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治安與種族歧視的惡化,美國亞裔擁槍率增加43%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新冠疫情爆發後以來,美國針對亞裔的仇恨犯罪大增。在美國司法系統無法有效阻止犯罪率增加的情況下,居住在當地的亞裔族群轉向另一個能自衛的方法:槍枝。
文:Leah Carter
自從2020年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在全球擴散以來,全美針對亞裔族群的仇恨犯罪攻擊大增超過300%。治安惡化加上對司法系統的不信任,讓在美的亞裔人口決定「擁槍自保」。統計顯示,在2019年到2020年間,亞裔美國人擁槍的比例增加了43%。
華裔美國人劉大衛(David Liu)在鄰近洛杉磯的阿卡迪亞(Arcadia)當地經營一家槍枝店,窗戶上的傳單寫著,店內提供中文和英文的「攜帶隱蔽武器」(CCW)執照課程。阿卡迪亞當地居民以亞裔族群為主,距離今年1月農曆新年期間,爆發大規模槍擊案的蒙特利公園僅有短短幾分鐘的車程。
事實上,亞裔美國人的擁槍率一直以來都是所有可統計的人口中,比例最低的族群。但光是在2019年至2020年間,亞裔美國人的擁槍率就增加了43%。
其中的原因,正是因為當時美國輿論將亞洲人視為疫情爆發的代罪羔羊,再加上近年來生活成本飆升,全美搶劫、入室竊盜等犯罪也隨之增加。
根據仇恨與極端主義研究中心2022年發佈的一份報告,2020年至2021年間暴力和仇恨犯罪增加超過330%,部分亞裔人士因為擔心暴力和仇恨犯罪增加而成為擁槍新手。
劉大衛指出,洛杉磯地區的中國人經常被冠上「持有大量現金」的刻板印象,因此在公共場合甚至是家中都會成為暴力攻擊的目標。
治安情況惡化
一名曾在美軍服役的27歲來自中國的男子孔睿(音譯Ray Gong)也認為,美國當前針對亞裔的仇恨情況「正在變得更糟」。
孔睿稱,雖然他沒有經歷過與種族相關的暴力事件,但他在軍隊服役時曾因為中國人的身份遭到歧視,不僅無法擔任更高階的職務,還經常被分派到其他人不想做的工作。他在今年8月購買了第一把手槍,並在9月又再度購入兩把,以利「為各種情況做好準備」。目前他正在申請獲得隱蔽持武的許可,也坦言「考慮隨身攜帶(槍枝)」。
另外一名44歲的法律管理員王瑞奇(Ricky Wong)表示,在過去的幾年內,他曾遭遇其他亞裔人士持「球棒」攻擊和2次汽車盜竊,所幸最終都平安倖存。儘管他以前就持有槍枝,但一連幾次的暴力事件也都證實他持槍的決定是對的。
據報,加州公共政策研究所2022年發佈的一項調查中,有多達三分之二的加州人都認為,犯罪現象是一項嚴重的問題。江睿說:「每個人(不只亞裔美國人)都在購買更多槍枝......大家都很害怕。」
司法系統難阻暴力犯罪
此外,劉大衛和王瑞奇表示,因應加州暴力犯罪持續上升的解決方法之一,就是要重啟對犯罪採取強硬態度,並列舉多名曾罪犯為例,認為他們被關押在監獄的時間過短。
射擊選手、亞太裔美國槍枝協會創始成員鄭克里斯(Chris Cheng)也直指,當地執法部門未能有效打擊暴力犯罪,包括洛杉磯和他的家鄉舊金山在內的主要城市的地方檢察官,對於針對亞裔實施仇恨攻擊的罪犯「缺乏起訴」,削弱社區對刑事司法系統的信心。
恐懼促槍枝行銷?
儘管各界對於槍枝是否能解決仇恨犯罪不斷上升的問題仍有爭論,總部位於華府的「暴力政策中心」發佈的報告顯示,槍械產業和相關遊說團體目前在行銷手法中格外主打「少數族裔社區」,以因應傳統白人市場銷售長期停滯的問題。
報告稱:「由於亞裔美國人的規模和消費能力不斷上升,他們被槍械製造商視為一個尚未開發的市場。」
但劉大衛仍然認為,顧客買槍的動機並非行銷的結果,而是出於恐懼,「很多購買的人已經成為受害者。」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本文經《德國之聲》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原標題:美國亞裔人口擁槍率大增 是行銷還是恐懼?
延伸閱讀
- 《路透社》民調:逾七成美國民眾贊成監管幽靈槍,最高法院「暫時」恢復拜登槍枝管制政策
- 美國最高法院將審理「禁止家暴者擁槍是否違憲」,恐再次衝擊全美槍枝管制安全
- 一個週末三起重大槍擊案,美國槍枝管制為什麼如此困難?
- 美國槍枝暴力猖獗,調查:1/5成人有親人命喪槍下,兇手作案武器多為合法購進
- 【國際大風吹】美國槍擊案頻傳,為何國會激辯30年仍無法強化管制槍枝?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羅元祺
核稿編輯:丁肇九
Tags:
「綠領人才」現正夯,綠領職業大揭秘!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面對減碳壓力,各國政府加速推動淨零轉型,一起來認識近年新興的「綠領人才」吧!
面對減碳壓力,各國政府加速推動淨零轉型,使得近年來綠領工作需求成長快速,無論是節能、創能、儲能、系統整合,都需要更多人才投入;一起來認識這些綠領人才的工作內容!
綠領人才1:光電案場規劃師
光電案場規劃師是負責規劃和設計太陽能光電案場的靈魂人物,在太陽能發電項目的早期階段,負責評估場地、分析建物現況、土地利用、考慮環境因素,並規劃如何最有效地配置太陽能光電設施。
這些專業人員需要考慮光電模組的布局、設備的選擇、發電量的預估,同時要確保設施的安全性、環境平衡以及與當地社區的協調,需要同步評估技術、政策、法規、成本等多方面的考量。包含評估技術的可行性、效率及成本;處理預算和籌資,確保有足夠的資金來支持建置和運營光電案場,與銀行、投資者等對象進行談判和合作。同時也會參與詳細的建物與土地利用規劃、設計太陽能裝置的配置,最後擬定適當的執行方案。
適合有這些技能的人才:工程和技術知識、專案管理能力、太陽光電技術士、具電腦繪圖能力者、安全衛生管理、現場工務工程師、系統整合工程師。

綠領人才2:離岸風場施工經理
隨著離岸風電產業的從無到有,這項與海相伴的新興職業也因應而生,離岸風場施工經理作為「海上工頭」,需要管理船上的施工團隊。該職位作為施工船船長以及業主間的橋樑,在施工過程中扮演協調、判斷、下指令的關鍵角色,並同時負責管理設備運作的安全性,確保風場設備能安全順暢地運作,也需要臨場反應與即時調度,除了擁有豐富的工程知識,也需具備高度的專業和隨機應變能力。
此類人才所需技能可包含(但不限於):離岸風場施工專案(尤指大型施工船舶類)管理與協調溝通能力、鋼結構工程焊接技術、大型起重機操作經驗、安裝和拆除工程技術等

綠領人才3:綠電調度員
「讓每一度綠電發揮最大價值」是綠電調度員的終極使命。身為售電業中的綠電調度員,需要解讀電廠發電數據(供給)和企業用電數據(需求)的能力。由於再生能源會受到天氣影響發電量的高低,必須利用過往經驗和電力數據資料,透過事前預測和事後調整,制定適宜的綠電匹配規劃,確保每一度電廠發出的綠電,盡可能地為企業客戶所使用。
適合具備這些技能的人才:電力系統知識、數據分析、計算機科學、風險管理、團隊管理

綠領人才4:綠能融資顧問
綠能融資顧問是指在再生能源領域提供融資和財務建議的專業顧問。這些顧問必須擁有豐富的金融、投資和相關產業知識,致力於協助業者成功獲得綠能融資。
綠能融資顧問的工作涉及財務、工程、保險、法律等四大領域的盡職調查(註1),和一般企業融資不同的是,專案內容涉及電廠等能源基礎建設,綠能融資顧問需要親自至再生能源案場勘查,實地檢視專案進度、了解業者如何經營當地社區關係以及環境生態的維護,並透過上述資訊判斷潛在風險,針對案場的可融資性提出建議。也因為這份工作和能源轉型的永續發展相關,所以也對環境懷抱著「使命感」,期許自己的貢獻能讓臺灣乃至於全世界,都能更加靠近淨零永續的願景。

※註1:盡職調查(due-diligence, DD)為企業投資和併購案中常見的流程,旨在整理並評估有關特定業務、投資或交易等專案的重要資訊,通常包含財務、法律和技術等面向,以確保決策者在做出重要決策前有全面的瞭解,並能夠最大程度地降低潛在風險和不確定性。
*以上資訊部分由大同智能、伯威海事、陽光伏特家、富邦銀行提供。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