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國寶級白目」馮光遠談文創:我第一個不信任的就是政府

「國寶級白目」馮光遠談文創:我第一個不信任的就是政府
Photo Credit: CITYZINE城市誌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馮光遠一再提問:主其事者到底懂不懂「文創」這兩個字?總是停留在個別、分散的作品或產品討論,而這些在文化整體只佔很小的比重。他認為,搞文創要先把基礎架構做好,才知道哪些方面需要加強,最後再來談投資和發展。

文:吳靖

日前台北市都發局長林洲民在臉書上發表一篇黑特文,砲轟專坐黑頭車的董事長們是「假台灣文創」的共犯,根本無意成就藝術和創意工作者發揮的空間,引起廣大迴響。

今天,4月12日星期天,台北下雨,很適合走路回家。今天的議題是:2005到2015的台北假文創園區;從餐廳加餐廳加餐廳的華山,到史上最大附屬設施的三創,到還我森林的大巨蛋,到董事長隔海喊話談分配利潤的松菸。各位非賓士黑頭車不搭的董事…

Posted by 台北都發局長林洲民「像我們這樣的城市」 on 2015年4月12日

馮光遠同樣心有戚戚,用「代工富翁」一詞指稱那些在文創項目上砸重金的土豪們,所作所為簡直是胡攪一通,造成文化「假掰」、過度商業、權貴傾斜等後遺症,公平正義機制蕩然無存:「他們喜歡打著文化的旗子,跟文化官員吃飯、聊天、談文化,找幾個文化人拍照上報,就這樣,可是對整個文化圈真正的貢獻,一點都沒有。」每次談到這樣的問題,他都忍不住生氣。

講到文創,馮光遠首先就不信任政府。「政府說要帶頭作文創,結果到頭來受害的反而是真正做文創的人。」以卡米地喜劇俱樂部(Comedy Club)為例,一處原本已經深耕數年的據點,因為鄰近的松菸園區吸引大量人潮,連帶一街之隔的房價租金高漲,團隊被迫流離失所,另覓他處預約檔期演出,猶如遊牧民族。

不只是文創園區的經營者造成藝文環境不公不義的現象,王偉忠、賴聲川等少數大咖壟斷資源,也在馮光遠點名之列,他認為前者拿走千萬元國發基金投資旗下公司,後者剽竊他人作品、又藉《夢想家》狂撈,總和得以資助多少藝文團體一年經費所需?他直言批評:「現在對於文化的思考,是一群沒有文化、甚至不懂文化,完全沒有文化背景的人,只有那個小圈圈的人在搞。一旦發現闖禍了,就抱頭鼠竄。」台灣長期以來文化資源分配不公、分寸大亂,做不出原創的文創掮客把內容委託外包,大部分資金中飽私囊;真正的有才者無法獲得應有補助,只能「自己的演出自己救」。

馮光遠一再提問:主其事者到底懂不懂「文創」這兩個字?總是停留在個別、分散的作品或產品討論,而這些在文化整體只佔很小的比重。他進一步解釋,搞文創要先把基礎架構做好,例如人員訓練和養成、金流運作、文創貸款規章、周邊產業鏈、行銷宣傳設計等元素,全部盤算整理清楚,才知道哪些方面需要加強、優先順序怎麼安排,再來談投資和發展。「台灣常常是一股腦先給經費,結果項目做到一半才發現錢不夠用,那到底是要停下來,還是繼續補坑?」

Photo Credit: Corbis/達志影像

Photo Credit: Corbis/達志影像

馮光遠認為,文創是民間對於文化有感覺的人,自發產生的行為,在不同領域裡各顯本事、互通聲氣,不受公權力限制或影響。「很多案例是依照你本身的能力或特色一直做下去,到最後就會變出一番奇特的事業。」他舉例,霹靂布袋戲的聲光爆破效果、舞台和木偶演進、操作技巧和電腦特效,結果未必成功,但一再嘗試的過程發展出不少創意,就可能激盪出新東西。「文化就是不斷跨平台的合作,像是異族通婚,是原先在小村落野台戲想不到的模樣。」

或者像紙風車劇團那樣走遍全台偏鄉,以自力募款的方式,激發社會各界投入資源參與,讓鄉間孩童們也能有現場觀賞藝文表演的體驗。如此播種與扎根,才是最能落實幫助文化弱勢者的最佳榜樣。會讓馮光遠反感的,是那些表演「大而無當、好大喜功、創新速度慢」的團體,而且往往斂聚了超過他們應得的財富。

「台灣絕對不缺創意,而是缺創意平台。」例如沒有足夠頻道播映優良戲劇、能見度低,能搶到播出權的,都是最具市場性的媚俗作品。馮光遠指出,如果能構建出適合的網路平台或頻道,對軟體的扶植發展才有真正助益。

他也提到中國歷史劇的發達,是政府允許下少數可以全力發展的文創項目,因為內容不會對掌權者產生威脅;假若是批判當局的影視作品,根本不可能製作出來。更早期的例子是電影審查制的限制重重,加上大陸文化部日前掃蕩含暴力色情、違反風俗等情節元素的動漫,土豆、優酷、樂視等視頻網站,都被列入查處名單。中國廣電總局甚至還在今年初公布2015新政策,諸如:嚴打婚外戀、一夜情內容;青春校園片可出現早戀,但不許成功;1949建國後動物不許修煉成精…等,變成大眾茶餘飯後的笑談。

「從廣義來看大陸文創產業,太貧瘠了,缺少太多東西。這個國家的文創狀態如此,這就是為什麼我覺得台灣絕對不能跟中國搞在一起。」馮光遠犀利答道。

本文由CITYZINE城市誌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責任編輯:闕士淵
核稿編輯:楊士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