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事件醫護不得報加班?醫護過勞現象突顯健保制度漏洞

八仙事件醫護不得報加班?醫護過勞現象突顯健保制度漏洞
Photo Credit: Corbis/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八仙塵爆讓第一線醫護人員自動返院,卻傳出院方不願報加班或予以積休,讓醫護過勞問題再度被搬上檯面。若健保制度未改,幾乎以使命感維持工作的醫護人員,還有多少熱情可以被磨滅?

整理:鄭博名

台灣醫護過勞問題頻傳,除勞動環境、工時人力遭受諸多質疑,備受爭議的「財團法人法」與健保政策,讓台灣醫療公共性面臨嚴重挑戰。如今八仙塵爆如雪球般滾出政策面的多項病灶,公部門考核、醫護制度、勞基法配套等,都是未來急需解決的問題。

「縮工時、反過勞」這是今年五一勞動節的口號,其中由醫護、警消所組成的「醫護警消無法救人大隊」,點出「救護沒人跑」、「醫師五大皆空」、「急診滿床」、「沒人救火」等第一線救護人員的辛酸。基層護理工會理事長王云緒指出,醫院屬財團法人,非營利機構,因此護士不在「加薪四法」範圍內,加上醫院以盈利為先,資方在每年有盈餘的情況下,為節省支出讓護士長期過勞。

相關報導:勞動節醫護、警消上街爭權益 抗議血汗過勞恐「無法救人」

如今八仙塵爆許多醫護人員自願支援,卻再度傳出院方不願報加班或補休。醫勞盟在臉書上PO出署名小醫生所寫的訊息,指出在爆炸隔日有許多同仁自行返回醫院支援,光是當日開刀房就接超過20台的清創手術,卻有單位主管表示「就算有打卡也可能不會報加班或積休」,控訴院方此舉已違反勞基法。

此外,健保制度也成為眾矢之的。中央社報導,亞東醫院住院醫師施浩祥在臉書表示,從一早開始,整形外科手術室沒有停過,卻也才替2位燒傷重症的病患部分清創與換藥,每台手術都至少有3位醫師、3位護理師與麻醉科協助,才能勉強於3個半小時內完成一台手術。

然而,這樣大工程手術的健保給付卻不到1千點,再加上此次事件的大量耗費下,健保點值務必被稀釋。如果後續又遇到「莫名其妙的」核刪,能得到的健保給付勢必不多,醫護也只能無奈的表示:「我們也只能認命」。

Photo Credit: 醫勞盟

醫護過勞層出不窮,醫勞小組日前才指出,根據財團法人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於2014年的調查顯示,醫師常出現工作時數超過88小時的情形,更有甚者,某醫學中心的整形外科更出現每週工作150小時的超人醫生,一週7天的總時168小時,其中休息時間竟只佔18小時!

而根據醫勞小組對於內、外、婦、兒四大科的調查,實習醫學生平均單週工時是89小時;至於住院醫師部分平均每週工時是104小時。此外,調查中也發現,有極高比率的實習醫學生及住院醫師,最長連續工作時間超過34小時,等於是在24小時的白班加上夜間值班後,在精神委靡的情況下,又連續工作了十個小時以上。

NOWnews報導,行政院發言人孫立群表示,衛福部本於醫療主管機關立場評估,未來可能動支第二預備金支應的項目,包括醫護人員加班、醫療、物資等費用,實際需求情形由衛福部估算中,將循動支程序辦理。

然而根本問題未解,在主管機關核定時程礦日費時之下,無人可以保證醫護人員加班費用能夠落實。醫勞小組成員黃柏翰就曾在想想論壇為文指出,一個服膺資本主義邏輯的醫療體系,早已失去醫療公共性的核心精神。

當健保政策永遠跟不上醫院經營管理的「創新」,每當公部門推出新的政策,營利掛帥的醫院管理部門立即找出漏洞,以尋求在新的遊戲之下獲取最大利潤,那麼健保制度永遠都只是在收拾殘局。

Photo Credit: Bill McChesney CC BY 2.0

Photo Credit: Bill McChesney CC BY 2.0

對此,有人將矛頭指向健保給付過低。遠見雜誌報導,台灣醫療的廉價,以醫療支出占GDP指標來看,台灣6.6%和墨西哥差不多(6.2%),低於日本(9.5%),和全球醫療支出金額最龐大的美國(17.6%)則差了快三倍。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祕書長蔡明忠說,台灣健保就醫太方便,病人沒節制,浪費很多,連國民所得比台灣低許多的泰國、馬來西亞,醫療給付都至少是台灣的二至三倍。

但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發言人滕西華認為,健保真正的病根,是不公平的收費制度。目前的制度下,月領7萬元的退休人口,所繳保費可能低於月領兩萬元的大學畢業生,使用的醫療資源卻相對較高,但政府遇到問題只會縮減支出、加重民眾部分負擔,造成血汗醫院現象惡化,倒楣的永遠是患者,不符合健保精神。

黃柏翰在文中也強調,台灣健保給付低,實際上人民不是最大贏家,反倒是在醫療服務「供給面」上,造就競爭激烈的逐利市場。當醫療成為一門生意,民眾的濫用恰巧成為醫院營利的保證,讓前線醫護人員有看不完的病人,醫院老闆則有收不完的客戶,績效主義也逐漸介入醫病之間,成為醫師專業自主的緊箍咒。

蘋果報導,八仙塵爆事件累翻不少醫療人員,醫勞小組日前行文北市勞動局,希望能注意相關情形,北市勞動局科長李進欽表示,確實在前幾天接到函,不過先前就已將醫療業排定至第三波專案勞檢(第一波媒體、第二波金融業),時間預計在8月上旬,會先請各醫院提供資料一併處理。

相關文章:

推特新風潮「#我也睡著了」,背後的意義可能比你想的還要嚴重
醫師累癱手術室,到底是在救人?還是在害人?
美國因醫護過勞每年可能造成2萬名不必要的病人死亡,為什麼台灣還放任醫護過勞?

塵爆加班不給報健保給付少 醫護嘆認命(中央社)
八仙塵爆 中央澄清無獨厚特定縣市(NOWnews)
八仙塵爆醫護累翻 北市:醫療業8月勞檢(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