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亞運10/1中華隊戰績:「台灣女拳王」林郁婷晉4強保底銅牌,高爾夫、桌球男雙皆摘銅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杭州亞運桌球男子雙打4強賽,莊智淵、林昀儒替台灣拿下1面銅牌。高爾夫部分,台灣職業好手洪健堯以4天低於標準24桿的264桿,替台灣代表隊帶回1面銅牌。「台灣女拳王」林郁婷則在女子拳擊57公斤級8強賽以5比0擊敗泰國選手普雅帕(Porntip Buapa),除了晉級4強、保底銅牌,也順利搶下巴黎奧運資格。
【桌球】
林昀儒莊智淵不敵韓國世界第1組合,亞運桌球男雙摘銅
(中央社)杭州亞運今(1)日進行的桌球男子雙打4強賽,台灣「老少配」莊智淵、林昀儒面對世界第1的韓國組合張禹珍、林鐘勳拚戰5局,仍以1比4落敗、止步4強,但仍替台灣拿下1面銅牌。
莊智淵和林昀儒搭檔以8比11、12比14、11比9、7比11、10比12不敵韓國組合,但仍替台灣拿下自從2006年杜哈亞運以來的桌球男雙銅牌。

【高爾夫】
時隔13年再戰亞運高爾夫,職業好手洪健堯奪銅
(中央社)杭州亞運高爾夫今天進行最終回合激戰,台灣職業好手洪健堯抓5個博蒂、吞2柏忌繳出69桿,以4天低於標準24桿的264桿,替台灣代表隊帶回1面銅牌。
31歲的洪健堯曾在2010年以業餘身分參加亞運,相隔13年後改以職業球員身分再度披上亞運戰袍,靠著出色的推桿連4回合都繳出6字頭的成績單。

【籃球】
林信寬延長賽絕殺勝韓國,亞運3對3男籃台灣與卡達爭金
(中央社)杭州亞運3對3籃球賽,台灣男籃今天靠著今年T1聯盟的選秀狀元林信寬,在延長賽三分線外投進絕殺的2分,最終就以18比17擊敗韓國,晚間8時30分將和卡達爭金。
雙方在正規的10分鐘打完後,以16比16戰成平手,依照3對3籃球的賽制規定,延長賽不限時間,先拿下2分的球隊獲勝。
延長賽開打9秒,韓國的徐明辰先是突破上籃得手拿下1分,接著台灣男籃幾乎把球都送到林信寬手上,他前2次在三分線外出手搶2分都沒能進球,但在比賽進行到1分11秒時,林信寬再度在三分線外硬拔出手投進,順利絕殺韓國,也讓韓國球員賽後各個都倒地懊惱不已。
台灣男籃林信寬拿下7分,三分線外4投1中就是投進延長賽的關鍵那一球,而江均則負責在禁區攪和,力抗韓國的雙塔中鋒,拿下3分、7籃板。
亞運3對3籃球賽打10分鐘,三分線外出手進球算2分、三分線內進球算1分,罰球1球算1分,每次進攻時間僅12秒,且規定限制23歲以下的球員才能參賽。
郭虹廷要命犯規,亞運3對3女籃台灣不敵蒙古爭銅
(中央社)杭州亞運3對3籃球今天進行4強賽,台灣女籃在最後0.3秒郭虹廷致命犯規送對手上罰球線,終場以20比21不敵蒙古,只能等到晚間7時對日本爭奪銅牌。
開賽後台灣女籃短暫以2比1領先蒙古,但接下來蒙古三分線外發威,在4分鐘內6投4中,很快將比數拉開為14比9的領先,並在終場前3分鐘取得17比11的領先。
不過台灣女籃沒有放棄,靠著幾次小組配合逐漸蠶食分數,拉出1波6比1的攻勢,追近到17比18僅1分落後,只可惜先被對手在三分線外投進關鍵的2分,但隨後台灣女籃再靠陳昱潔連得3分追平比數。
終場前7秒蒙古握有最後1次進攻機會,森賈夫(Bolortsetseg Tsendjav)抓到進攻籃板後在籃下造成郭虹廷的犯規,而在裁判響哨的同時,時間也順勢走完,蒙古在暫停過後就由森賈夫穩穩罰進致勝的1次罰球。
亞運3對3籃球賽打10分鐘,三分線外出手進球算2分、三分線內進球算1分,罰球1球算1分,每次進攻時間僅12秒,且規定限制23歲以下的球員才能參賽。
【拳擊】
亞運女子拳擊林郁婷晉4強保底銅牌,奪奧運門票
(中央社)「台灣女拳王」林郁婷今天在亞運女子拳擊57公斤級8強賽以5比0擊敗泰國選手普雅帕(Porntip Buapa),除了晉級4強、保底銅牌,也順利搶下巴黎奧運資格。

【棒球】
亞運棒球台灣首戰泰國,台韓戰先發有初步人選
(中央社)杭州亞運棒球賽程今天開打,台灣代表隊首戰對上泰國隊,推出有經驗的隊長吳昇峰先發。不過談到明天重要的台韓戰先發,教頭吳思賢語帶保留,林昱珉、劉致榮、古林睿煬3選1。
亞運正式棒球賽程今天登場,這次台灣隊陣中有多達17名職業球員,相當被看好,台灣隊與資格賽排名第1的泰國隊,以及韓國、香港分在預賽B組,分組前2名晉級超級循環賽制複賽。
台灣隊今天首戰對上泰國隊的賽事,推出「最強銀行員」吳昇峰掛帥先發,36歲的吳昇峰是此次代表隊年紀最長的球員,扛起隊長重責。合作金庫棒球隊的吳昇峰在上屆雅加達亞運對上韓國明星隊,投5局僅失1分,好投壓制率隊搶下關鍵勝利,讓大家印象深刻。
台灣隊總教練吳思賢今天賽前表示,會推派吳昇峰先發最主要是首戰要搶勝,「畢竟他比較有經驗,就由他來先發。」至於棒次部分,第2棒由狀況不錯的林子偉擔任;中心棒次第3到第5棒則分別為林立、林安可、吳念庭,與9月27日和中國隊打練習賽時一樣;先發捕手為戴培峰。
不過台灣隊在預賽最關鍵的賽程,是明天強碰韓國隊,吳思賢指出,明天的賽事是一場硬仗,「看影片韓國隊在投手方面比較好一點,攻擊方面有力量的有2、3個。」韓國隊明天對台灣的先發投手預計為郭斌、文棟柱2選1,吳思賢說:「昨天有對這2個投手做了分析,了解一下球路、球質與變化球。」
至於台灣隊明天的先發,吳思賢指出,目前有3個人選林昱珉、劉致榮、古林睿煬,「畢竟劉致榮有投球限制,這樣算一算的話他要投2場的機會很少,所以應該就會抓1場,但明天這3個全部上也不一定,就看打者能不能有效攻擊。」
這次亞運公布先發投手的規則與世界棒球經典賽、世界棒壘球總會辦的比賽比較不同,吳思賢說明:「只要先告知對方左右投就好。」
新聞來源
- 林昀儒莊智淵不敵韓國世界第1組合 亞運桌球男雙摘銅(中央社)
- 時隔13年再戰亞運高爾夫 職業好手洪健堯奪銅(中央社)
- 林信寬延長賽絕殺勝韓國 亞運3對3男籃台灣與卡達爭金(中央社)
- 郭虹廷要命犯規 亞運3對3女籃台灣不敵蒙古爭銅(中央社)
- 亞運女子拳擊林郁婷晉4強保底銅牌 奪奧運門票(中央社)
- 亞運棒球台灣首戰泰國 台韓戰先發有初步人選(中央社)
延伸閱讀
- 亞運競速溜冰女子1000公尺爭先賽李孟竹、劉懿萱金包銀;晚上看田徑楊俊瀚、電競《絕地求生M》爭獎牌
- 杭州亞運9/30中華隊戰績:莊智淵林昀儒逆轉中國桌球男雙晉4強,男籃險勝蒙古晉8強資格賽
- 圍棋高手為什麼都這麼年輕?許皓鋐的亞運金牌有如打敗2016年的AlphaGo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楊士範
“2023杭州亞運”的相關議題
- 2023-10-02 杭州亞運10/2賽事一覽:郭婞淳舉重力拚連2屆摘金,棒球台韓戰受矚目
- 2023-10-02 杭州亞運10/1中華隊戰績:3對3男籃奪史上首金、電競《絕地求生M》摘銅、棒球首戰12比1扣倒泰國
- 2023-10-01 杭州亞運10/1中華隊戰績:「台灣女拳王」林郁婷晉4強保底銅牌,高爾夫、桌球男雙皆摘銅
- 2023-10-01 圍棋高手為什麼都這麼年輕?許皓鋐的亞運金牌有如打敗2016年的AlphaGo
- 2023-10-01 亞運競速溜冰女子1000公尺爭先賽李孟竹、劉懿萱金包銀;晚上看田徑楊俊瀚、電競《絕地求生M》爭獎牌
能源轉型看數字說話!臺灣成為拚進亞洲第二的淨零優等生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為實踐能源轉型,近年來我國再生能源的設置量已大幅成長,不僅光電和風電合計裝置容量已是2016年的7倍,今(2023)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更可望達到一成;綠電增加,能源效率亦逐年提升,能效評分已躍升亞洲第二;透過綠能優先、燃氣搭配,同時大減舊型亞臨界燃煤機組使用,空氣品質更是持續改善。為了更好的未來,臺灣將持續加緊轉型腳步,實現2050淨零願景。
再生能源成長幅度優於全球平均
依據國際再生能源總署IRENA所發布之再生能源裝置容量統計,近5年(2018-2022年,以2017年為基期)全球再生能源裝置容量年複合成長率為9.1%;同期臺灣的年複合成長率為21.9%,表現優於全球平均。
2023年9月我國風電與光電裝置容量達14.137GW,為2016年之7.33倍;尤其離岸風電更是在政府與民間協力下,從無到有開始建立產業鏈,累積至2023年11月已有281座離岸風機屹立於海上,裝置容量突破2GW。
風光加速布局
2022年風力發電與太陽光電發電量達142.2億度,為2016年的5.5倍,及時提供了產業界最需要的綠電,支持供應鏈的綠色與低碳轉型。

國際能效評分躍升亞洲第二
能源密集度即生產每單位國內生產毛額(GDP)所消耗的能源數量,是反映能源效率的重要指標,根據能源署統計資料,近10年來臺灣能源密集度年均改善2.9%;根據美國能源經濟學會(ACEEE)最新(2022)發表之「國際能源效率評分卡」(International Energy Efficiency Scorecard),臺灣能源效率從13名(2016)進步到世界第8(2022);亞洲僅次於日本。在整體政策(national effort)、建築、工業、運輸等四個面向的評分中,整體政策得分最高,名列全球第5;顯示臺灣能源效率持續提升,是產業與全民共同努力的成果。

空汙減排有感
透過發電結構調整、機組汰舊換新、空污改善措施,台電公司火力電廠整體空污排放量已從2016年約10.7萬公噸,降至2022年約4.2萬公噸,減少61%。近年來台電持續落實增氣減煤,不僅有助於提升發電效率,空氣品質也不斷改善,顯示能源轉型過程兼顧環境永續。

近年來政府積極推動能源轉型,不僅有助於減緩氣候變遷影響,再生能源也穩健成長,持續提升我國能源自主與改善環境品質,帶動新興產業蓬勃發展,為整個社會經濟體系注入了新的活力。未來將持續深耕再生能源發展路徑,重點放在極大化發展光電場域、離岸風力及前瞻能源等綠電領域,搭配儲能技術的應用,能夠有效回應再生能源的間歇性發電特性,能源供應更穩定。同時,亦積極推動強化電網韌性的措施,透過多方努力,將如期如質達成政策目標,逐步實現能源轉型,為臺灣打造更加永續、綠色的未來。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