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倫敦居大不易 租不起房只能住到運河船上去

倫敦居大不易 租不起房只能住到運河船上去
Photo Credit: Justin Tallis/AFP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有些是為了體驗生活,而更多的人是因為迫於經濟壓力才搬到船上,因為大概1萬多美元就能買一條船,而房子卻要高達80萬美金才買得起。

在英國倫敦生活大不易,不管是外籍人士還是其他地區遷入民眾,工作多年仍難買到一屋,而租金高漲幾乎要佔薪水一半,年輕人甚至連租屋都有困難。在如詩如畫的環境中於彩繪運河船或駁船上入睡,似乎很吸引人,尤其價格只要買房的幾分之一。

英國倫敦最近興起了「船屋族」,這群人買不了房,租金高漲之下,只好住在簡陋的船裡,漂流在河上。這為倫敦具歷史性的河流和運河網絡帶來壓力。

中時報導,39歲的教育工作者布萊登(Jim Bryden)和女友、一條狗和貓住在船上已經2年,他表示見過各種鄰居,有些是為了體驗生活,而更多的人是因為迫於經濟壓力才搬到船上,因為大概1萬多美元就能買一條船,而房子卻要高達80萬美金才買得起。

他說,「住到船上的人增加了,這些人原本不知道住在船上的感覺,甚至是因為根本沒有選擇」。布萊登說:「我遇過有人搬到船上來,是因為他們必須在2週內搬出公寓,僅負擔得起以1萬英鎊(約48萬台幣)買下一艘船。」雖然船的價格並不算非常便宜,貴的甚至高達10萬英鎊(約新台幣479萬元),但相較於高漲的房價,仍然吸引許多人購船居住。

蘋果報導,不過水上生活可沒那麼容易,在船屋中住了4年的26歲住民表示,「如果你蠢到以為住船屋很輕鬆,那你可能會陷入一連串惡夢」,因為除了水電問題,船隻機械問題也得略知一二。舊船戶都曾見過新手遇到引擎故障、在擁擠的運河上不熟練地開船,或在面臨船上潮濕寒冷的冬天時喊後悔。船上只有2.1公尺寬,冬天仰賴爐子取暖。

醒報報導,這種生活型態從去年起大量增加,幾乎每天都有一艘新船入住,在比較熱門的地區,船隻增加了至少85%,使得河道異常壅塞。事實上,僅有一部份水上居民擁有永久居住權,其他的船隻必須每隔14天就移動到其他水域,不僅造成水上居民的不便,也讓開支大增,燃料費用與修繕費用幾乎快要與倫敦每月租金一樣貴。

為此,有超過2萬人共同向倫敦水道河川管理局申訴,表示此一規定是把民眾逼向絕路。水道河川管理局發言人亦駁回民眾請願,並指水上生活是一種獨特的生活型態,不應只是將之視為便宜的住房選擇。自由報導,「運河與河流基金」(Canal and River Trust)發言人考金斯(Joe Coggins)表示,船民必須遵守規定,才能獲得永久停留牌照,或者認清這種生活方式可能不適合他們。

中央社報導,這種新型態的居住方式起初是另類的度假選擇,如今卻變成經濟弱勢民眾的居住庇護所。他們的船屋常住在運河或河流邊,與繁華市區形成強烈對比,也使得河川面臨堵塞、汙染問題。當局也開始嚴加掃蕩,避免倫敦河川受到破壞。

人們擠在狹小的船艙內,吃喝拉撒全在河上解決,這裡不是越南,這裡是英國倫敦。

Flood of Londoners take to canal boats to escape rocketing housing costs u.afp.com/Z3Mp pic.twitter.com/Df3awcPWQ8 AFP Photo: Justin Tallis

Posted by AFP news agency (Agence France-Presse) on 2015年7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