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那天起,幾乎天天接著曹錦輝的球...他才知道什麼叫「天份」

從那天起,幾乎天天接著曹錦輝的球...他才知道什麼叫「天份」
Photo Credit: cjc0327 @Flickr CC BY ND 2.0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受傷的選手、退休的選手,每一個人都會告訴你,當一早醒來發現再也不用練習了、再不用穿球衣了、再也沒有球場可去了,那種空虛和惶恐是沒有言語文字可以形容的。

作者:文生大叔

洛杉磯道奇隊的春訓,有一個三十幾歲的小聯盟浪人投手,在大聯盟的春訓比賽裡輕鬆的用95英哩的快速球三振對手,對手的打擊率被壓到兩成以下;大家都說他是春訓的大驚奇,總教練也說一定要持續好好觀察他的表現。

但是大家也說40人名單滿了,競爭對手不是潛力新秀就是百萬高薪的老將,一個不在名單上的浪人右投手要擠進開季25人,簡直就是不可能的任務。

結果浪人右投手辦到了,他的名字是魯迪席尼茲(Rudy Seanez),時間是2007年。

你問這跟曹錦輝有甚麼關係?

有,因為這場小聯盟選手硬擠上開季25人的大戲,曹錦輝也參了一腳。

當年傷癒復出的曹錦輝被科羅拉多洛磯隊釋出,加入了洛杉磯道奇隊,是40人名單的成員;他春訓表現中規中矩,但沒有席尼茲耀眼,因此在春訓尾聲被動用選擇權下放至3A。

所以你要問我,不在40人名單上的曹錦輝有沒有可能今年開季就站穩大聯盟,我會說有,因為同樣的情形已經發生過了。

現在要來說該不該支持曹錦輝已經太晚,大部分的人定見已成;搖旗吶喊認為他觸犯了棒球唯一死刑的,我完全同意;擊鼓鳴冤認為他應該要有機會重來的,我也尊重;這件事可以很複雜,也可以很簡單。

我並不打算說服任何一方改變立場,每個人的生長環境造成了不同的價值觀,不同的意見自由表達,這是網路世界可愛的一面;但我必須要說,那些開口閉口放大絕說「接受曹錦輝改過,就等於原諒強姦犯殺人犯」的人,

你TMD大腦小腦延腦全燒壞了嗎?把所有壞事全推到曹錦輝身上很容易啊!

幹譙曹錦輝,你就不去想一個打了25年的職棒聯盟會為什麼一次又一次的冒出假球案,然後弄到剩下四支球隊還把共體時艱當口頭禪。

賭爛曹錦輝,你就會忘記一個最會搶辦比賽、最會招商賣商品的棒球協會,為什麼會弄到三級棒球每次要出國比賽就得勤儉克難,不靠家長和地方人士努力籌錢根本就出不了國。

唱衰曹錦輝,你就會看不到這個一有國際賽就大喊棒球是國球的政府,永遠都抓不到假球案背後的黑社會,也永遠都只能讓退休的球員去鋪馬路去賣便當去當無薪兼職體育老師。

Photo Credit: 曹錦輝 Chin-Hui Tsao Come On 粉絲後援會

Photo Credit: 曹錦輝 Chin-Hui Tsao Come On 粉絲後援會

曹錦輝不是天才,更不是個完人,他只是還想再打球;旁邊人吵得再厲害,其實已經不重要。

網路上道德太多,輪不到我扮聖人,我只是來說故事的。

2010年夏天,我在洛杉磯見到了曹錦輝,那是2007年球季之後第一次見到他;印象中高壯的體格沒變,但是大半年沒打球加上臺灣的黑象案調查,看得出來他有點徬徨。

其實他講起話來還是比手畫腳的,眼神還是神采飛揚的,但是很明顯的,他不知道自己要去哪裡,或者是他不知道還有哪裡可以去;那時我並不同情他,我打心底覺得他是自找的。

聊過幾次天後,有一次他很客氣的問我,能不能有空的時候陪他丟個球,他可以到我家附近的社區球場來,時間看我方便。

開始的幾次只是簡單的傳接,從短距離一直拉長,這些是我過去和選手練過的,還應付得來,一兩個星期之後,他就問我能不能蹲下來讓他試試平地牛棚練投。

我第一個舉手承認我不是科班出身,從小到大沒真正打過一場棒球,要比實戰經驗一大票球迷朋友都可以打趴我,但是,我也確實接補過郭泓志的球。

不是科班出身的人有一個缺點,那就是所有的保護器材對我來說都是累贅;第一次蹲下來幫郭泓志接平地牛棚的時候,他讓我試戴捕手面罩,我覺得擋住視線,他讓我試戴護腿,我覺得會蹲不下來,他讓我試穿護胸,我覺得會卡住手臂,更別說要我戴護襠了。

所以過去的幾年我就是除了捕手手套之外什麼護具都沒戴,就一直這麼幫郭泓志接球;當然他不可能出全力,但是對不起,被打到時還是很痛的ok?

同樣不是科班出身的朋友曾經問過郭泓志,如果他全力丟一球的話,我們接得住嗎?

郭泓志的回答很妙,他說,「應該就是球會先直接打到你,你還來不及覺得痛,然後你才會合上手套以為自己要接球。」

那再來呢?

「再來你就倒地了啊!哪有再來?」他笑著說。

不是科班出身的人有另一個缺點,那就是不知道怕;當曹錦輝要我幫他接捕的時候,我隨口就答應了。

洛杉磯的夏天陽光很強,藍天綠草,白色的棒球像一顆子彈一樣很耀眼,曹錦輝一出手我就慌了。

我忘了我這輩子只接過左投手,好幾年下來習慣了看球會從哪裡離手;突然看出去的影像反轉了一百八十度,我還來不及反應,球就已經離手了,我只能把手套固定著不動,暗自希望曹錦輝出手前有瞄準好。

「啪」的一聲球打進我的左手,我感覺到自己有接到球,但同時也感覺到這球的力道不是直的,而是會帶著手套往旁邊跑。

曹錦輝當然也不是全力投球,但我真的得全力配合;一開始十顆球大概總要有兩、三顆接不到,就算接到的也不見得有接準,常常一沒注意就是一球打在大拇指上,很快我手就麻了。

一開始隔幾天一次的練投,很快就變成隔一天一次,然後就是連續好幾天才休息一次,到後來有一天他跟我說,可能會去德州的獨立聯盟測試時,我們已經是天天練投了。

大家都說曹錦輝是有天分的選手,我也是在那時親身體會到甚麼叫「天份」。

曹錦輝會說想試試看能不能側投;然後他就側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