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於是看完我更忍不住回想:漫威系列直到現在,已經請出多少演技派大將,或甚至戲精級的明星配角,但其中真正「值得」的又有幾人?
漫威系列的新作《蟻人(Ant Man)》上映了,突然間提醒我們:暑假還沒結束!這部雷聲大雨點小(這是讚美)的又一個英雄首部曲,節奏輕快笑點十足,讓我們愛上幾個核心人物的同時,也得力於「能力」的新鮮感,而驚喜處處。
猶記得三個月前(竟然已經三個月了!)我們才在感嘆《復仇者聯盟2:奧創紀元》的血脈太賁張,是否意味著這整個世界觀已經遇到瓶頸?如今《蟻人》以獨特的冒險規模、打鬥規模合理嵌入「後奧創紀元」,說了個恰到好處的故事,即使沒能解消上述的瓶頸疑慮,也可謂稱職過關。
►《復仇者聯盟2:奧創紀元》:已經到了「系列宇宙」電影的極限嗎?
眾所周知,原本沉浸在《蟻人》的改編計畫中超過十年,且是從發想/劇本/概念試拍/前製到選角都一路主導的,其實是來自英國的黑色奇幻喜劇導演埃德加.萊特(Edgar Wright),尤其他選擇保羅.路德(Paul Rudd)當主角,後者豐富的都會嘲諷/愛情/中年喜劇資歷,再加上《六人行(Friends)》的形象光環,可說離特效英雄非常非常遠—也因此,格外讓人興奮。
沒想到就在開拍前不到三個月,埃德加萊特宣布辭去導演職務,投下一顆震撼彈。然而先讓我跳到結論—開拍前才離開,最後還掛上故事發想/編劇/執行製作等等頭銜,意味著全片其實到處都還是他的影子。實際上也確實如此,從對白的無厘頭、節奏的跳躍、人物間的妙趣化學反應到調性拿捏,都有點「血腥冰淇淋」味,看得過癮同時,更欣喜地發現又一部敢於突破漫威風格舒適圈(上一部是《星際異攻隊(Guardians of the Galaxy)》)的作品出現了!
在片裡,保羅路德是個成功的蟻人,原來他那雙眼睛可以這麼澄澈帥氣,過去真沒發現過;伊凡潔琳.莉莉(Evangeline Lily)是個稱職的女主角,那結合女強人/功夫高手的潛質,蓄勢待發;主角的一票好兄弟也妙趣橫生,尤其大家很熟悉的麥可.潘納(Michael Peña)(《火線赤子情》、《怒火特攻隊》)非常「可愛」,這些精采的點綴,要歸功於故事的用心。
但在此我特別想提最讓我驚艷的配角,亦即麥克.道格拉斯(Michael Douglas)的初代蟻人角色,同時也是男主角的心靈導師、女主角的父親。他將那頑童已老卻不認老、資深超能力者的從容,和父親的脆弱等等都詮釋得深入,角色「鮮活」而不只是大明星本人—這點老實說,是我事前沒預料到的。

Photo Credit: Ant-Man
於是看完我更忍不住回想:漫威系列直到現在,已經請出多少演技派大將,或甚至戲精級的明星配角,但其中真正「值得」的又有幾人?
且看中流砥柱【鋼鐵人】系列,三集的反派(或假反派)各自是影帝級的男星前輩:《瘋狂的心(Crazy Heart)》傑夫.布里吉(Jeff Bridges)、《力挽狂瀾(The Wrestler)》米基.洛克(Mickey Rourke)、《甘地(Gandhi)》班.金斯利(Ben Kingsley)。然誠實地說,前兩者的角色都相對平板浮面,唯金斯利在電影後段有個有趣的轉折,但要說用上他的多少功力,仍必須保留。比起主角小勞勃道尼(Robert Downey Jr.)的鮮明立體,這些前輩可以說只是插花。
再看其他系列,兩集【美國隊長】先後有湯米.李.瓊斯(Tommy Lee Jones)和勞勃.瑞福(Robert Redford),都是我初聽覺得「哇!連他也來演漫畫英雄片!」的大人物。
然不管是從《絕命追殺令(The Fugitive)》開始一路建立不苟言笑剛正軍警的形象、又演過舊【蝙蝠俠】系列的「雙面人」和【MIB星際戰警】系列的K探員的前者;或是「獨立電影教父」,從《虎豹小霸王(Butch Cassidy and the Sundance Kid)》到《刺激(The Sting)》到《遠離非洲(Out of Africa)》到《大河戀(A River Runs Through It)》能演又能導的後者,兩片中的演出都可謂蛋糕一片(piece of cake),甚至是拘謹、無聊。

Photo Credit: Marvel
至於走奇幻路線的【雷神索爾】系列,有壓迫性超強的安東尼.霍普金斯(Anthony Hopkins)(【沉默的羔羊】系列、《第六感生死緣(Meet Joe Black)》)演奧丁,卻像是被困在那胄甲中,無力發揮。走銀河路線的《星際異攻隊》也有演技如神的葛倫.克蘿絲(Glenn Close)(《致命的吸引力(Fatal Attraction)》、《危險關係(Dangerous Liaisons)》)飾演新星軍團指揮官,但她的戲份更少,只能期待未來安排了。總之,一路數下來,沒有一位得到《蟻人》的麥克道格拉斯這樣的關注。
綜觀漫威系列,能在短短七八年間成長為好萊塢核心的一棵大樹,幾個指標型角色如鋼鐵人、美國隊長、黑寡婦、神盾局局長的選角之契合,再加上一連串劇情的推動塑造,當然是關鍵。究竟超級英雄是好萊塢劇本新型態(大型連續劇/世界觀)的立足點,甚至是理解「續集」這件事的新契機?還是如許多電影人/影評人所擔心所排斥的,是商業片的毒瘤?目前還很難有答案。
然在漫威系列,除了上述幾位主角,諸多巨星級配角的插花究竟是「量身訂作」,讓他們的經驗和故事相得益彰,還是只是「互為裝飾」而已?這在當前,半個好萊塢的明星都在超級英雄世界有一席之地的時代,真是值得問的問題。
不過我還是要說,最近這個禮拜,最讓我興奮的事情之一是在《蝙蝠俠對超人:正義曙光(Batman v Superman: Dawn of Justice)》的預告片中看到傑瑞米.艾恩斯(Jeremy Irons)重現江湖!看來他將會演出大大有別於米高.肯恩(Michael Caine)的管家阿福,而為此,就值得我再好好期待半年多了。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楊士範
Tags:
新創Onramp Lab再下一城!看新產品ContactLoop聊天機器人,如何助金融業客戶業績提升2倍?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談起Onramp Lab這個新創團隊或許有些陌生,但自2015年成立以來,憑藉著技術本位的實力與內部夥伴並肩合作,成功擄獲了金融、媒體、娛樂甚至是食品等不同產業,令人更好奇 Onramp Lab 究竟有何看家本領,又將拿出什麼秘密武器來滿足市場與客戶的需求?
談起Onramp Lab這個新創團隊或許有些陌生,但自2015年成立以來,憑藉著技術本位的實力與內部夥伴並肩合作,成功擄獲了金融、媒體、娛樂甚至是食品等不同產業,令人更好奇 Onramp Lab究竟有何看家本領,又將拿出什麼秘密武器來滿足市場與客戶的需求?
攤開Onramp Lab目前的解決方案版圖,Onramp Lab執行長吳鎮雄分析,目前團隊除了有以提供金融諮詢的搜尋引擎優化FinanceJar外,還有能提供從買廣告、刊登廣告等媒體採購一條龍服務的ThreeSigmaMedia,「但我們在協助企業過程中發現聯繫消費者的最後一哩路出現了斷層,」無論企業投入多少的廣告資源,若無法在黃金時間與消費者接上線,就容易錯過了可能創造產值的機會,甚至在錯誤的時間聯繫、也會影響品牌好感度。
吳鎮雄表示根據Onramp Lab內部的統計,當企業投放廣告找到消費者後,即時(realtime)聯繫與20分鐘後以及隔天聯繫所能創造的成交結果,將相差4倍到10倍之多,且消費者對與品牌的關注度與專注力也隨著時間雪崩式遞減,這讓Onramp Lab團隊試圖去思考,如何能近一步協助手中的企業客戶有效解決此一問題,因此催生出了Onramp Lab第三個解決方案:ContactLoop AI聊天機器人。
導入ContactLoop,為企業創造營收又省時省力

試想當你去參加一場聯誼獲得到心儀對象的聯繫方式時,你會怎麼做?「聯誼結束到約出來碰面,肯定會醞釀一段時間啊!」吳鎮雄笑著說。
同理,當企業透過廣告投放獲得一份潛在客戶名單,他們究竟是真的對產品有興趣,還是不小心誤按?過去企業只能照著這份名單逐一聯繫,拒絕、碰壁甚至是未果都是常態,但對於企業而言大量的人力與時間投入都是成本。如今,企業能透過Onramp Lab團隊打造的聊天機器人ContactLoop,透過AI與潛在客戶初步互動,再篩選出更精準的清單進行溝通,讓完成最後一哩交易的路變得更有效率。
吳鎮雄表示,這項服務在美國上線半年多來,就成功為金融產業企業客戶節省至少3成的客服人力,同時靠著更精準的消費者名單,衝出2倍業績成長的表現。「團隊花了大量時間了解客戶的使用場景,」如何與消費者打招呼、應該要準備哪些回應內容、避免開放式的問題不易聚焦等,當消費者被廣告吸引的那一刻起,ContactLoop就能即時的與他們聯繫,透過如同真人般一問一答的簡訊對話流程,篩選出真正含金量高的潛在消費者,協助企業最後能「一竿進洞」。
或許有所不知,由吳鎮雄領軍的Onramp Lab團隊,旗下產品皆是由在台灣的開發團隊一同協助打造,且團隊的平均年齡僅30歲,同時具備著強大的行銷DNA與產業知識背景,甚至對於銷售場景也多有著墨,相較於強調「技術」的聊天機器人,ContactLoop的產品設計上能更佳直覺與人性化,來自台灣的產品也更能解決各個市場的企業痛點。
Onramp Lab產品技術總監竇友志表示,ContactLoop不僅提供一站式服務,探索客戶需求,更隨時調整聊天機器人的參數與訓練其語言辨識模型,確保企業在使過程中能準確掌握消費者需求,更能針對問題進行AB測試、找出最佳的起手式或應答。針對美國市場區域碼眾多的特殊性,ContactLoop也能在後台依據消費者的所在地進行分類,避免用非其所在的區域碼電話聯繫,「就好像你在台北接到陌生區碼的電話也可能拒接是一樣的概念,」竇友志説。

摩拳擦掌台灣市場,瞄準保險、電商產業
如今,ContactLoop這項全新服務在美國已成功打下第一仗,「很期待接下來能帶進台灣市場,」吳鎮雄説。從他的觀察發現,諸如保險、電商、醫美這類型在台灣市場蓬勃發展,卻仍需要耗費大量人力與廣告成本進行陌生開發消費者的模式,或是高電價且資訊量大的電商零售,都是ContactLoop AI聊天機器人可以協助轉型的產業。

吳鎮雄認為Onramp Lab團隊能給予企業客戶的不只是ContactLoop而已,從協助企業找出精準消費者名單開始,整合ThreeSigmaMedia、FinanceJar等不同解決方案,以一站式的角色給予企業更完整的服務,他相信Onramp Lab能與企業客戶一同創造更好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