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海豚」轉彎了! 梧棲白海豚館重啟工程改成「海洋生態館」

「白海豚」轉彎了! 梧棲白海豚館重啟工程改成「海洋生態館」
Photo Credit:台中市政府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林佳龍指出,「海洋生態館」預計在2016年底前完工,將結合台灣海峽與大甲溪生態流域特色,並串連自行車道與人行步道...

台中前市府計畫在梧棲觀光漁港旁興建「白海豚生態館」,引發環保人士抗議,認為生態館整個計畫名稱、地點、所有相關配套措施都不對,恐淪為蚊子館,市府2日重新啟動興建工程。市長林佳龍表示,將以「海線雙星」計畫為藍圖,將原有白海豚生態館結合生態教育、遊艇碼頭服務中心及景觀餐廳,重新定位為「海洋生態館」,帶動海線整體發展。

林佳龍表示,白海豚屬保育類動物,當初該館興建時就引發各界質疑,擔憂建築淪為「蚊子館」,市府要求承包商在完成基礎階段工程後暫停施工,以利重新定位後續發展方向。

林佳龍指出,市府將依「海線雙星」計畫,以「濕地到海洋」為主軸,整合高美濕地特殊地理景觀及豐富海洋資源,將白海豚生態館重新定位為結合「遊艇碼頭旅客服務中心」、「生態教育」及「海濱景觀餐廳」三合一的大型海洋生態館;不僅提供台灣種類最豐富的水母水族館、展示本島沿海魚類,也透過寓教於樂的方式,推廣生態保育觀念。

林佳龍提到,「海洋生態館」預計在2016年底前完工,將結合台灣海峽與大甲溪生態流域特色,並串連自行車道與人行步道,遊客不僅可以順道到高美濕地看夕陽,還可以到梧棲漁港吃海鮮,完工後可望成為親子假日共遊的好去處。

ETtoday報導,市議員楊典忠說,和林佳龍從11年前就討論過高美濕地及海線地區的規劃,現在看到這些計畫一步步實現中,感到十分欣慰,也建議市府在建設過程中,務必將生態發展納入考量;此外,由於海線地區建築易受侵蝕,也須一併思考維護建築壽命的問題。

自由報導,鰲峰人文發展協會總幹事楊培亨則建議海洋生態館結合高美濕地生態,將稀有過境鳥類如黑嘴鷗納入規劃,讓大家關注台中海線生態;在施工、興建過程,生態要顧好,尤其樹木要採移植方式,不能直接砍掉。

台灣生態學會秘書長蔡智豪說,工業區污水放流至海岸線,導致梧棲海域污染嚴重,海洋生態館所在地污染嚴重,怎麼發展觀光?尤其梧棲海域牡蠣重金屬含量高,周邊海域污染問題若未解決,環境污染的矛盾性將摧毀觀光發展。海域根本沒有白海豚,將淪為「標本館」,若市府團隊要區隔前朝的規劃,建議在館內增設「環境監測」,時時監控台中港海域資訊,讓民眾可看見海洋污染的改善。

白海豚館 變生態館再出發(中時)
興建工程重啟 梧棲白海豚館改成「海洋生態館」(ETtoday)
〈中部〉「白海豚」轉彎 林佳龍:定位海洋生態館(自由時報)
梧棲白海豚館 環團批選錯地點(環境資訊中心)
白海豚館重新定位為海洋生態館 興建工程今重新啟動(中央社)

如果您認同TNL的選文標準,歡迎在這裡推薦您認為「應該」要報導的新聞給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