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祝同志婚姻之餘,或許我們更應該試著去理解「情和慾」都是流動的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解放性別、解放性取向、解放婚姻,豈不是比同性婚姻更棒呆惹。
文:吳文軒(1986年生於台北,世新大學圖文傳播暨數位出版學系畢業。曾到菲律賓馬尼拉及越南河內擔任華語老師和媒體工作。近年嘗試利用文字進行記錄與創作,期待能持續探索跨文化、跨階級的議題)
前一陣子,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在6月底裁定同性婚姻合法化後,臉書上的朋友紛紛換成了彩虹版的大頭貼照,慶祝地球第一強國展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這樣的高度。以前的我也許也會是慶祝同志婚姻的一員,不過現在我倒是認為,應該要用「比看待同志婚姻更開放五倍」的態度去看待性別、性取向、和婚姻。
先談談誰是「同志」好了。男愛男、女愛女似乎很容易就能判斷是同志,但一個喜歡男人的女人如果愛上了一個超帥的T、或是一個男人就是喜歡跟超美的偽娘在一起,他們能算同志嗎?一個具有女性飽滿乳房和男性雄偉陽具的「在中間的跨性別者」(不管是先天或後天)應該算是男人還是女人呢?而性取向是針對前述這種人的,又算是異性戀或同性戀?
有一般夫妻生活的男子,私底下用易裝癖來滿足自己某種心理狀態;性取向選擇同性的朋友,也可能會被一個迷人異性吸引呀。還有,心理愛女生、生理愛男生的男人(反之亦然),雙性人、變性人、無性人,雙性戀、無性戀……原來性別和性取向在二元劃分法下還有一大段曖昧的模糊地帶,說誰是一個「同志」,不如去相信我們的性別、性取向都是不停流動的吧。
接下來我們再談談什麼是「婚姻」。跟自己的愛人結婚好像是個普世價值,我們被教育著婚姻的美好,讓我們覺得好像要在年輕的時候找到愛人,牽手度過下半輩子。但有多少結婚一輩子的伴侶,沒有真正感受過愛人與被愛的滋味?「愛」,在我們心裡又有多少種呢?有人愛自己伴侶的心、或是愛自己伴侶的身體、或是愛跟自己伴侶在一起時的自在感覺。而有人就是有能力同時愛著不只一人、或是不介意地和另一個人分享自己的愛人(那婚姻可不可以開放一對一以上的關係呢?)。
再說,現在的婚姻毫不掩飾的帶著雙方的利益盤算、政治盤算、事業盤算:女性想嫁給相對富裕的男性,好讓自己不用為下半生煩惱(女星嫁給富商好事一樁,外籍新娘嫁給台灣人都是為了錢,國族/階級歧視啊!);男性想娶個相對美貌的女性,好滿足自己的性需求,或為自己的家族生個男丁傳宗接代。愛了就結婚、不愛了就離婚;有結婚的不一定有愛、沒結婚的也不一定沒愛呀。
慶祝同志婚姻之餘,或許我們更應該試著去理解「情和慾」都是流動的。讓我們心底的自由意志幫我們決定想對誰付出真心、想跟誰做愛做的事吧(當然也要學著尊重每個人不影響外人的自由意志,像是因為偷情被逼出來道歉的公眾人物、在火車上開轟趴、成為一個性工作者等)。至於結婚呢?算了吧!正因為心裡有愛,才能禁得起不結婚。
解放性別、解放性取向、解放婚姻,豈不是比同志婚姻更棒呆惹。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羊正鈺
Tags:
加熱加味菸成菸害防制破口?菸防團體與立委籲伸張程序正義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各界期待的菸害防治法新法上路,其主要目的是禁電子煙和納管加熱菸,以保障國人身心健康。然而,在新法實施兩個月後,其是否有效執行、法規是否存在漏洞,以及政府的風險評估機制是否準備好了等問題,都遭到反菸團體及立委的質疑。
5月31日將迎來世界無菸日,而台灣菸害防制法新法甫於今年3月22日上路施行,正式禁止電子煙與未經指定菸品健康風險評估審查之加熱菸。新法迄今推動超過2個月,爭議卻不斷,不只跨黨派立委、民間菸害防制聯盟及家長與教育團體等,皆質疑為何違法新興菸品仍在實體與網路商店上隨處可見,就連國健署也於日前坦承,違規件數並未因新法上路而明確下降,且稽查懲處對象有相當高比例是未成年人。此外,儘管違法攜帶加熱菸入境最高可罰500萬元,關務署卻發現走私情形異常熱絡,光今年1到4月海關就一共查獲違法菸品1055件,也逼得國健署不斷呼籲民眾不要以身試法。
但這些亂象並非就地合法就能解決,民間菸防團體直言,加味菸禁令至今不見蹤影,以及國健署審查指定菸品之辦法名稱具誤導性、亦無明確機制,皆讓人懷疑本應保障國人,特別是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新法,是否真能達到修法初衷、落實執法?立委們也表達擔憂,認為違法菸品四處流竄,國健署與地方衛生局是否有稽查人力與資源不足,導致取締準則混亂的情形發生?
因此董氏基金會、台灣菸害防制暨戒菸衛教學會、愛兒親師家長協會、全國家長會長會長聯盟等「台灣拒菸聯盟」團體代表,日前出席國民黨立委林為洲召開的「亂象頻傳?法規漏洞?審查黑箱?拒絕護航加熱菸成『健康菸』」記者會,即提出請求衛環委員會吳玉琴、邱泰源兩位召委,將已經公告的加熱菸上市評估辦法備查案排入審查,才有機會為守護台灣年輕人的健康進行亡羊補牢、並立即公告實施加味菸禁止條例等訴求。
新興菸品違法交易頻傳?家長團體:稽查成效不彰,罔顧青少年健康
在落實執法方面,立委林為洲指出,現行法規中明確規範,任何未經健康風險評估的產品都屬於違法,不能進行銷售或宣傳。然而,目前政府的取締行動僅止於象徵性地針對幾個大型網路平台。台灣拒菸聯盟指出,目前在實體店、代購網站及個人平台等處,依然可以看到相當熱絡的違法電子煙與加熱菸交易。
全國家長會長聯盟理事長黃正銘表示:「人力不足,是導致取締與稽查成效不彰的原因之一,建議可考慮採用鼓勵民眾檢舉的方法,例如給予檢舉獎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相信全民都會願意一起為防止電子煙違法交易、保護我們的青少年而努力。」時代力量立委陳椒華則認為,既然新興菸品管理現在依法有據,問題就落在國健署是否嚴格執法?鑒於新興菸品使用者以年輕族群為大宗,是否有與教育部、學校攜手合作,落實新興菸品菸害防制的教育宣傳?
加味菸禁令為菸商預留漏洞?立委、民團齊聲呼籲國健署應清楚說明
反菸團體抨擊國健署為開放加熱菸,不只使用嚴重誤導性的「健康風險評估審查」一詞,連在禁止加味菸上,也僅禁止花香、果香、巧克力、薄荷等四種口味,但根據國健署在108年公布的資料指出,菸商申請菸品添加口味已達1200餘種。對此,立委林為洲質疑是否為菸商預留漏洞?台灣拒菸聯盟也質疑,為何加味菸禁令特別給予業者18個月的緩衝期,明顯有別於母法規定,有違反程序正義之嫌。
林為洲也在記者會上點出,新興菸品最吸引年輕族群的地方,就是口味新穎,現在國健署說加熱菸已可送指定菸品風險評估審查,又遲遲不肯公告加味菸禁令,是不是要讓加熱菸的加味菸彈有可趁之機?他呼籲國健署應明確承諾,加味菸禁令公布前或公布後的緩衝期間,都拒審加味加熱菸彈。陳椒華在受訪時則表示,國健署應該檢討為何加味菸緩衝期一事,受到各方反彈?堅持18個月,是有什麼特別考量?為什麼不能跟菸品包裝警示圖文的緩衝期一樣,公告後1年上路?她表示將去文國健署,要求說明。

菸防法配套尚不齊備,有賴社會大眾、菸防團體、立院共同監督
菸防團體不只擔憂指定菸品的風險評估審查不完備,黃正銘理事長更在記者會中強調,早已多次要求中央一定要盡快啟動新興菸品的吸菸行為及公共衛生影響之本土研究與追蹤資料,但至今仍未收到任何回應,讓人相當憂心。立委陳椒華也認為,既然決定開放加熱菸,政府應該積極投入相關研究,以利進行指定菸品的風險評估,建議衛福部可以和國衛院展開研究計畫的合作。
菸防法既已上路,又該如何監督?反菸團體認為,立委們可依據立院職權行使法,將有違反或牴觸法律規定疑慮的指定菸品審查辦法,由立院備審改為送交衛環委員會審查,而非便宜行事、讓漏洞百出的制度默默運行下去。針對爭議法規、行政命令,台灣過去就有類似做法,像是2020年開放萊豬的行政命令,就由備審改為朝野聯席審查、2022年兵役延長案,也有由從查照改為審查的呼聲。
身為時代力量立院黨團副總召的陳椒華也提到,近期的再生醫療法,也是因為醫療改革、病友權益團體、醫學法規學界、在野黨團齊聲表達疑慮,才讓政府暫緩表決,顯見法律就算通過,不代表社會各界就應停止關注議題。她很感謝民團一直代替國健署來謹慎把關菸防法,時代力量也會持續關心執法情形,並要求衛福部建置菸品相關之流行病學調查資料庫。她認為,「只有當民眾真正理解菸品對健康的危害,我們才能從源頭降低國人對菸的需求,從而達到防治菸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