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學"how things are called",不如先學"how things work"

學"how things are called",不如先學"how things work"
Photo Credit: Tommy Wong CC BY 2.0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女人看的醫生,中文叫婦科醫生,德文叫Frauenarzt(women doctor),為甚麼英文要叫gynaecologist那麼煩?

早前歐陽偉教授的鴻文質疑為何幼稚園學生要學imperialism、feminism、gynaecology等生字,我這個媽媽也深有同感。

學生字也要看context,如果小朋友每週跟懷孕的媽媽去醫院覆診,因此從那個「婦產科 Department of Gynaecology and Obstetrics」 指示牌學到這個難串的生字,而且明白那是醫生檢查媽媽肚裡弟弟妹妹的地方,其實沒有問題。

怪獸家長急功近利,樂於催谷小孩學會可量化的東西,例如懂得串多少個生字、懂得串十幾個字母長的生字,恨不得孩子六歲就懂得背牛津字典。幾歲人仔學imperialism?我幾十歲人都不敢說自己懂得解釋imperialism是甚麼。

帶仔女去行山,看到山坡上的樹頭,女兒有感而發:「媽媽,很多人斬樹,這樣不好。」為何?「樹都斬掉,我們就不能呼吸了。」唔? (假裝不知道之前教過她甚麼)「樹木會呼出我們要吸的氣。」那我們呼出的氣呢?「樹木把它吸掉。」

整個過程,沒有講過甚麼oxygen、carbon dioxide、carbon cycle等字眼,但其實她已經將碳循環的大概講述了一遍,亦明白樹木越來越少,人類遲早玩完的訊息。過程中我說了一句「我們吸入的叫氧氣」,女兒舉一反三說「我們呼出的就是樹木的氧氣」,雖然她不知道那叫做「二氧化碳」,但她這句話都算make sense。

在家無聊,玩水做實驗。大玻璃碗裝滿冷水,放一小瓶熱墨水在水底扭開,看「水火山」爆發。我解釋熱的水和空氣都會向上升,女兒說:「我知道!所以水蒸氣會升到天上變做雲!」積雲下雨也是她懂得的,原來小小人兒已經懂得水循環的原理。

下載了人體app讓女兒透視人體,女兒最愛「玩」消化系統,因為它會大便和放響屁,誰不愛屎尿屁?也愛「玩」血管,看「白色小動物」吞噬「黑色小動物」,邪不能勝正也是小孩子最愛。她有學會串digestion、intestines、white blood cells、bacteria等生字嗎?沒有。個人認為這個年紀學懂身體構造和原理就夠了,生字可以等升小學、中學才學寫學串也未遲。

大自然十分奧妙,孩子都肯學肯聽,只要家長願意用簡單文字去解釋,其實容易學懂,不用出動 photosynthesis、vapourisation、crystallisation之類難串生字來嚇怕小朋友。

順帶一提,女人看的醫生,中文叫婦科醫生,德文叫Frauenarzt(women doctor),為甚麼英文要叫gynaecologist那麼煩?希臘語 ΓYNAIKA(gynaika)就是女人的意思,gynaecology即是 the knowledge/study of women,即是跟我們叫「婦科」一樣。

本文獲授權轉載,原文見作者 FB網誌

責任編輯:周雪君
核稿編輯:歐嘉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