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2024台灣大選:「藍白合」卡關,為何遲遲未能決定「侯柯配」還是「柯侯配」?

2024台灣大選:「藍白合」卡關,為何遲遲未能決定「侯柯配」還是「柯侯配」?
11月15日藍白密室協商兩個多小時後,柯文哲簽下協議書。Photo Credit: Reuters / BBC News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張峻豪教授透露,自己不少學生都是柯粉,他們說如果柯文哲只是侯友宜的副手,「那還投他幹嘛?變成讓國民黨來執政」。他認為,藍白合已經僵持幾個月,過程中雙方支持者的「仇恨值」越來愈高,若最後破局不合變成「三腳督」,即在野的侯、柯各自參選對決賴清德,那麼雙方本來想有的棄保效應將不會發生,變相有利民進黨選情。

2024年台灣大選不足兩個月即將舉行,在野的國民黨和民眾黨是否合作競選正副總統大位,也就是「藍白合」,拉鋸數月再陷僵局。

「藍白合」原訂週六(11月18日)早上公布正副總統組合方案,但雙方就民調數據及統計誤差有分歧,未能就「侯柯配」還是「柯侯配」達成共識。

民眾黨主席柯文哲要求「保留協商空間」擇期再議,「到11月24日下午5時之前(中選會登記截止時間)什麼都有可能」。國民黨則要求兩黨在24小時後協商出「最好的結果」。

多名學者向BBC中文分析指,藍白雙方在價值理念及政策上分歧大,本質上難以合作;若僵局再拖下去,雙方支持者的「仇恨值」越來越高,將更難形成棄保效應,變相有利民進黨賴清德選情。

雙方爭論什麼?

「藍白」本來協商用民調結果決定正副參選人組合,但柯文哲週六早上在競選總部臨時召開記者會稱,他同意在民調對決中讓步3%,但國民黨要求讓步6%,「等於叫我們自己棄械投降,這哪有辦法,太強人所難」。

他針對藍營說:「今天不是要贏柯文哲,而是要在大選贏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讓6%已經超過一般人民常識」。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同日舉行記者會反駁柯文哲指,統計誤差是要看樣本數量,若1068份就是正負3%,強調「從來沒有所謂讓6%」。他稱民眾黨所指的3%,也就是正負1.5%,「這非統計學,而是人工設定的抽樣誤差」。

朱立倫強調現在只是「小小爭議」,民眾在15日都知道藍白合了,這是一定要做的,希望與柯文哲盡快坐下來化解爭議,組成團隊共同打拼。

藍白政黨早前於週三(11月15日)協商達成六點共識,除兩黨之外加上前總統馬英九,三方各推一名民調統計專家,檢視社會各界自11月7日至17日的民調結果,18日決定正副總統搭檔組合。

三名民調統計專家分別為馬英九推舉的台灣政治大學政治系主任陳陸輝,國民黨推派的文化大學新聞系教授莊伯仲,以及民眾黨推派的「求真」民調公司總經理關智宇。

三名專家週五(11月17日)晚間會面超過5小時仍沒共識,藍營推派的專家指若依統計誤差正負3%計算,「侯柯配」對「柯侯配」為5比1。柯文哲陣營則認為誤差範圍是3%,即正負1.5%,那樣則是「侯柯配」對「柯侯配」3比3平手。

誰更有道理?

藍白雙方的分歧,引起了台灣社會對於統計學的爭議。

對此,台灣國立政治大學亞太研究國際博士課程的助理教授南樂(Lev Nachman)告訴BBC中文,雙方均沒有提出足以令對方信服的統計論據,「這讓討論誰更正確變得毫無意義」。

南樂說:「柯文哲顯然對他與國民黨做的政治交易感到後悔,國民黨也對於柯不按計劃行事感到沮喪。現時雙方負面情緒已經夠多,我不認為正確的統計分析能修復目前惡化的關係。」

台灣東海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張峻豪也說,雙方引用各家民調,但各自的做法和樣本數都不同,各有各的誤差值,因此爭論誤差範圍「幾趴(多少百分比)真不是重點」。

他認為,柯文哲現在拿統計誤差問題來「翻桌」,只是為了安撫支持者,「給柯粉一個交代」。

11月15日藍白密室協商兩個多小時後,柯文哲簽下協議書,他其後在公開合照時沒有太多笑容,柯辦發言人陳智菡更被捕捉到眼眶泛紅。有傳民眾黨內強烈反彈,網上也有不少柯文哲支持者表示若「侯柯配」成真,將不會投票。

張峻豪教授透露,自己不少學生都是柯粉,他們說如果柯文哲只是侯友宜的副手,「那還投他幹嘛?變成讓國民黨來執政」。

他認為,藍白合已經僵持幾個月,過程中雙方支持者的「仇恨值」越來愈高,若最後破局不合變成「三腳督」,即在野的侯、柯各自參選對決賴清德,那麼雙方本來想有的棄保效應將不會發生,變相有利民進黨選情。

為何「藍白合」困難重重?

藍白雙方的分歧,引起了台灣社會對於統計學的爭議。

Photo Credit: Reuters / BBC News

藍白雙方的分歧,引起了台灣社會對於統計學的爭議。

15日的藍白協商,除了決定用民調決勝負,雙方又承諾「為台灣第三波民主改革建立典範,必須成立聯合政府。除國防、外交、兩岸由總統決定,其餘都會原則上依各黨派立委席次分配,民眾黨主責監督制衡,國民黨主責建設發展」。

但張峻豪教授認為,藍白雙方在眾多議題上立場存在分歧,本質上很難合作,比方在最敏感的兩岸問題上,國民黨強調「九二共識」的重要性,柯文哲則公開表明「九二共識」「在台灣已經沒有市場」。

「聯合政府的前提是兩個政黨有很具體的結盟條件,在政策上要有什麼共識,將來的職位怎麼分配等等。現在都沒有做這些,兩邊這麼貌合神離,直接就說我們要聯合政府,就很跳躍式。」

澳洲國立大學的政治學者宋文笛對BBC中文表示,藍白政黨一直無法整合的根本原因,是雙方支持度相約,而台灣選舉制度為「贏家通吃」,「這使得『可信的保證』變得極為困難,也就是說,無法保證在選舉獲勝後,優先方會給劣勢方公平的分贓」。

他認為藍白合最終能否實現,目前還是變數太多難下定論,但比較明確的一點是,經歷數月的相互爭吵,即使兩黨高層能在最後關頭團結一致,基層民眾也可能無法像民調數字顯示般有效地團結起來。

美國德州山姆休士頓州立大學政治系副教授翁履中則認為,藍白合困難重重是因為各自的鷹派都深信可獨立參選,可以有棄保效應,柯文哲此時「翻桌」也是受民眾黨內鷹派施壓所致。


“2024總統大選”的相關議題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