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蠵龜卵「雌性化」:重金屬污染、沙灘溫度升高導致性別比例失衡,將使雌龜繁衍更困難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綠蠵龜覓食地的重金屬污染,會在雌性海龜體內累積,當卵在其體內發育時,會吸收母親體內的重金屬,並存放在胚胎中。而這些污染物有著類似雌激素的功能,會將胚胎的發育途徑導向往雌性發展。
文:賴明君
11月13日刊登於海洋科學研究期刊《Frontiers of Marine Science》的一篇研究發現,除了溫度會影響剛孵化海龜的性別以外,重金屬污染量的多寡,也會對海龜的性別比造成影響。研究人員發現,重金屬污染會從雌性綠蠵龜身上,轉移到產下的卵中,而其中鎘(Cadmium)與銻(Antimony)這2種重金屬,會使胚胎雌性化(feminized),導致海龜性別比例失衡,進而使已經瀕危的綠蠵龜,面臨更加嚴峻的繁衍條件。
綠蠵龜(Chelonia mydas)已經於2004年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單」(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當中。盜獵、與船隻相撞、遭漁民意外捕撈、棲地被破壞,以及全球暖化等,都是綠蠵龜瀕危的原因。而澳洲的這項研究,發現了綠蠵龜群體所面臨的另一個繁衍危機:重金屬污染造成的性別比失衡。
重金屬污染與綠蠵龜性別比
這項研究由澳洲葛瑞菲斯大學(Griffith University)巴拉扎(Arthur Barraza)博士主導,研究團隊在澳洲大堡礁北部的赫倫島(Heron Island)蒐集17窩剛產下的綠蠵龜卵,並將他們重新埋至設有溫度控制器的海灘區域。卵孵化後,研究人員為這些新生的綠蠵龜進行安樂死,檢測他們的性別,並且將肝臟切除,以電感耦合電漿體質譜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檢測其中的重金屬含量。
研究人員檢測了鎘、銻、鉻(Chromium)、鋇(Barium)等18種金屬,以及多環芳香烴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多氯聯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l)與多溴二苯醚 (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等有機污染物。上述金屬與有機化合物,都屬於異雌激素(xenoestrogens),在進入生物體後,會與雌激素受體結合,對生物有著生殖方面的影響。
研究結果發現,當新生海龜肝臟中的鎘、銻含量越高時,同窩卵中產出雌性海龜的比例就越高。這項研究的第一作者巴拉扎博士向《Frontiers Science News》表示,綠蠵龜覓食地的重金屬污染,會在雌性海龜體內累積,當卵在其體內發育時,會吸收母親體內的重金屬,並存放在胚胎中。而這些污染物有著類似雌激素的功能,會將胚胎的發育途徑導向往雌性發展。
巴拉扎博士也指出,「隨著綠蠵龜性別比例逐漸接近100%的雌性,成年雌龜尋找配偶就會變得越來越困難。」同樣參與研究的米韋(Jason van de Merwe)博士也表示,大多數的海洋重金屬污染來自人類活動,因此確定哪些物質會對綠蠵龜性別比造成影響,能夠更精確地制定防止海洋污染的策略。
全球暖化與海龜的性別比例
Tags:
能源轉型看數字說話!臺灣成為拚進亞洲第二的淨零優等生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為實踐能源轉型,近年來我國再生能源的設置量已大幅成長,不僅光電和風電合計裝置容量已是2016年的7倍,今(2023)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更可望達到一成;綠電增加,能源效率亦逐年提升,能效評分已躍升亞洲第二;透過綠能優先、燃氣搭配,同時大減舊型亞臨界燃煤機組使用,空氣品質更是持續改善。為了更好的未來,臺灣將持續加緊轉型腳步,實現2050淨零願景。
再生能源成長幅度優於全球平均
依據國際再生能源總署IRENA所發布之再生能源裝置容量統計,近5年(2018-2022年,以2017年為基期)全球再生能源裝置容量年複合成長率為9.1%;同期臺灣的年複合成長率為21.9%,表現優於全球平均。
2023年9月我國風電與光電裝置容量達14.137GW,為2016年之7.33倍;尤其離岸風電更是在政府與民間協力下,從無到有開始建立產業鏈,累積至2023年11月已有281座離岸風機屹立於海上,裝置容量突破2GW。
風光加速布局
2022年風力發電與太陽光電發電量達142.2億度,為2016年的5.5倍,及時提供了產業界最需要的綠電,支持供應鏈的綠色與低碳轉型。

國際能效評分躍升亞洲第二
能源密集度即生產每單位國內生產毛額(GDP)所消耗的能源數量,是反映能源效率的重要指標,根據能源署統計資料,近10年來臺灣能源密集度年均改善2.9%;根據美國能源經濟學會(ACEEE)最新(2022)發表之「國際能源效率評分卡」(International Energy Efficiency Scorecard),臺灣能源效率從13名(2016)進步到世界第8(2022);亞洲僅次於日本。在整體政策(national effort)、建築、工業、運輸等四個面向的評分中,整體政策得分最高,名列全球第5;顯示臺灣能源效率持續提升,是產業與全民共同努力的成果。

空汙減排有感
透過發電結構調整、機組汰舊換新、空污改善措施,台電公司火力電廠整體空污排放量已從2016年約10.7萬公噸,降至2022年約4.2萬公噸,減少61%。近年來台電持續落實增氣減煤,不僅有助於提升發電效率,空氣品質也不斷改善,顯示能源轉型過程兼顧環境永續。

近年來政府積極推動能源轉型,不僅有助於減緩氣候變遷影響,再生能源也穩健成長,持續提升我國能源自主與改善環境品質,帶動新興產業蓬勃發展,為整個社會經濟體系注入了新的活力。未來將持續深耕再生能源發展路徑,重點放在極大化發展光電場域、離岸風力及前瞻能源等綠電領域,搭配儲能技術的應用,能夠有效回應再生能源的間歇性發電特性,能源供應更穩定。同時,亦積極推動強化電網韌性的措施,透過多方努力,將如期如質達成政策目標,逐步實現能源轉型,為臺灣打造更加永續、綠色的未來。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