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我一直無法理解,為什麼很多人關注的焦點是「消防救災」,而不是「企業防災」?

我一直無法理解,為什麼很多人關注的焦點是「消防救災」,而不是「企業防災」?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屏東爆炸發生之後,很多媒體朋友問我,誰應該負最大責任?我的答案是明揚。從火災發生至今,我一直很想知道幾個答案,17:30報案,但真實火災是幾點發生?這麼多員工受傷是發生在什麼時候?為什麼火災發生之後,會有這麼多員工受困火場?工廠發現火災之後,到底做了哪些應變?應變的過程有無瑕疵?

文:林金宏的消防天地

屏東爆炸,讓我睡不著覺

今天上了八個小時的課,非常疲累,但還是睡不著,尤其看到一些屏東火災議題又被討論的沸沸揚揚時,更讓我如坐針氈,因為這些議題真的是造成屏東這次消防夥伴罹難的關鍵嗎?

例如,

  • 消防裝備缺乏及老舊?
  • 消防人力應該要補足?
  • 消防預算應該要充裕?
  • 初期指揮官應該要負責?
  • 局長應該要有專業?
  • 消防應該要組工會?

當我看到這些討論,心裡很感概,為什麼每次消防人罹難,被檢討最多的,永遠是消防機關。而上述的主張真的達成了,屏東這次爆炸就不會有消防人罹難嗎?

我接受上面的議題都有討論的空間,也有很多議題政府應該正視。但我更想問的是在這樣的火場,新的裝備就能避免消防人罹難嗎?什麼樣的新裝備,才能擋住這次爆炸的威力?給一套鋼鐵人的裝備嗎?

在這樣的火場給足夠的人力,這些殉職的夥伴就可全身而退嗎?還是會犧牲更多人命?

在這樣的火場,初期指揮官要如何指揮,才能避免同仁殉職?叫同仁不管裡面受困的民眾,不准進火場嗎?

消防局長是科班出身,就能避免爆炸發生或讓爆炸威力變小嗎?

消防組工會,就能避免這個殉職的悲劇嗎?難道明揚的員工都沒有加入工會嗎?

文不對題的討論,只會模糊焦點,反而會讓真正能從這個事件中,找到避免悲劇的策略石沈大海。


我常講一句話:火災應變就像治病,對症下藥才能活命。

同樣火災檢討也像治病,只有對症下藥才能活命。

屏東爆炸發生之後,很多媒體朋友問我,誰應該負最大責任?我的答案是明揚。

從火災發生至今,我一直很想知道幾個答案,17:30報案,但真實火災是幾點發生?這麼多員工受傷是發生在什麼時候?為什麼火災發生之後,會有這麼多員工受困火場?工廠發現火災之後,到底做了哪些應變?應變的過程有無瑕疵?但我找不到答案,因為沒有太多人關注這些重要議題。

當很多人在檢討消防機關人力、裝備、預算、專業的同時,我更想知道明揚國際在安全工作上投入的人力、裝備、預算及消防專業情況為何?但我一樣找不到答案,因為沒有太多人關注這些重要議題。

我認為每一條人命都是平等的,當大家把如何保護消防人,當作唯一焦點來討論,那明揚哪些不幸罹難的員工,又該誰來保護?

我相信明揚如果預防做得好,不要發生火災,明揚的員工及屏東消防人罹難的悲劇就不會發生。

明揚發生火災,如果訓練做得好,初期應變得當,不要讓災情擴大,明揚的員工及屏東消防人罹難的悲劇就不會發生。

不幸災情擴大,明揚一開始疏散做得好,沒有員工受困火場,消防人就可以問心無愧的行使退避權,就算後來發生爆炸,明揚的員工及屏東消防人罹難的悲劇也不會發生。

明揚沒有告知消防人員相關危險物品的資訊,讓消防人員踏入死亡陷阱,難道不是當下最應要求企業立即改善的重點嗎?

我一直無法理解,為什麼很多人關注的焦點是消防救災,而不是企業防災。

我認為這個悲劇的源頭都指向明揚的安全管理及教育訓練,這麼多明揚應該要檢討及關注的事項,為什麼不是討論的焦點,反而英勇救災的消防機關成為檢討對象。

我贊成消防機關要補充人力、要增加預算、要重視消防人的設備及權益,但我不贊成將消防人力不足,預算不足、裝備不足、消防沒有工會,當成這次屏東消防人員罹難的主因。

當行政院考慮讓消防人組工會的同時,是不是更應該立即要求企業老闆要重視安全,做好消防安全管理及教育訓練,並要揭露執行成果及狀況。

最後,我認為屏東這場爆炸,還有很多很多問題沒有釐清。在不瞭解病症前,就急著找特效藥,可不可能「藥到命除」,而不是藥到病除?

本文經林金宏的消防天地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