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祖克柏與用戶的12個線上問答:如果只能帶三樣東西,到一個沒網路的荒島上…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我不認為有可能每一天都過得很有趣,但我相信每天都能做些能幫助他人的有意義的事情。
Facebook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馬克.祖克柏(Mark Zuckerberg),在美國時間6月30日下午於個人動態牆上,和線上用戶包括名人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雅莉安娜.哈芬登(Arianna Huffington),及阿諾.史瓦辛格(Arnold Schwarzenegger)來了場線上公開問與答會談。來看看用戶們提出哪些有趣的題目,而馬克.祖克柏又給了哪些發人深省的回答吧。
For the next hour I’ll be here answering your questions on Facebook. Our Townhall Q&As are an important way for me to…
Posted by Mark Zuckerberg on 2015年6月30日
馬克.祖克柏對於Facebook的目標,與未來科技想像
用戶問到Facebook的既有產品與下一步計畫,從馬克.祖克柏的回應上看起來,Facebook將著眼於帶給用戶更好的分享方式,與更完整的溝通體驗,透過像是沉浸式虛擬實境,或擴增實境等技術,讓溝通不再只限於文字或圖像,還包括真實情緒或實境感受。
【用戶】:從科技和社群媒體的觀點來看,在十年之後,你認為世界將會是什麼樣子?
【馬克.祖克柏】:十年後,我希望這個世界的連結方式有了更多改善。我們正在做以下幾件重要的事情。
首先,我們透過Internet.org計畫,來確保世界更多角落都能擁有網路。這是要取得網路上工作、教育和溝通等優勢,所需具備的最基本工具。在今日,有大約三分之二的世界仍沒有網路。再過十年後,Internet.org將有機會幫助在今日沒有網路的幾億甚至數十億的人口,過著有網路的生活。值得一提的是,研究發現,每十個網路人口中,就有一位脫離貧窮生活。也就是說如果我們讓40億人口有網路使用機會,我們就有機會讓4億人口脫離貧困。這大概是在世界上,我們能做得最好的事情之一。
第二樣事情則是我們專注於人工智慧研究,因為我們認為更多智慧系統,對於你們使用Facebook將會更有用。舉例來說,如果我們有電腦系統能了解動態牆上狀態的涵義,並且告訴你更多你會感興趣的資訊,這將是非常棒的。同樣地,如果我們能建構了解圖像物件的系統,並且能夠告訴看不見該影像的人影像內容,這也將是很了不起的事情。這些都在我們能力範圍,且我們希望能在十年內達成。
第三,我們則在開發虛擬實境技術,因為我們相信這將會是在手機之後,最重要的計算與溝通平台。在未來,我們口袋裡可能還是會帶著手機,但我相信我們也會帶著能紀錄一天大小事情的眼鏡,並且能和身邊之人分享,讓他們透過沉浸或其他新的體驗方式來感受。
這些只是我們未來十年,將專注開發的諸多項目中的三樣。
【用戶】:Internet.org計畫有哪些預期方向?
【馬克.祖克柏】:你可以期待每個人在未來都能上網!我們現正專注在兩個方向。
第一,我們和許多營運商合作,以期在世界各地都能提供基本的網路服務。這項計畫已經在超過12個國家實施,且有超過10億人口已經能夠上網。我們也有更多的拓展計劃。 第二,我們也開發能夠進一步拓展網路連結狀況的技術,主要的技術包括無人飛行機、衛星和雷射。主要的想法,是希望未來能從上空的飛機或衛星,透過準確的雷射光束來傳遞數據,在地球上提供網路連結。
這項計畫非常重要,因為網路連結能帶來工作、教育、健康和溝通。
【用戶】:嗨,馬克。告訴我們更多Facebook現正參與開發的人工智慧計畫。
【馬克.祖克柏】:我們大部分的人工智慧研究,專注在了解用戶分享的意義。舉例來說,如果你照了張有朋友的相片,那我們就應該確保該朋友能看到該相片。如果你照了張狗的相片,或是寫了一則和政治相關的文章,我們應該能夠幫助用戶和同樣也喜歡狗,或對政治話題感興趣的朋友連結。
所以我們的目標是希望打造一套比人類在視覺和聽覺等主要感官上,都有著更好表現的人工智慧系統。以視覺而言,我們正建造能辨識影像中物件的系統,包括人、物體和景象等。這些系統需要知道影片和相片的背景,以及其中的每項物件。至於聽覺和語言,我們則專注在將演說轉化成文字,與不同語言間的文字翻譯。
這是很簡略的描述,我們正在努力開發更多,我也期待在未來能和你們分享更多細節。
【用戶】:Facebook在未來有什麼預期計畫嗎?
【馬克.祖克柏】:有幾件在人際交流(human communication)上的重要趨勢,將是我們所希望改善的。
第一,人們有著越來越多分享的管道和表達方式,以前以分享文字為主,而現在則多為照片。在未來,影片將會比照片來得更為重要。在那之後,沉浸式體驗像是虛擬實境(VR)將成為準則。在更之後,我們將有能力,隨時將我們的感官與情緒體驗和他人分享。
第二,人們有著日趨頻繁的溝通模式。我們過去只有親身交流的機會,接著我們有了古早那些龐大的桌機或筆電。現在我們口袋中,隨時都有這些讓人驚嘆的數位裝置,但是我們通常一天中只會周期性地使用他們。在未來,我們將有擴增實境(AR)和其他裝置,讓我們可以透過隨時穿戴,來改善溝通體驗。
有一天,我相信我們將能夠透過科技,直接和彼此傳達完整的想法。像是你可能想到某件事情,如果你也希望,你的朋友將能夠同時感應到你身處的情境或感受。這也是最終的溝通科技。
當我們的溝通工具進步,我們的生活也將隨之改善。我們可以和所愛及所關心之人,建立更豐富的關係。我們可以更完善地知道世界上發生的大小事,並藉此在工作與生活中做更好的決定,整個社會也將受惠,而共同做出更好的決策。
Tags:
裝修費用預算怎麼抓?設計費、工程費、監工費用該如何計算?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裝修費用/裝修預算拿捏是民眾在裝修過程中極為重視的一環,依據房子的新舊,新成屋裝修和老屋翻新的裝潢費用就會有所差距。針對這部分跟大家分享3個思考要點,掌握以上觀念,就能幫助你釐清裝修預算的比例分配,至於實際要花費多少,就看你的口袋有多深囉。
對有裝修需求的民眾而言,裝修費用/裝修預算拿捏是民眾在裝修過程中極為重視的一環,面對預算表上林林總總羅列的裝修設計費、工程費、監工管理費,到底要怎麼分辨呢?
其實,依據房子的新舊,新成屋裝修和老屋翻新的裝潢費用就會有所差距。新屋的整體室內設計與裝潢工程的費用大約落在4~6萬元;毛胚屋為6~8萬元;中古屋約莫是8~12萬,而且依據風格、選材的不同,也會大大影響整體價格。像是古典風、奢華風預算就較高,且若使用到原木、大理石等高價材料數字就會繼續向上增加,此外,如果你更動了格局與管線,費用又會再往上加……,以下《幸福空間》就為大家彙整關於裝修預算的大小事 !➤➤➤想了解裝修要花多少錢? 裝修計算機線上報價
裝修費用有哪些?
一般來說,一個完整的裝修費用包含「設計費」、「工程費」及「監工費」,其中設計費取決於設計師個人的經歷、名氣、公司規模或是難易度,而有不同的計價方式;工程費則會因為選用的建材或是施工方法不同產生很大的價差,至於監工費部分通常為總工程款的5%~10%。

【丈量費】
現場勘查、工地丈量、現場測繪、了解需求、平面繪製。
每次 3,000~5,000 元不等,有時丈量費也可以合併於設計費中。
【設計費】
大致上常見的設計費計算方式可分為兩種,一種是以「坪數」計價,依照實際規劃的坪數收取設計費用,視設計公司不同,平均每坪收費3000元~10000元不等;另一種情況是,工程也由設計公司承包,設計費則會以總工程款來計算,就目前市場行情來說,大約落在5%~20%不等,因此在洽詢時雙方必須溝通清楚。若希望設計公司提供3D平面圖則需額外付費,依目前市場行情,一張約5000元~8000元不等。
此外,有些設計公司會以不收設計費或監工費的行銷方式吸引屋主,要特別注意,這些費用可能無形之中已經分散到工程款項當中,因此報價單上的工程項目與收費方式要確認清楚,以免發生不必要的裝修糾紛。

【工程費】
工程費包含建材與施工項目的所有費用,以實際選用的建材、數量及工法做報價,但其中的複雜度與專業程度之高,對於一般民眾來說,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完全理解的範疇,建議要了解市場行情、多方比價,合約書內的報價單也必須確認清楚各種款項與細節,避免日後惡意追加款項的情形發生。

【監工費】
若是委託設計師代為監工,就會有監工費的產生,目前市面上較常見的收費方式,依照設計公司不同,大約會以總工程款5%~10%計算;第二種方式是,設計合約與工程合約統一交由設計公司統包,監工費則包含在工程費中。

裝修費用多少才合理?
許多人對裝修費用評估或裝修費用拿捏沒什麼概念。針對這部分跟大家分享3個思考要點:
Point01. 搞懂屋況 以利精算裝修費用
裝修達人張德良指出,民眾常有「我不會抓預算耶!總預算會不會跟需求差距太遠?有行情價可以參考嗎?」考量新成屋、毛胚屋或中古屋的裝修重點大不同,裝修預算拿捏與編列重點也會有所差異,建議買房時就應注意房子格局狀況,挑選適當的房子,有助未來裝修時能減少不必要的預算花費,並將裝修重點放在提升生活機能性與風格營造。另外,若是購買的是預售屋,則可以善用客變的優勢,省下日後調整格局、重拉管線的費用,讓資金運用更有彈性。

新成屋

毛胚屋

中古屋


Point02. 釐清3大裝修重點,分配裝修預算比重,排出優先順序
有了工程總預算之後,一般來說該如何分配呢?張德良指出,將裝修重點分成三大類:「基礎工程」、「裝修工程」、「裝飾工程」,視屋況條件與個人需求不同分配比重。
以老屋翻新為例,考量居家安全與延長使用年限,基礎工程的整頓絕對是首要重點,因此建議先將預算放在基礎工程,其次才是機能、生活滿足的設計,最後才會是風格及其他裝飾工程與擺設部分。當裝修預算有限時,建議全面性考量實際裝修需求,列出裝修項目的優先順序,建立明確裝修方向,並適時做出取捨,才能以最精準的預算分配打造最具效益的房子。

新成屋:基礎工程花費最少,因此可將更多費用著重裝修工程,滿足生活機能上。
毛胚屋:介於新成屋與全屋改造之間,考量格局與管線需要重新規劃安排,所以基礎工程上相較新成屋就會略微提高。
中古屋:裝修費用相較其他屋型而言,花費佔比高得多,主要在於管線修改、格局打掉重做,以及可能伴隨老屋漏水等問題,窗戶更新為隔音氣密窗等需求。
有了以上的認知之後,民眾就可以釐清裝修預算花到哪去了,並掌握還有多少預算可以用來強化風格設計與裝飾工程的應用。上述的總工程預算,是實際用在裝修、裝修材料上的基本費用。張德良提醒,還有所謂獨立的五大項目,包含家具、燈具、窗簾、衛浴與廚具都在其中。另外,像是設計費、工程費及監工費也都是另計!

Point03. 首購族vs .換屋族,裝修思考面向不同
如果你是首購族,請一定要相信,未來換屋的機會很高,「保值性」與「轉手性」的考量較高一點。建議買新一點的房子,來降低裝修的費用。例如買了500萬的房子,花了80萬裝修,5年後再轉手時,買方只會參考你5年前買房的價格500萬,而不會把裝修的80萬算入,那麼這80萬就不是資產,而是沉沒成本。
倘若你是換屋族,會比首購族較清楚,哪裡住起來較不方便、舒適,對空間大小也比較有概念,那麼投入較多的裝修預算,是可行的,畢竟換屋就是要改善居住品質。
掌握以上觀念,就能幫助你釐清裝修預算的比例分配,至於實際要花費多少,就看你的口袋有多深囉。

裝修費用如何付?
動輒上百萬的裝修費用,一般會分多個階段付款。而各家設計公司的付款方式不大相同,須以合作的設計公司為準,建議在簽約時就訂出各階段的驗收項目,並於確認進度與項目後再匯入工程款。目前,最常見的付款模式俗稱「3-3-3-1」,也就是分四個階段付:
第一期
簽約時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二期
開工後,拆除工程、基礎工程完工後,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三期
油漆工程進場前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四期
驗收合格後收最後10%款。


本文章內容由「幸福空間」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