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亭簽署秋季徵兵令,再徵召13萬俄國男性入伍;德法改採與烏克蘭軍工業合作替代軍援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俄烏戰爭已成漫長消耗戰,普亭又在今(30)日簽署新的秋季徵兵令,預計徵召13萬名俄男性入伍。而隨烏克蘭有長期抗戰的準備,德法為防止軍火庫因援烏而耗盡,將改以軍工業合作的方式取代軍援,希望建立烏克蘭的軍火自主性。
(中央社)俄烏戰爭儼然已成漫長消耗戰,西方政府為免軍火庫存因援烏而耗盡,轉為鼓勵軍火商與基輔合作。德、法的軍工企業準備赴烏設廠,建立烏克蘭軍火自主的量能。
為防軍火庫因援烏見底,德法改採與烏軍工業合作
《政客》報導,德國政府本週為萊茵金屬公司(Rheinmetall AG)與烏克蘭的國營軍工企業合作研發、生產裝備開綠燈。
法國國防部長勒克努(Sebastien Lecornu)這週也帶著約20家法國的國防承包商前往基輔,據報導隨行業者包含泰雷斯集團(Thales)、飛彈系統公司MBDA、系統大廠奈克斯特(Nexter)等重量級軍工企業,盼與烏方建立夥伴關係。
烏克蘭今(30)天在基輔舉辦一場國防產業論壇,有來自26個國家地區的165間公司與會。會中烏克蘭官員無須經西方各國政府同意、可逕自與軍工企業簽約,尋求合作研發、生產軍武,並針對烏軍需求引進裝備。
這場國防論壇與展覽,時值歐洲各國庫存見底、軍援烏克蘭已面臨極限。過去幾個月烏克蘭都在尋求提振自身軍工業,部分也是出於擔心美國2024年大選後川普再上台。川普此前曾示意若重掌白宮,援烏可能縮水。
而隨烏克蘭有長期抗戰的準備,歐洲主要盟邦如德、法也尋求將政府援贈裝備轉為由軍火商與烏方簽約合作的方式。
法國官員過去幾週已開始傳達新訊息:法方不能再繼續向烏克蘭提供武器,將改以烏克蘭政府與法國軍工業合作來替代。國防部長勒克努24日受訪時說:「我們不能無限期捐出自家武裝部隊的資源,否則會損及自身的國防能力和軍隊訓練素質。」
法國的軍工企業這週在基輔已與烏方簽署火砲、裝甲車、無人機與掃雷等相關合約,包含在地維修與生產。
法國《費加洛報》(Le Figaro)指出,防務公司Arquus與烏方簽關於裝甲運兵車在地維修的意向書,未來也會在當地設廠生產;生產凱薩(Caesar)自走榴砲的奈克斯特公司也表示,他們在找烏克蘭當地的夥伴建立合作維修量能。
在法國之前,英國航太系統公司(BAE Systems)與瑞典方面就已改採類似做法。烏方8月與瑞典簽意向書,就瑞典CV90步兵戰車的「生產、操作、訓練、服役」深化合作,英國航太系統也宣布將在烏克蘭設廠,大量生產105公釐火砲。
德國萊茵金屬公司執行長帕柏格(Armin Papperger)表示,希望能在烏克蘭製造他們新一代的美洲豹(Panther)戰車。目前萊茵金屬公司的美洲豹戰車還只是原型車,但日後將取代目前的豹2(Leopard 2)。
普亭簽署秋季徵兵令,再徵召13萬俄國男性入伍
(中央社)俄羅斯政府官網今天發布的文件顯示,俄羅斯總統普亭(Vladimir Putin)已簽署一份啟動秋季例行徵兵的政令,徵召多達13萬名俄國男性公民依法服役。
《路透社》報導,所有俄羅斯男子都被要求在18歲到27歲間服完1年兵役,或是在接受高等教育時接受相對應的軍事訓練。
在普亭簽署秋季徵兵令的同時,俄羅斯的武裝部隊繼續在烏克蘭執行他們的「特殊軍事行動」,這場軍事行動如今已進入第20個月。
普亭今(2023)年3月曾簽署春季徵兵令,徵召14萬7000名公民服法定兵役。他這個月說,他正在為在烏克蘭的長期戰爭做好準備。
俄羅斯國會下議院今年7月通過兵役制度修正案,將男性接受徵召入伍的年齡上限從27歲提高到30歲,預計2024年1月1日實施。
俄羅斯去(2022)年宣布了一項計畫,預計將職業及徵召入伍的戰鬥人員數量擴增超過30%至150萬人,但由於俄軍在烏克蘭戰場死傷人數不明且慘重,讓達成這項野心勃勃的任務變得更加困難。
新聞來源
延伸閱讀
- 俄烏戰爭:6月初就開始大規模反攻,是什麼讓烏克蘭無法更快速推進?
- 俄烏戰爭陷入膠著,有沒有改變習近平統一台灣的想法?
- 澤倫斯基訪加拿大,杜魯道:未來3年增援烏克蘭155億元;傳美國將提供基輔ATACMS長程飛彈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袁齊
核稿編輯:翁世航
“2022烏克蘭危機”的相關議題
- 2023-10-13 戰爭開打一年半:政治學者親自走訪,如今烏克蘭人都在想些什麼?
- 2023-10-09 漢堡王為何遲遲不退出俄羅斯市場?是在暗挺普亭政權嗎?
- 2023-09-30 普亭簽署秋季徵兵令,再徵召13萬俄國男性入伍;德法改採與烏克蘭軍工業合作替代軍援
- 2023-09-26 波蘭宣布不再軍援烏克蘭,兩國深厚的友誼開始動搖了嗎?
- 2023-09-26 英國、加拿大在波蘭完訓烏克蘭千名工兵,澤倫斯基:美國M1艾布蘭戰車已交付烏軍
一圖看懂——讓專業的來,居家照顧服務員都在忙什麼?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長照服務成為承擔社會需求的重要支柱,專業的居家服務員,開始走進長者的生活中,提供基本的日常照顧,包括沐浴、準備餐食、家務等等。不僅提供了必要的支持,更盡可能確保長者的每一天,都是舒適而有尊嚴的。那麼,在居家服務員所提供的服務中,包括了哪些項目,又有什麼樣專業的眉角呢?一起來認識一下吧!
隨著時間的推進,所謂的「高齡化」、「少子化」社會,已經從一個社會學名詞,成為我們的日常。根據內政部統計,2017年起,台灣的老年人口比例正式超過了14%,今年老人人數則已超過425萬,預計到2025年,每五位居民中,就將有一位是65歲以上的長者。這不僅是一個數字上的變化,更是對我們社會結構和價值觀的挑戰。
在這樣的變遷中,其實許多長者都有一個共同的願望——能夠在自己熟悉的家中,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然而,面對快速變化的社會和家庭結構,這樣的願望似乎越來越難達成。取而代之的,是長者們必須獨居,或與同樣年長的配偶互相照顧的現實。因此,長照服務成為承擔這些社會需求的重要支柱,專業的居家服務員,開始走進長者的生活中,提供基本的日常照顧,包括沐浴、準備餐食、家務等等。不僅提供了必要的支持,更盡可能確保長者的每一天,都是舒適而有尊嚴的。
那麼,在居家服務員所提供的服務中,包括了哪些項目,又有什麼樣專業的眉角呢?一起來認識一下吧!

1. 備餐服務、協助進食:
服務內容:依照長輩的需求、營養狀況和牙口狀況準備餐點及協助進食。
眉角:如果長輩牙口較不好,居服員會將餐食煮得較軟或打成泥、剪碎, 讓長輩容易進食。若長輩排斥泥狀食物,則將豆類或穀物類食物打成稀狀,讓長輩直接飲用。需要依照長輩的吞嚥能力,準備合適的餐具。一般會建議長輩自主進食,若需要由居服員協助,則必須注意餵食的速度及進食速度。但不管長輩是否可自行進食,居服員皆需要請長輩張口確認是否食物皆已吞嚥完畢,避免長輩因為食物留在口中而嗆到,發生危險。
2. 沐浴服務:
服務內容:協助長輩穿脫衣服、進行沐浴。
眉角:沐浴的過程需要注意水溫,以手臂內側測量溫度是否適中。須注意避免水流到眼睛。沐浴的過程會坐在馬桶或是便墊盆椅上,若長輩仍有行走能力或手部功能,居服員會鼓勵長輩自己清洗正面,背面由居服員協助,以維持長輩的生活機能,延緩退化。在沐浴的過程中,居服員須注意長輩的隱私,但也同時必須注意通風,避免室內太悶導致長輩或居服員昏倒。
3. 陪同外出、陪同就醫、採購:
服務內容:許多個案因身體狀況較難獨自外出,因此居服工作中陪同外出散步或就醫、協助個案採購日用品都是很重要的服務,攙扶步伐不穩的長輩到外面散步運動,或是為長輩採買衛生紙、洗髮精等日常用品,讓他們可以生活地更加舒適。
4. 基本日常照顧:
服務內容:協助長輩翻身、移位、修剪指甲、協助上下床、刷牙洗臉、協助換尿布等基本日常照顧。
眉角:在進行任何活動前,確保環境安全,無滑倒或絆倒的風險。使用適當的輔助工具和技巧,來避免造成長輩或照顧者的傷害。注意個人和環境衛生,以防止感染。考慮長輩的健康狀況和特定需求,並根據這些需求調整照顧方法。在進行照顧時尊重長輩的隱私和尊嚴。
除了以上四項最基本的服務項目之外,還有足部護理、管灌、翻身拍背、測量生命象徵、肢體關節活動、陪同外出、陪同就醫等等服務,都可以依不同長輩的需求來安排。
伊甸基金會自成立之初,就秉持著一個堅定不移的使命:為社會上需要幫助的人提供持續不斷的支持與服務。這一理念源於創辦人之一、已故的身障作家劉俠女士,以及六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他們共同懷著一個夢想,希望無論是誰,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自由自在地生活和成長。劉俠女士曾這麼說過:「有一大片園地,種花種樹,養各類家禽,有工場、有房舍、有足夠的場地供人休閒娛樂。徜徉其間的,是那些眼睛看不見、耳朵聽不到、走路走不好,以及弱智、顏面傷殘、心智障礙的孩子…這是他們的伊甸園。」
走過四十年的歲月,伊甸基金會期待著,有一天,這個社會中的每個人,都能感到安全、溫暖和被接受。為了這一天的到來,伊甸基金會會繼續努力,承擔起照顧和支持的責任。
伊甸基金會«老人照顧服務計畫»,透過日間照顧、居家服務、失智據點、喘息等專業多元的服務,疼惜長輩及照顧者,讓長輩在最熟悉的地方找到服務,也讓照顧者在專業的地方得到喘息。讓每一位長輩安心、放心、快樂地好好變老。詳情請上網搜尋「伊甸 老人照顧」,或撥打支持專線0800-025-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