧,互相擠痘痘和粉刺搞不好是我們祖先的例行社交活動之一,就像山道猴子⋯⋯哦不⋯⋯猿猴會互相理毛一樣。
《有點噁的科學》接下來要談的令人尷尬的哩哩摳摳,可能都會讓人避之唯恐不及吧,甚至在用餐場合提到,輕則被白眼、重則絕交。那就是屎尿、經血等等。我對這些人家想到就噁心的東西比較無感一些,因為我出國留學吃飯時常看《CSI》影集,看到栩栩如生爆漿的命案現場,再看看桌上的肉醬義大利麵,為了不浪費食物,還是勉強吃了下去,幾次以後也就習慣了;年紀比我小十一歲的小弟,小時候看到我去吃飯,他就故意去拉屎,一邊清理一邊繼續吃,是家常便飯,很多阿宅也是當了爸媽後,甭說聽到,就連屎尿在旁都能安心吃飯了吧?
Tags:
飛宏科技打進全球低軌衛星市場,以高性能電源技術布局新時代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飛宏科技投入應用於低軌衛星的電源技術多年,並與業界大廠有密切的合作與技術交流,早已為此趨勢做好了準備,可與市場需求快速同步,成為台灣低軌衛星供應鏈中的隱形冠軍。
低軌衛星市場正開創令人振奮的新時代,不僅提供更低延遲、更高效率的通信服務,且小型化的設備,大幅降低安裝與製作的成本,因此成為眾多應用領域的首選。而在終端應用中,電源供應的高效能、長壽命、對抗惡劣環境等產品技術更是不可或缺。飛宏科技投入應用於低軌衛星的電源技術多年,並與業界大廠有密切的合作與技術交流,早已為此趨勢做好了準備,可與市場需求快速同步,成為台灣低軌衛星供應鏈中的隱形冠軍。
低軌衛星應用廣泛,解決了過去因地形限制而無法架設基地台,導致收訊不良等難題。現在無論在山區、海上、偏鄉,甚至是飛機上,都能隨時隨地接收到衛星網路訊號,補足行動網路的不足。隨疫情結束,全球陸續解封,2022年後低軌衛星通訊市場需求逐步升溫,更在俄烏戰爭中成為通訊需求的關鍵角色,也使低軌衛星應用瞬間受到全球的注目。
此外,Starlink、Oneweb等新興低軌衛星通訊營運商積極推動商業應用相關服務,UCS聯盟(Union of Concerned Scientists)提到,全球2022年總共發射約5500顆衛星,其中低軌通訊衛星更佔八成以上。資策會MIC預估,低軌衛星數量將從2023年7,500顆,成長至2030年17,350顆。可見低軌衛星已成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環。
飛宏科技在低軌衛星供應鏈中,終端接收裝置的電源供應技術表現優異,可供應數據機、路由器、衛星設備之間的所需電力並成為媒介串聯彼此間資料輸。全球最大的低軌衛星通訊營運商、美國全球寬頻衛星網路服務供應商等指標大廠,亦與飛宏科技維持穩定供應合作關係,針對企業、政府與個人用戶提供低軌衛星網路與服務,且飛宏科技的相關產品皆已通過多國安規認證及客戶端嚴峻系統測試規範,將於2024年逐步放量,與全球低軌衛星廠商一同攜手實現高效、低延遲的通訊願景。
飛宏科技期待透過安全、高效的電源技術,推動全球低軌衛星市場持續發展和演進,為未來的科技和太空應用敞開嶄新的大門,滿足世界各地的使用者需求!
本文章內容由「飛宏科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