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別把教綱當作考試的工具,那關乎10年後我們年輕人的創造力和未來

別把教綱當作考試的工具,那關乎10年後我們年輕人的創造力和未來
Photo Credit: Reuters/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所以教綱重要嗎?當然很重要,因為考試依照的就是教綱去考,當我們編排的邏輯不對,就會對學習效率造成不良的影響。

第二,萬一沒有上高中,念了技職體系的,就幾乎再也沒有機會碰到這些社會科知識,高中自然組受限考試需求,也不大會去積極學習。這就造成了我們有一大票的學生,國中三年就是人生系統化學習這些公民知識最後的時間,然後也只是帶過去就算了。

那浪費這些時間,僅僅是在背誦名詞,意義何在?別以為學生討厭學習,筆者個人利用進度超前的時間,許多年下來的經驗是,如果你講述的社會科議題很深刻,對學生有現實的連結,七成以上的都極感興趣,剛睡著的都會跳起來聽。問題不是他們不愛學,是因為多半的學生不知道學這個的意義在哪。

所以教綱重要嗎?當然很重要,因為考試依照的就是教綱去考,當我們編排的邏輯不對,就會對學習效率造成不良的影響,而當我們塞入太多的東西,對學習的深度也會不好,更重要的是我們設計的課程難易度,跟我們希望怎樣篩選學生會有很高的關聯。

其實,讀者若對教綱有比較深入的了解,會更清楚明白聯考最公平的迷思真的害死人。尤其是當你又在現場看過,你知道哪一些背景的學生有利,哪一些是不利的,更加會體認到這一事實。

教綱絕對不能等閒視之,將之看做考試的工具,甚至有一種考越多學生越聰明的錯覺。教綱的設計與考試的題目,會涉及到未來幾年的教學內容,以及教學現場的操作,如果我們設計出一套消滅創造力的教綱,那麼十年後我們狂罵年輕人沒有創造力,不就是罵心酸的?

Photo Credit: frwlCC By SA 2.0

Photo Credit: frwlCC By SA 2.0

最後,讓我們來講古一下。台灣的教育體制承繼日本很多,戰後百廢待舉,以及高喊反攻大陸的口號下,教材大多是拿外國的直接翻譯抄一抄,就連大考題目也是拿來改一改。九年國教之後,偉大蔣公已經放棄反攻大陸的年代,台灣已有不少留美學者返台,所以整套教材的制定邏輯,大體上就是美規。

呃,說美規也有點不大對,因為考古題還是很多,然後理工人文的思維也不同。總之,理工科比較會拿美國的當代材料來修訂,人文科因為有統治需要,洗腦優先。所以筆者這邊就先不討論洗腦教綱的問題,畢竟這完全是政治需求,要另闢一大段討論,先讓我們來研究理工科教材。

冷戰時期,美國因為憂心科技實力遜於蘇聯,因此有一段時間,數理教材難度高的嚇人,等於很早就要篩選學生。這種為了國家危機制定出的數理內容,當然對絕大多數人來說都是天書,但理由多少是能理解的。只是台灣照著抄,後果就很悲劇了,因為天書不會到了台灣就變成童書。而這些超難的考題,篩選出了數理頭腦極佳的人才,對台灣的科技實力幫助到底在哪呢?

好像也沒有好到哪去,筆者猜想,大概是因為腦袋最好的人都去當醫生了。不然勒,照道理說現在這些五十幾歲的人,應該是從超難數理題目脫穎而出的菁英,怎麼台灣現在除了代工,搞不出其他名堂?

「對著年輕人炫耀過去自己考試都很難,罵你們年輕人學得太簡單所以很笨」,這幾年筆者見過很多老官員拼命秀下限,不相信的可以去臉書人肉,倚老賣老的多的是。

筆者為何轉個彎罵一下?因為不罵不痛快。聯考廢除後進入基測,一綱多本下教綱的形式出現,這麼多年下來,筆者見到大多數的人,都只在聯考與否打轉,完全沒有想過念書的意義跟效率在哪,絕大多數都是以個人經驗當通則,毫無溝通可能。

別真的聽那些啥米知名企業家或是大師鬼扯,還有那一大堆天天抱怨教改的中產階級家長,如果真如他們說的,非常在乎學生的創造力,希望台灣的下一代更有思考能力。那麼何不從明年開始,我們把考題改一改,數學科全部都是計算題,物理化學加考現場實驗,社會科拆成三科,每一科考題就五題申論,國文科必須考邏輯思考跟論說文寫作。

先不管我們有沒有那些師資去改題目,這些人絕對會高喊不公平、沒有標準之類。但現實世界哪一個問題是有標準答案的,要有創造力跟思考力,不就得從衝突中學習,反覆論證與討論,在爭吵的火焰中尋找答案嗎?

台灣這些跟你整天憂心忡忡的人,其實只在乎自己小孩能否考到明星學校,學習內容的根本才不在乎勒。

自己的教綱自己救,筆者在此聲援那些現役高中生們,你們比筆者當年勇敢多了。

全文獲作者授權刊登,文章來源:王立第二戰研所

責任編輯:鄭少凡
核稿編輯:楊士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