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飛越冥王星 起格變高清

7月14日:飛越冥王星 起格變高清
新視野號(New Horizons)的畫家意想圖|NASA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新視野號預計於2015年7月14日飛越冥王星,屆時照片的解析度將提高500倍。其後將穿過凱伯帶天體(KBOs),預計2029年離開太陽系,探索未知的領域。

文:Brian Leung

經過9年多的太空漫遊,探測船新視野號(New Horizons)終於飛近冥王星。美國太空總署(NASA)於7月8日收到現今最清晰的冥王星照片。照片顯示了冥王星表面3個不同亮度的區域。左下方最深色的區域是赤道,有「鯨魚」的暱稱。右下方心形圖案最明亮,寬度約2000公里。上方佔另一半的是極地區域,亮度介乎前兩者之間。

2015年7月7日,新視野號於冥王星800萬公里外攝影,再根據由Ralph instrument獲得的色彩資料著色 -   NASA

2015年7月7日,新視野號於冥王星800萬公里外攝影,再根據由Ralph instrument獲得的色彩資料著色 –
NASA

一日後,新視野號再傳回一張新照片,上有冥王星和她的衛星 ─ 冥衛一。

左 ─ 冥衛一(Charon)   右 ─ 冥王星(Pluto) 攝於2015年7月8日,再根據由Ralph instrument獲得的色彩資料著色 -   NASA

左 ─ 冥衛一(Charon) 右 ─ 冥王星(Pluto)攝於2015年7月8日,再根據由Ralph instrument獲得的色彩資料著色 –
NASA

天文學家暫時發現了5顆冥王星的衛星。冥衛一可能是最大的衛星,也可能與冥王星組成雙矮行星(Binary star)。他們沿著相同的軌道,圍繞一個共同重心旋轉,猶如一對花式溜冰手,互相緊握對方旋轉。科學家認為數十億年前曾發生星體碰撞,產生了這對情侶。但他們在許多方面卻南轅北轍:冥王星有大氣層,但冥衛一沒有;冥王星被由冷凍氮氣、甲烷和一氧化碳組成的冰層覆蓋,但冥衛一的表面只有水和阿摩尼亞化合物。

新視野號是第一艘飛越和研究冥王星的太空探測船,是人類至今製造最快速的飛行物體。整個計劃耗資約6.5億美元。探測船按照小型化、低成本,及多功能的指引製造,更攜帶美國天文學家克萊德‧湯博(Clyde William Tombaugh)的部分骨灰。

克萊德‧湯博比較兩張雙子座天區照片,在1930年2月18日發現冥王星。 Photo Credit:  NASA

克萊德‧湯博比較兩張雙子座天區照片,在1930年2月18日發現冥王星。
Photo Credit: NASA

這次任務的目的是研究冥王星系統和接近太陽系盡頭的凱伯帶(Kuiper belt),找出早期的太陽系的形成過程。飛船將研究冥王星和其衛星的大氣成分、表面特徵、內部結構和氣候環境。

她只花了8個多小時就飛越月亮繞地球軌道,相比60年代太陽神登月任務,相同航程需時三天。探測船於2006年1月19日發射,於2007年2月抵達木星,深入觀測4個月後,利用木星的重力助推,直奔冥王星。

新視野號預計於2015年7月14日飛越冥王星,屆時照片的解析度將提高500倍。其後有機會穿過凱伯帶天體(KBOs),最後在2029年離開太陽系,帶領人類探索未知的領域。

核稿編輯:周雪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