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國際大人物】EP6|大馬首相安華主打改革20幾年,為什麼有人覺得他是政客?

【國際大人物】EP6|大馬首相安華主打改革20幾年,為什麼有人覺得他是政客?
Photo Credit: TNL / 鄭宇軒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安華擔任馬來西亞首相即將滿一年,他過去改革形象鮮明,主張打擊貪污、官員任命要靠實力不靠關係、種族包容不再「馬來至上」等等。但是執政後他卻宣布要維持大學入學固打制,也就是讓馬來人和原住民有更多名額的制度。今年8月也傳出,安華政府要在學校推出《聖訓》鑑賞單元,而《聖訓》是記載伊斯蘭先知話語的著作,讓人認為他要向伊斯蘭浪潮妥協。這些看起來跟安華改革形象相反的政策,都讓選民越來越擔心,安華會不會為了爭取馬來選民支持來穩定政府,而讓國家走上回頭路。

文:陳韻安

去年當上馬來西亞首相的安華,最讓人印象深刻的事情,就是他曾經被當作首相接班人,卻花了20幾年才坐上首相大位。而在安華努力成為首相的過程中,他塑造了很鮮明的改革形象,卻也曾經跟過去迫害他的敵人多次合作。安華上任前承諾要改革國家,但是成功當選後卻讓選民感覺,他好像為了選票而讓政策跳票。到底安華這位首相,是改革者還是只看選票的政客?這一集,讓我們來了解安華這位領袖。

曾做到副首相卻一夕成為階下囚,安華成為改革運動的象徵

要了解安華這個人,1998年是一個很重要的時間點。在這一年之前,安華被形容是一個具有強烈政治野心的人,從學生時代開始,就透過不少學生運動參與政治。他還共同創立了馬來西亞伊斯蘭青年運動(ABIM),這個運動的目的,是將伊斯蘭教義和馬來文化傳統結合,來推動伊斯蘭化的生活方式。

在安華的個人魅力之下,整個組織從創立時的153人,8年內成長到3萬5000人,當時的首相馬哈迪(Mahathir bin Mohamad),也正是從這個運動當中,看到了安華在基層的政治影響力,因此邀請安華進入政府,來幫助他獲得伊斯蘭主義者的支持。

在安華進入政府之後,可以說是平步青雲,他從青年、體育和文化部長開始,接著當過農業、教育、財政部長,然後只花了10年就當上副首相,也被視為下一任首相的人選。但是隨著亞洲金融風暴在1997年爆發,馬哈迪和安華因為對經濟政策的意見不合,兩人的合作關係開始出現裂痕,最後馬哈迪甚至解除了安華的副首相職位,一夕之間安華從高位跌落。

1998年9月,安華在被踢出政府之後回到家鄉,他決定靠著在伊斯蘭青年運動中,所累積起來的基層實力,發動反對政府的「烈火莫熄」運動,這個運動以「Reformasi」為口號,也就是馬來文中「改革」的意思。安華呼籲馬來西亞社會,重視馬哈迪政府的貪污腐敗、用人唯親等問題,要求政府進行改革,來達到公正、民主、法治等目標。同時為了爭取更多人加入反對運動,安華也推翻了自己原先打壓華人、伊斯蘭主義的立場,轉變成主張族群融合。

那安華為什麼要主張族群融合呢?因為馬來西亞自從建國以來,就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當初為了要保護在殖民政策下,經濟地位相對弱勢的馬來人和原住民,所以在憲法中明文規定,讓這些族群享有優先權。但是因為長久以來,政府一直是由主打「馬來優先」的政黨執政,特別照顧馬來人的政策在社會中,也帶來種族歧視和分裂等問題。

由安華發起的烈火莫熄運動,可以說是第一個打破族群界線、讓多數民眾一起反對政府的社會運動。透過安華在各地的演說,這個運動很快的靠著他在基層的影響力散播出去,成功的讓渴望改變的馬來人、非馬來人,團結起來成為一股反對政府的力量,這在當時的馬來西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當然,看到安華的聲勢漸漸上升,馬哈迪政府不會坐視不管。很快的安華就被政府用雞姦、貪污等罪名逮捕和判刑,甚至在獄中遭到不人道的毆打。政府明顯侵犯人權的行為,反而激起民眾對安華的支持,再加上安華的罪名,在很多外國政府和人權組織的眼中,看起來是出於政治動機,所以在這個時期,安華看起來是來到了人生的最低點,卻也從此成為了對抗政府、主張改革的象徵。

安華延續改革形象參政,卻為爭取選票而跟敵人合作?

安華的入獄和烈火莫熄運動帶來的影響,讓馬來西亞的政壇,出現了新的反對黨聯盟,這個聯盟一開始叫做「人民聯盟」,後來演變成「希望聯盟」(希盟,PH)。反對黨聯盟由安華的妻子帶領,實際上的領袖仍然是安華,想要透過選舉爭取國會的位子,來挑戰長期執政的「國民陣線」聯盟(國陣,BN)。雖然不能完全類比,但台灣的讀者可以用台灣政壇的情況,來想像馬來西亞的政黨勢力,國陣就像解嚴前一黨獨大的國民黨,而安華領導的反對黨聯盟,就像一開始的民進黨,是挑戰政府的黨外勢力。安華也曾在訪問中,提到他對政府的期待:

經過半個世紀的獨立,馬來西亞現已準備好成為一個成熟的民主國家,擁有有效的治理機構、更具責任感的政府、獨立的司法機構以及獨立的反貪污委員會。貪污問題根深蒂固,目前是一個嚴重的問題。此外,馬來西亞還將朝著更具競爭力的經濟發展,推動該地區的增長。

當初安華的反對黨聯盟,延續「烈火莫熄」的精神,繼續主張要改革政府來爭取選票,聯盟的政見包括打擊貪污、官員任命要靠實力不靠關係、種族包容不再「馬來至上」等等。

而從歷年的選舉結果來看,安華的聯盟吸引了不少認同政見,或是對政府很不滿的人,這讓反對黨聯盟在2008年的大選中,得到總共222席中的82席,第一次讓獨大的國陣,失去三分之二的絕對多數席次。2013年的選舉中,反對黨聯盟得到89個席次,2018年更在前任首相馬哈迪的助攻下,得到過半的122個席次。不過即使反對黨聯盟的聲勢,看起來是逐漸成長,安華本人的遭遇,卻一樣在低谷中起伏。

安華先是坐牢了6年,接著因為雞姦罪被推翻而得到釋放。他出獄後本來計畫參加2008年的大選,重新回到政壇,這時候卻又再次被控雞姦。接下來一樣的情節,在2012年又重複上演,雞姦罪的判決被推翻、安華得到釋放,之後無罪判決再被推翻,安華又再次入獄。

為什麼安華就算不斷進出監獄,也沒有放棄回到政壇呢?他曾經在訪談裡提到,「國家面臨的問題比我面臨的問題更嚴重」,而要解決國家的問題,必須先得到權力,這可能是安華長久以來,可以撐過入獄打擊,還繼續帶領反對黨聯盟,來爭取選民支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