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費流感疫苗、長者肺炎鏈球菌疫苗第1階段今開打,接種對象及相關規定一次看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衛福部次長王必勝在記者會上說明,從今年10月開始,擴大65歲以上的長者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另外COVID-19 XBB.1.5疫苗也於9月26日開放接種,3種疫苗可以在同一天或間隔任何時間施打在不同部位上,同時獲得3種保護力,有效降低長者感染後引發的風險。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今(2)日舉辦公費流感疫苗開打記者會,衛福部長薛瑞元表示,政府今年度提供698萬劑四價公費流感疫苗,占全人口29.6%,建議符合公費流感第一階段接種資格的民眾盡快接種。今日起也分3階段擴大65歲以上民眾公費接種1劑13價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PCV13)及1劑23價肺炎鏈球菌多醣體疫苗(PPV23)疫苗。
公費流感疫苗分2階段施打,全台約4000家接種合約院所
薛瑞元說,過去3年民眾共同經歷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已建立良好的防疫生活好習慣,但隨著防疫措施鬆綁後,及流感病毒開始於社區中活躍,建議符合條件的民眾前往接種疫苗,疫苗保護力約1年,建議每年須接種1次。
衛福部次長王必勝在記者會上說明,從今年10月開始,擴大65歲以上的長者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另外COVID-19 XBB.1.5疫苗也於9月26日開放接種,3種疫苗可以在同一天或間隔任何時間施打在不同部位上,同時獲得3種保護力,有效降低長者感染後引發的風險。
疾管署指出,今年度公費流感疫苗分2階段開打,第1階段於10月2日起開打,第2階段自11月1日開始,除50至64歲無高風險慢性病成人接種時間在第2階段,其餘對象均於第1階段。接種流感疫苗後保護力平均約可達30-80%;對因流感而住院的保護力約有41%,對重症保護力則可達82%。
公費流感疫苗第1階段10月2日建議接種對象
- 醫事人員及衛生防疫相關人員
- 65歲以上長者
- 安養、長期照顧(服務)等機構之受照顧者及其所屬工作人員
- 滿6個月以上至國小入學前幼兒
- 孕婦
- 具有潛在疾病者,包括(19-64歲)高風險慢性病人、BMI≥30者、罕見疾病患者及重大傷病患者
- 6個月內嬰兒之父母
- 幼兒園托育人員、托育機構專業人員及居家托育人員(保母)
- 國小、國中、高中、高職、五專一至三年級學生
- 禽畜業及動物防疫相關人員
公費流感疫苗第2階段11月1日建議接種對象
- 50-64歲無高風險慢性病成人
疾管署說明,今年四價流感疫苗共有四家,分別為國光生物349萬3450劑(占50%)、賽諾菲192萬1400劑(占27.5%)、台灣東洋86萬4630劑(占12.4%)、高端疫苗70萬7420劑(占10.1%)。
疾管署提醒,全台約有4000個接種合約院所,民眾可先透過各地方政府衛生局網頁、疾管署流感防治一網通、疾管家或1922防疫諮詢專線,查詢鄰近合約院所,再電洽院所預約,以確保可施打到疫苗且節省排隊等候時間;前往接種時應攜帶健保卡及相關證明文件(如兒童健康手冊、孕婦健康手冊等),並佩戴口罩、適度保持安全距離及執行手部衛生等措施。
今日分3階段擴大長者公費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
為能更完整保護65歲以上長者,並降低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IPD)發生或死亡風險及衍生醫療負擔,自今日起分3階段擴大65歲以上民眾〔1958年(含)以前出生〕公費接種1劑13價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PCV13)及1劑23價肺炎鏈球菌多醣體疫苗(PPV23)疫苗。各階段實施期程如下:
- 第一階段(2023/10/2起):曾接種過PCV13(或PCV15)且間隔至少1年者(高風險對象間隔至少8週),可公費接種1劑PPV23。
- 第二階段(2023/11/27起):從未曾接種過PCV13(或PCV15)及PPV23者,可公費接種1劑PCV13。間隔至少1年後(高風險對象間隔至少8週)再公費接種1劑PPV23。
- 第三階段(2023/12/25起):曾經接種PPV23且間隔至少1年者,可公費接種1劑PCV13。
疾管署表示,今年度65歲以上長者施打流感疫苗、肺炎鏈球菌、COVID-19等疫苗時,每接種1劑疫苗,每人可免費領取10劑COVID-19家用快篩試劑,最多30劑,配送量用罄即停止發放。
莫德納最新版疫苗今起開放醫護人員接種
為降低感染COVID-19後併發重症和死亡風險,疾管署已於9月26日優先開放65歲以上民眾接種莫德納XBB.1.5疫苗,今起再開放醫護人員接種。
疾管署指出,除滿6個月至未滿5歲幼兒未曾接種者接種2劑,其餘對象皆建議接種1劑。經考量變異株演進與目前國內疫苗庫存量、效期及接種實務作業等因素,自提供莫德納XBB.1.5疫苗接種服務起,將同時停止提供莫德納原病毒株單價疫苗與雙價BA.4/5疫苗及輝瑞BNT原病毒株單價疫苗接種;Novavax則持續提供民眾選擇。
為鼓勵民眾接種,各地方政府將自今年9月26日起提供接種COVID-19疫苗之65歲以上民眾500元(含)以下衛教品,請民眾踴躍前往接種,以提升免疫保護力。相關接種資訊及衛教品發放,請以各縣市公布資訊為主。
新聞來源
- 10月2日起公費流感疫苗分階段開打,注疫苗注您幸福!(疾管署新聞稿)
- 疾管署重申: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最好的方法(疾管署新聞稿)
- 10月2日起公費流感疫苗分兩階段開打,同時分三階段開放65歲以上民眾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請符合資格民眾儘速預約(疾管署新聞稿)
- 因應新型冠狀病毒演變,自9月26日起開放莫德納XBB.1.5疫苗接種,首週優先提供65歲以上民眾,以提升免疫保護力,降低重症及死亡風險(疾管署新聞稿)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核稿編輯:翁世航
一圖看懂 太陽光電三大觀念釐清!2050淨零台灣為何要有太陽光電?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為了應對淨零碳排的趨勢,台灣正積極推動再生能源。而太陽光電作為綠能發展的重要一環,本文將從環保、發電效能、經濟效益等三大面向,為讀者破除迷思,說明為何太陽光電會是綠電發展的必選正解。

隨著全球73個國家加入碳稅或ETS,碳定價已被證實是降低溫室氣體排放、減緩氣候變遷的有效手段。尤其台灣產業以外銷為導向,淨零減碳議題不僅是為環保,更關係到台灣企業的競爭力;若不積極面對挑戰,碳價成本將威脅台灣在國際市場上的地位,衝擊產業競爭力。因此,產業轉型發展綠電減排,已是不可不為的生存策略。
當全球綠電應用迅速發展,歐盟更早在2020年取得「最綠年」成果,再生能源佔總發電量的38%,甚至超越化石燃料佔比
為了應對淨零碳排的趨勢,台灣正積極推動再生能源。而太陽光電作為綠能發展的重要一環,經濟部能源局更研擬太陽光電能源用地白皮書,計畫將太陽光電用地需求納入國土規劃架構。然而,太陽光電作為新興能源,對社會大眾來說較為陌生,因此本文從環保、發電效能、經濟效益等三大面向,為讀者破除迷思,說明為何太陽光電會是綠電發展的必選正解。
觀念1:無毒可回收,汙染趨近零
「太陽光電板製造對環境有害?光電會有電磁波對人體影響?」其實,太陽能板結構簡單(主要由玻璃、鋁框和矽晶片組成),材料無毒且可回收,容易模組化又方便建置;目前政府已建立太陽光電模組回收機制,只要遵守環保法規製造太陽能板,幾乎不會排放汙染物。此外,光電發電設備主要由光電模組與變流器組成輸出直流電,不會產生高頻幅射;設備產生的磁場強度相當於一般家用電器如電腦,並沒有對人體產生電磁波危害的疑慮。
更無庸置疑,源源不絕的日照,讓太陽能成為最乾淨、最友善環境的能源之一,也是台灣綠能發展不可或缺的途徑。
觀念2:智慧電網與儲能,365天不斷電
「太陽光電無法提供穩定的能源供應?天氣不好的話,電力又告急?」其實,太陽光電已是是國家發展重點,隨著技術快速發展,勢必能應對高能耗需求,包括工業生產和大型機構的電力所需;例如台電已積極推動再生能源結合儲能,增建大甲溪光明發電廠計畫、協和燃氣機組改建計畫,以提升系統韌性與速度。透過智慧技術和儲能系統,太陽光電能夠提供穩定的能源供應,甚至有機會成為主要能源。
許多綠能產業正致力發展智慧管理、智慧電網和儲能技術,太陽光電也不例外。透過智慧管理,做到依照實際需求和天氣條件即時調整光電輸出,運用智慧電網提升能源分配的效率,藉由儲能系統在離峰時段儲電,於尖峰時段輸出能量,補足用電缺口,提升太陽光電系統的靈活度與應用效率。簡言之,無論天氣變化,只要建構完備的電力系統韌性,即可維持穩定供電。
觀念3:長遠投資,實現回本
「太陽光電設置和運維成本過高,無法回本?」我們都知道太陽光電源自取之不盡的太陽能,隨著太陽光電技術不斷進步,設施的建置和運維成本勢必逐步下降,並反映在電費上;換言之,太陽光電是一項必要的長遠投資,更是一個合理規劃即可預期回報的投資。
目前日本、歐美等國正積極發展農電共生、漁電共生,引導廢耕農地或廢棄魚塭重返耕耘或養殖,他國經驗也多次證明太陽能板有助於降低區域氣溫、幫助維護植被、避免土壤退化。
面對2030年實現產業淨零、2050年全國淨零的目標,地狹人稠的台灣更應該善用土地資源;我們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再利用廢耕地,推動智慧農/漁業、實現農/漁電共生,並善用太陽光電系統特性,提升綠能佔比、土地與空間利用率、糧食生產效率,最大程度地發揮經濟效益,造就產業多贏。
發展太陽光電的路上或許會面臨許多挑戰,但永續目標在即、綠電趨勢不可逆,太陽光電已被證實是可利用的綠電來源,全民應具備綠能共識、理性討論,共同思考如何實踐環保選址、智慧管理及儲能系統,朝向長遠、穩健的太陽光電邁進,才能為淨零台灣鋪平道路,實現永續未來。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