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精品咖啡(上):曾經「爪哇」就是「咖啡」的代名詞,更是銜接新舊世界咖啡的關鍵節點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18世紀,咖啡成為荷屬東印度公司的主要商品,荷屬東印度群島(印尼)的咖啡豆銷量激增,超越葉門摩卡咖啡對幾個歐洲國家的出口量,成功讓荷蘭壟斷全球咖啡市場,使得當時人們將「爪哇」(Java)直接等同於「咖啡」的代名詞,因而有「一杯Java」就是「一杯咖啡」的說法。
編按:本文接續自上篇 印尼精品咖啡(下):曾是荷殖時期的「經濟產物」,如今「曼特寧」已是亞洲咖啡的代名詞
印尼全國由1萬7508個大小島嶼組成,分佈在北緯6度至南緯11度,東經95度至141度之間;印尼國土東西長達5120公里,南北則有1760公里,赤道橫貫全境,同時擁有肥沃的火山土壤,屬於潮濕溫熱的熱帶雨林氣候,全年均溫介於攝氏25度至27度左右,終年無霜害影響,如此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自然造就印尼蘇門答臘島(Sumatera)西部的曼特寧(Mandailing)與西北端的嘉佑(Gayo)、蘇拉威西島(Sulawesi)中部的托拉賈(Toroja)、爪哇島(Java)南邊的帕拉雅安(Parahyangan)、峇里島(Bali)的金塔馬尼(Kintamani)以及佛羅倫斯島(Flores)等區域,成為舉世聞名的精品咖啡豆生產區。

秘教儀式的神聖飲品
咖啡的興起與伊斯蘭教的關係密不可分,主因是伊斯蘭教禁止飲用含有酒精成分的醱酵飲品,所以不含酒精的咖啡便迅速被穆斯林接受而普及;「咖啡」一詞源自阿拉伯語的「qahwah」(意即「沏、泡」),土耳其人讀為「quhve」,而荷蘭人發音為「koffie」,並由阿拉伯商人在15世紀中葉,將咖啡豆種帶往葉門後開始商業化;16世紀初期,伊斯蘭教高層將喝咖啡視為「罪行」,因為教內倡導泛神論的神秘教領導者會使用咖啡進行宗教儀式,所以喝咖啡就被視為與泛神論秘教存有密切關聯,雖然泛神論的神秘教派也屬於伊斯蘭教的一個分支,但是其本質與伊斯蘭教大不相同。
傳統的伊斯蘭教不會使用音樂或舞蹈來進行儀式,但神秘教派則兩者兼有,泛神論的神秘教派是具有特殊異質的宗教派別,其表面是伊斯蘭教,但實際則源自於更早期的原始宗教。泛神論神秘教類似伊斯蘭教內的「嬉皮」(hippie),所以在公元1480年代,當有神秘教派在麥加(Mekkah)使用咖啡舉行儀式,其所造成的震撼與非議,猶如當今在羅馬教廷內吸食大麻一般的驚世駭俗。
麥加首次對咖啡施壓的案例發生在公元1511年6月20日,當時宗教警長發現有群人在深夜聚會,一起飲用某種類似於酒的黑色飲料,並得知此類飲料在一般酒館內皆可購得,於是當下緊急召集宗教學者會議,討論這種新式飲品是否符合伊斯蘭教法之規範,結果持反對咖啡者的理由有三:首先,咖啡會造成醉意,所以與酒雷同,應該被禁止;其次,泛神教派在禱告前,以手傳遞咖啡的動作似在模擬喝紅酒的儀式行為;再者,將咖啡豆烘烤至接近「氧化」的程度,明顯違反古蘭經嚴禁任何含有「酒精成分」的戒律。
另一派支持咖啡的穆斯林則宣稱,咖啡並非醱酵製成的水果飲料,認為古蘭經沒有明令禁止的事物(例如:咖啡),即不能視為違反真主的旨意。咖啡是否符合伊斯蘭教法的爭論,其實是源於政治權謀和宗教理念的差異,因為傳統穆斯林不贊同泛神教派的多神信仰,因此反對任何帶有讓人心醉神迷的物質,以及反對在和真主進行感應之時,出現類似「醉酒」的亢奮狀態,同時泛神教徒在舉行禮拜儀式時,將咖啡從祭司手中依序傳遞給全場信徒的做法,儼然視咖啡為神聖紅葡萄酒之隱喻,所以咖啡最後在麥加遭到嚴禁,然而這道禁令也曾數度遭到推翻;1525年,麥加再度恢復咖啡禁令,埃及開羅隨後也在1539年禁售咖啡,但是每次鎮壓咖啡便會遭致更多的暴力反抗,直到1600年發生土耳其暴力鎮壓事件後為止。
鄂圖曼土耳其帝國蘇丹王穆拉德四世(Mruad IV)是最討厭咖啡的歐洲君王,但是其反對咖啡的理由卻與伊斯蘭教的神秘教派無關。穆拉德四世曾經微服出巡到伊斯坦堡的咖啡館,並觀察到許多受過高等教育的社會人士,正在邊喝咖啡邊認真地討論帝國制度,甚至批評國王施政與國際時事,因此擔心咖啡館會成為議論政治的集會場所,於是嚴禁販售咖啡並將伊斯坦堡內的咖啡館全數夷平,甚至喝咖啡而遭查獲者會被毒打,嚴重者更會被處以死刑;穆拉德四世的反咖啡心態與早期反對者不同,因此渠成為第一個非以宗教原因鎮壓咖啡者,也是第一個具有政治考量的抵制咖啡者,當時的伊斯蘭歷史學家形容,穆拉德四世在位期間的伊斯坦堡,可謂「咖啡館的荒涼沙漠,人類心靈的乾涸之地」。

冒死走私的苦澀代價
【馬力歐陪你喝一杯】方穎豐的小夢想成就少棒之家的大志氣!安麗與棒球校長為小小球員建立以「家」為核心的棒球夢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從不會教棒球到成為少棒界的棒球校長,方穎豐憑藉著對教育的使命與對體育的熱愛,在台東成立少棒之家。這一路走來,歷經許多挫敗與艱難,幸好有各方志同道合的人支持,尤其是安麗希望工場慈善基金會十年來的贊助,讓少棒之家至今仍持續培育小小選手,在棒球的路上勇敢追夢。
談到少棒,許多人一定會立即聯想到台東,因為不少優秀的棒球選手都來自台東,其中少棒之家更可說是棒球選手的育成中心,如中華職棒統一獅的左投林詔恩、U12世界少棒錦標賽季軍成員簡紹翔。而培育無數小小球員追夢的少棒之家,背後的重要推手則是在少棒界有「棒球校長」之稱的方穎豐校長。
從事教育工作長達35年的方穎豐校長,原不是棒球專業,而是體育班的導師。因原本帶領棒球隊的教練離去,讓他因緣際會接手棒球隊。但剛開始,他才發現自己不會教棒球,連打擊都常揮棒落空。為了帶領球隊,他開始研讀棒球相關書籍,請教棒球教練、前輩,仔細、認真地觀看每一場棒球比賽。初期,棒球隊出賽常常十比零提前結束,方穎豐在球場告訴自己,「孩子在球場的每個成長階段都是重要的,我應該要對這些孩子負責任,我一定要在這紅土球場站起來。」約十年的時間,他不僅讓球隊拿到台灣區比賽的第一個冠軍,還成為球場常勝軍。

棒球是人生的縮影必須築夢踏實
對棒球如此執著,並不是因為以主流價值觀而言,棒球隊可培養孩子的團隊精神、對挫折的容忍力、強大自己的心理素養等。對方穎豐來說,棒球其實就是人生的縮影。他帶領球隊並沒有過多複雜的想法,純粹因為孩子喜歡棒球,那就讓他們好好打棒球。而棒球運動在台灣的發展又剛好有職業球隊,所以就以打到冠軍、打到職業隊作為夢想與目標。他以「築夢踏實」的精神,期望從一場場比賽中,為這群孩子建立生活的態度,面對困難、阻礙如何再站起來。
少棒之家的雛型源自張家五兄弟
為什麼會想成立少棒之家?方穎豐說到,他原先在基隆的學校服務,在偶然的機會帶隊到台東比賽,他驚豔台東的孩子打起棒球就如同他們唱歌般,個個都是天生好手,不論是球感、打擊、運動神經都非常優秀,各方面的協調性極佳。因為校長任期及家庭等因素,方穎豐請調至台東任教,之後便積極籌組棒球隊,想一圓棒球夢。
方穎豐回想,少棒之家最早的雛形來自於「張家五兄弟」。當時球隊有個阿美族的小孩張進德,擁有棒球天賦與極佳的球感,但卻因為家庭因素必須轉學,無法再參加棒球隊。於是,連族語都不會說的方穎豐,只好帶著學校裡會說族語的護理人員,一同去拜訪學生家長,想勸說張進德的阿嬤讓他繼續留在棒球隊,甚至承諾會提供張進德的三餐、住宿、球具裝備以及生活照顧等。
護士將方穎豐的承諾如實翻譯給阿嬤後,沒想到阿嬤回覆讓護士大笑說,「校長你賺到了。阿嬤說,我有五個孫子,全部都給你。」就這樣,他硬著頭皮帶回五個小孩,將校長宿舍改為兄弟五人的住所,平時除了上學、訓練外,同時提供食宿、生活起居照料。
不只是棒球隊 而是充滿關愛的「家」
方穎豐說,張家五兄弟是讓他堅持在棒球教育這條路上,一直往前走的重要因素。當時,張家大哥張進德才小學五年級,雖然球技不凡,卻有學習障礙。最小的弟弟張偉聖,也才幼稚園,正是需要有人陪伴、關心的年紀。
為照顧張家五兄弟,再加上台東學童的狀況,方穎豐開始思考,他想要的不只是棒球隊,他想要給這群孩子一個家。家不是只提供三餐溫飽,棒球訓練而己,家是有人可以輔導他們學業,照顧他們生活、關心他們的成長。所以他將棒球隊取名為「少棒之家」,讓參與球隊的學童們都一起住校,一起訓練,一起上課,他像爸爸一樣關心、照顧這群孩子的生活。
因為少棒之家給球員們的不僅是球技訓練,方穎豐如兄、如父的照顧,讓這群來自台東的棒球選手有了家的溫暖,在學習及訓練上都更加認真,日後這群選手紛紛以不凡的成績回報方穎豐的關愛。張家五兄弟中的老大張進德、老二張進龍、老三張育成以及最小的弟弟張偉聖,都在職棒的領域中有不錯的表現。方穎豐笑說,這是他有史以來投報率最好的招生,不僅一次招到五位選手,而且還有四個在職棒領域擁有傲人的成績。

「小夢想 大志氣」翻轉少棒之家的未來
少棒之家成立後,面對孩子的住宿、三餐、裝備、球具、球衣等,龐大的開銷讓方穎豐一度喘不過氣來。此時安麗希望工場慈善基金會甫成立,以「小夢想 大志氣」追夢計畫召募公益合作夥伴,讓方穎豐看見了持續下去的希望。
安麗希望工場慈善基金會資深公關經理黃南瑄表示,安麗在三十周年慶時成立「安麗希望工場慈善基金會」,希望秉持著安麗以人為主、利他共好的宗旨,透過基金會幫助需要資助的團體。2013年基金會展開「小夢想 大志氣」追夢計畫,少棒之家即為第一屆頭獎的得主,因此牽起雙方的合作。

方穎豐笑說,安麗「小夢想 大志氣」追夢計畫是他寫過最難寫的企畫案,短短6頁卻比其他機構要求的50頁還難寫。不過在安麗甄選的過程中,卻是讓方穎豐收穫最多的。他在撰寫計畫書與評審提問的過程中,逐一檢視自己有哪些沒做到,哪些可以加強,讓他在經營少棒之家時有了更多的想法,也讓少棒之家更好、更完善。
懂得感恩、惜福的少棒之家
少棒之家成立至今,方穎豐表示這是集眾人之力才有如今的成果。少棒隊球衣上繡著「惜福」二字,源自於最早支持他成立棒球隊的贊助商洪百吉先生,洪百吉不要方穎豐在球員球衣上印上企業名稱,而希望以「惜福」代替,讓孩子懂得感恩並珍惜所得一切來自眾人的力量。
十年前,安麗與方穎豐因為「小夢想 大志氣」追夢計畫開起合作機緣。十年間,安麗的會員也陸續提供各方面的協助,例如提供營養協助,帶著孩子做營養午餐等,也由於安麗的協助,更多人看到少棒之家,瞭解少棒之家,紛紛加入資助的行列。近年,少棒之家更是安麗「愛陪伴課輔計畫」的合作對象,提供孩子課業輔導,希望孩子不僅球打得好,學業也能保持水準。
過去十年,安麗透過「小夢想 大志氣追夢計畫」以及「愛陪伴課輔計畫」幫助弱勢的孩子,希望他們有翻轉未來的機會。未來,安麗會繼續透過多元的評審以及完善的甄選機制,針對具影響力且可持續執行的兒少專案進行合作贊助,讓弱勢孩子也能成功追夢、實現自我,擁有不一樣的未來。
◎小夢想 大志氣 追夢計畫
看更多追夢計畫故事
參與追夢計畫網路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