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專訪】Google大腦之父吳恩達:實現通用人工智慧還要30年,AI導致人類滅絕的風險被誇大

【專訪】Google大腦之父吳恩達:實現通用人工智慧還要30年,AI導致人類滅絕的風險被誇大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吳恩達說:「人工智慧導致人類滅絕的風險被誇大了。」也許有生之年會出現比任何人都聰明的AI,但人類擁有豐富經驗來控制比自己更強大的事物,所以真的不懷疑控制人工智慧的能力,反而是人類審視真正的生存風險時,人工智慧將成為解決方案的關鍵部分。

AI百大影響力人物吳恩達訪台,與唐鳳科技對談

(中央社)今(2023)年《時代雜誌》(TIME)公布的AI百大影響力人物,矽谷AI界領袖吳恩達與數位發展部長唐鳳皆榜上有名,2人對AI趨勢應用皆具獨到見解,吳恩達25日訪台4天,將於27日和唐鳳進行對談。

睽違3年多,人工智慧界(AI)領袖吳恩達(Andrew Ng)再度訪台。訪台前,他在矽谷新創公司密集的帕羅奧圖(Palo Alto)接受《中央社》專訪。

吳恩達上一次到台灣,是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爆發前的事,聊天機器人ChatGPT也還未正式對外發表,當時他應科技部之邀到台灣,以「AI下一步」為題發表演說,一轉眼,世界已進入所謂的AI時代。

談到此次訪台契機,吳恩達說,期盼在AI起飛之際,能與台灣產業界和學術界建立更緊密的聯繫,「共同發掘AI在各項應用上更多的可能性」。

吳恩達出生英國,父母為香港移民,擁有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電機工程與電腦科學碩士、以及加大柏克萊分校(UC Berkeley)電腦科學博士學位,畢業後長期在史丹佛大學任教。

他曾為Google打造人工智慧大腦(Google Brain)、推動Google的AI轉型,因此享有「Google Brain之父」、「AI大神」之名。

科學家之外,吳恩達也是傑出的教育家和創業家;他早期共同創辦國際數位學習平台Coursera,而後建立DeepLearning.AI公司,提供技術訓練課程,運用AI工具推廣AI教學,至今,全球多達800萬人參與他的AI課程。

吳恩達同時還創辦Landing AI公司,開發電腦視覺工具,透過AI系統,辨識產品缺陷,重要客戶包括加州的固態電池公司QuantumScape等大廠。

《時代雜誌》9月初公布的AI百大影響力人物,吳恩達與許多矽谷科技名人,如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和OpenAI執行長阿特曼(Sam Altman)共同登上領袖類名單。

對於AI當前盛況,每位AI界領袖幾乎都有自己的闡述。

黃仁勳在今年GTC年度大會上形容,如今已是「AI的iPhone時刻」,吳恩達則多次比喻,「AI是新電力」,意旨其影響力及重要性,有如100多年前電力被實際廣泛應用的情景。

「AI正開始徹底改變各行各業,但是就好比當年的電力一樣,可能創造的應用數以萬計,難以估量實際影響範圍,也很難用三言兩語概括說明」,吳恩達告訴《中央社》,他對AI能夠創造的機會充滿希望,同時也還在探索。

對吳恩達來說,台灣具備運用AI實現更大經濟效益的機會。

一方面,台灣在許多領域、尤其是工業製造,具備長期培養的獨特優勢,在這波AI新技術的浪潮推升下,這些優勢將有機會「如虎添翼」。

產業特性外,吳恩達也認為,台灣與國際的連結度高,精通各項數位工具,擁有純熟的技術,較容易接納和應用像是生成式AI這種顛覆性的科技。

提到未來趨勢,吳恩達說,AI技術經過發展,在文字處理的技術革新後,「影像處理將是下一波技術變革」,不久的將來,電腦將更能理解圖像。這個發展意味著,AI技術又能幫助更多產業以更有效率的方法執行常規工作,例如半導體、智慧手機、醫藥等製造業的後期檢測工作,有利台灣。

吳恩達此次應台杉投資公司邀請,計畫於台北時間27日,於台北國際會議中心發表主題演講,並與同為AI百大影響力人物的唐鳳,就AI趨勢和應用進行對談。26日,吳恩達將赴台大進行專題演講,暢談人工智慧的契機。

台杉投資執行合夥人李晃長期觀察台灣和矽谷兩地生態,他表示,台灣許多人具備專業知識,並且都意識到AI正在改變世界,吳恩達親自到台灣,將能與當地業界面對面討論AI所能解決的問題,促進共同合作的機會。

Google Brain之父吳恩達受中央社訪問
Photo Credit: 中央社
吳恩達(圖)疫情後再度訪問台灣,將與數位發展部長唐鳳對談,他說期盼在AI起飛的時代, 與台灣產業界和學術界建立更緊密的聯繫,「共同發掘AI在各項應用上更多的可能性」。

吳恩達:AI不致影響人類生存,實現通用人工智慧還要30年

(中央社)AI迅速崛起,部分人士擔憂影響人類生存,「Google大腦」之父吳恩達受訪說,人類有足夠經驗,善用比自己更強大的工具創造福祉,預期未來AI會成為全民工具,通用人工智慧(AGI)至少30至50年才會實現。

在舊金山和矽谷,只要有吳恩達演講的場子,總會看見一群人排隊等待請益。吳恩達2011年開啟Google大腦研究,用深度學習技術推動人工智慧系統革新,享有AI先驅的美名。

他也是許多人的AI大師,在史丹佛大學任教外,還透過自創的線上課程平台Coursera和DeepLearning.AI公司,向大眾傳遞AI新知技術,許多人自聊天機器人ChatGPT問世後陷入焦慮,他則告訴大家,「不用驚慌」。

22日,吳恩達於訪台前,在矽谷辦公室接受《中央社》專訪,早晨9時,他已開完一場會議,忙碌如他,神情卻未見一絲急促。

訪談中,吳恩達對AI未來可能創造的機會,多次以「興奮」來形容。

不過,過去至今,許多思想家,都曾對AI發展提出警告,甚至有所謂「人類滅亡之說」,回應此看法,吳恩達以溫和堅定口吻表示:「我看不出任何構成生存風險的跡象……我跟很多人聊過,但我真的不會這麼解讀。」

吳恩達說,人類有過許多經驗是來自控制比自身更強大的事物,例如,面對公司這個比任何人都強大的組織,人類不僅經營它,還能用它來造福大眾,「面對AI也是一樣的道理,人類能使用AI,並讓AI解決生存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