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中國對俄出口大爆發,卸貨後多出15萬個空貨櫃;習普10月北京會,反映兩人聯繫更緊密步伐更趨同

中國對俄出口大爆發,卸貨後多出15萬個空貨櫃;習普10月北京會,反映兩人聯繫更緊密步伐更趨同
圖為2023年3月20日至22日,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訪問俄羅斯。Photo Credit: GettyImages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俄羅斯軍隊在2022年2月入侵烏克蘭後,美國及其盟友切斷了與俄羅斯的貿易,並採取廣泛的制裁措施。於是,中國成為了俄羅斯重要的經濟生命線。德媒發表文章解析,習近平與普亭關係越走越近,步伐日漸趨同,特別是烏克蘭戰爭使雙方聯繫更緊密,普亭10月訪中就是體現。

中國對俄出口大爆發,卸貨後多出15萬個空貨櫃

(中央社)俄烏戰爭爆發後,中國與俄羅斯的經貿活動急劇增加。但美媒引述德國一家研究機構報告指出,中俄貿易的成長,其實是中國對俄貨物出口以「驚人速度」增加,導致貨櫃卸貨後,俄羅斯境內平白多出了15萬個空貨櫃。

位在德國漢堡的貨櫃交易和租賃平台公司Container xChange在9月28日發表研究報告說,俄羅斯全境目前額外多出了15萬個因此產生的空貨櫃,讓貿易商及管理單位為此感到苦惱。

《美國之音》(VOA)中文網報導,這家公司的執行長羅洛夫(Christian Roeloffs)在報告中指出,從中國運往俄羅斯的貨物流量很大,而從俄羅斯流向中國的貨物卻非常少。這意味著從俄羅斯運往中國的回程貨櫃運價會非常便宜。

報導指出,俄羅斯軍隊在2022年2月入侵烏克蘭後,美國及其盟友切斷了與俄羅斯的貿易,並採取廣泛的制裁措施。於是,中國成為了俄羅斯重要的經濟生命線。

這項發自華府的報導提到,中國雖然口頭上指自己對俄烏戰爭持中立立場,但實際上卻站在俄羅斯一邊,在國際場合中屢屢為俄羅斯辯護,拒絕譴責俄羅斯的侵略行為。北京和莫斯科也公開聲稱雙方互為戰略合作夥伴。

報導指出,中國同時大量增加購買俄羅斯能源,並大幅增加對俄羅斯的出口,其中不僅包括普通的消費品,還有大量軍民兩用物資,為俄羅斯提供了戰爭所需的資金和軍用零件。

上述研究報告引用中國海關9月稍早公布的數據說,今年1至8月,中俄雙邊貿易年增率達32%,貿易總額達1550億美元。其中,中國對俄出口激增63.2%,達718億美元(新台幣約2.32兆元);中國從俄羅斯的進口僅成長13.3%,但達833億美元。

俄羅斯方面預計,中俄今年貿易總額將達到創紀錄的2000億美元,比俄羅斯總統普亭(Vladimir Putin)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19年設定的時間表提前一年實現。

報導提到,中俄貿易的快速成長改變了俄羅斯能源貿易的方向,從歐洲轉向了亞洲。國際社會因此認為,中國的經濟支持,為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戰爭提供了支持。

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9月稍早發布的報告指出,中國7月進口的原油有近1/5來自俄羅斯;而國際能源總署(IEA)8月的報告則提到,俄羅斯7月的石油出口中,80%運往中國和印度。

習普10月北京會,反映兩人聯繫更緊密步伐更趨同

(中央社)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俄羅斯總統普亭10月可望在北京會面,頗令外界側目。德媒發表文章解析,習近平與普亭關係越走越近,步伐日漸趨同,特別是烏克蘭戰爭使雙方聯繫更緊密,普亭10月訪中就是體現。

普亭昨(1)日針對中共建政74週年向習近平發出賀電,指即將在北京「一帶一路」論壇期間舉行的「普習會」,除將進一步加強俄中關係,更將保障全球安全與穩定。

《德國之聲》(Deutsche Welle)9月30日以「真情還是假意?越走越近的習近平與普亭」為題發表評論文章,除探討兩人越走越近的過程及各想實現什麼目標外,並直指中國如今是俄羅斯最重要的支持者,對俄立場將維持在「可能引發西方制裁的紅線邊緣」。

文章指出,習近平3月訪問莫斯科時告訴普亭,世界目前正面臨「百年變局加速演進」,中俄應該「共同努力,引導和推動全球治理朝著符合國際社會期待的方向前進,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在西方看來,這意味著習近平並沒有把普亭視為好戰分子,而是在宣布雙方共同的目標:「重塑世界的使命」。

這篇文章提到,1990年代中國正因「六四事件」遭西方制裁時,俄羅斯便成為中國先進軍事技術的唯一來源,造就中國成為「軍事強國」。而2000年普亭上台後,便迅速鞏固俄中關係,並在2001年與中國簽署「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幾個月後,中國就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使中國進一步取得「經濟強國」的門票,使「中俄聯姻」初具規模。

文章指出,此後普亭對歐陸甚至前蘇聯國家爭相申請加入北約屢次表達不滿,進而使他在2014年吞併克里米亞,最後引發了如今的全面戰爭(烏克蘭戰爭),讓普亭「更加深入中國的懷抱」。

這篇文章提到,就在這一期間,習近平於2012年11月就任中共總書記,並打擊貪腐、加大鎮壓力度、推崇愛國主義,追求「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使得以美國為主的西方世界將中國視為貿易競爭對手、技術風險和安全威脅,進一步強化了習近平對「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中國實施了全方位遏制、圍堵、打壓」認知。

文章說,這讓習近平與普亭的步伐日漸趨同,中俄兩國在聯合國安理會和其他國際舞台上經常一同進行協調。無論是擴大金磚國家規模、在非洲建立影響力、推動人民幣替代美元,還是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重新定義民主和人權」,都是如此。

而2022年2月爆發的烏克蘭戰爭,使習、普二人的聯繫更緊密,普亭計劃10月訪問北京就是一大具體表現。雖然中俄關係仍存在一些限制,兩國並非如北約般地正式成為軍事同盟,但還是有其他方式可更密切地協調軍事。

卡內基莫斯科中心「俄羅斯在亞太地區」項目負責人及資深研究員陳寒士(Alexander Gabuev)表示,「想像一下,當中國想要對台灣採取行動時,俄羅斯就把烏克蘭的局勢升級了」,這將使美國陷入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