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個冥王星小知識:偶爾的太陽系第八行星、史上飛得最遠的「人」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新視野號跑得比子彈更快,一般子彈的時速為2,735公里,只是新視野號的30分1。
文:Brian Leung
1930年,人類第一次發現冥王星,85年後,多謝新視野號,我們才可以看清她的臉。讓我們趁機會了解這個前第九大行星吧!

冥王星表面畫家想像圖,冥王星的月亮 ─ 冥衛一正散發淡淡銀光|Photo Credit: NASA JHUAPL / SwRI
冥王星的名字不是來自迪士尼的布魯托
很多人都以為冥王星(Pluto)的名字是來自迪士尼的布魯托,實際卻南轅北轍。
1906年,帕西瓦爾·羅威爾(Percival Lowell)的美國富豪想找到第九行星,出錢建造了羅威爾天文台,遺憾是到1916年逝世前還未找到。有趣的是其實他的天文台於一年前已拍攝到了兩張帶極模糊的冥王星照片,但沒人能正確辨認出來。
1930年,住在牛津的11歲女童Venetia Burney從爺爺Falconer Madan聽到發現星體的報導後,向身為牛津圖書館管理員爺爺建議Pluto這個名字。他把這個名字告訴了天文學家朋友,輾轉之下更成為了提名之一。Pluto是羅馬神話中的冥王神,有隱身的能力,可形容新行星的遙遠和黑暗。恰好冥王星的縮寫PL中的♇是羅威爾名字的縮寫,以表示對他的尊敬。
一年後迪士尼才取其名字,把土黃色的狗命名為布魯托。
日本天文學家野尻抱影於當年把Pluto譯為「冥王星」(Meiōsei),取其冥界之神的意思。譯名後來借用到中文、韓文和越南文。
冥王星的大小一直是一個謎

冥王星、冥衛一和地球比較大小。從新視野號的數據得出,冥王星的直徑為2,370公里,是地球的18.5%。冥衛一的直徑為1,208公里,是地球的9.5%| Photo Credit: NASA
「新視野號」抵達冥王星前,冥王星的大小仍是一個謎。冥王星距離地球太遠,以及她有大氣層,都令之前的精確測量有困難。「新視野號」的科學家剛確定它的直徑是大約2,370公里,直徑只有中國的一半,表面積還沒有俄羅斯大。
冥王星有時候是第八行星
被降格為矮行星前,若按照與太陽的距離來算,上世紀有5分之1的時間裡,冥王星是第八行星,海王星才是第九個。

冥王星和海王星的軌道交替|Photo Credit: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 Keplerian Elements for Approximate Positions of the Major Planets CC BY SA 2.0
這是因為冥王星的軌道較奇特,比別的行星扁得多,其他都是接近同心圓的。 所以每一圈有20年的時間裡,冥王星比海王星離地球更近。上一次發生這情況是1979至1999年。冥王星橢圓的軌道增大了她表面的溫差。隨著她靠近太陽,表面的氮冰會昇華;相反遠離太陽的時候又可能凝華,看起來像下雪一樣。
罕有的日夜交替 仙境的白色世界

根據CRIRES模型創作,冥王星表面畫家想像圖,星球表面充滿純甲烷(Methane)|Photo Credit: ESO-L. Calçada CC 4.0
冥王星一星期只有一次日出和日落。這是因為冥王星以極慢速度,從地球相反的方向旋轉。冥王星特別白,她的反光率是地球的兩倍。這主要是因為她表面有大量氮冰,混有少量的甲烷和一氧化碳。稀薄的大氣層起不了多少散射作用,所以抬起頭來看只能看到全黑的天空。不過太陽仍是全天空最亮的天體,有陽光的正午看起來像地球傍晚多雲的時候。
冥王星不是行星
在2006年,國際天文聯會(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定義,太陽系內的天體要成為行星的資格是:
- 軌道是環繞著太陽
- 有足夠的質量能維持接近球體的形狀
- 有足夠的引力來清除大部分軌道上的碎片
就是因為最後一條規則,冥王星於同年被降格為矮行星。

2006年國際天文聯會重新確定行星定義,並將冥王星由行星降格為新開設之矮行星|Photo Credit: The 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Lars Holm Nielsen
冥王星發現者——有史以來飛得最遠的人

克萊德‧湯博比較兩張雙子座天區照片,在1930年2月18日發現冥王星|Photo Credit: NASA
新視野號上載著冥王星發現者美國天文學家克萊爾‧湯博(William Tombaugh)的骨灰,這讓他成為了有史以來飛得最遠的人,以及相對太陽而言最慢的人。當年他用超過14年研究太空照片,發現了29,500個星系, 775個小行星,以及至少1個彗星。
題外話:新視野號跑得比子彈更快

2006年1月19日,新視野號發射升空一刻|Photo Credit: NASA
新視野號跑得比子彈更快。2007年,探測船借助木星的重力提升速度,最高速度達每小時82,076公里。一般子彈的時速為2,735公里,只是新視野號的30分1。
核稿編輯:歐嘉俊
Tags:
【一圖看懂】HCG免治馬桶:全新電解除菌水潔淨科技,全方位抗菌守護屁屁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居家清潔馬桶,總是讓你覺得繁瑣又疲累嗎?每天如廁的馬桶,清潔及抗菌能力可是比任何其它家具、家電更重要。選擇有效抗菌加上舒適的體驗節能的設計,就能讓你在家放鬆解放的時候,心情也一起上天堂啦!
根據BBC報導,在2010年時,英國舉辦了一次讓民眾選出史上最偉大發明的投票,其中抽水馬桶排行第九名,比引擎還高一名。
作為史上最偉大發明第九名的抽水馬桶,前身可以追溯到西元前的羅馬時代,從只是一個有排水系統的溝槽,到現代化的獨立抽水馬桶,我們觀察到除了科技的進步,以及人們對如廁時舒適度的要求之外,近年來更進化到必須具備可以主動去除病菌、維持整體潔淨的種種設計,畢竟馬桶與生活密切相關,又是與身體親密接觸的家電,要怎麼讓人用得乾淨、舒服又健康,就是身為馬桶的使命。

電解除菌水,加碼抗菌超乾淨
每天都要和屁屁親密接觸的馬桶,清潔之餘還能主動抗菌、杜絕二次污染很重要。HCG免治馬桶的抗菌潔淨科技,與工研院產研合作全球首創電化學除氯技術可以將自來水電解之後,把氯轉化成無害氯離子形成的電解水,在清除污垢的同時,也達到除菌的作用,整個過程都無需使用任何化學藥劑或清潔劑;更棒的是,電解除菌水在一段時間之後,就會自動還原成自來水。乾淨、抗菌、安心、安全,討厭的壞菌不見了,也不會對我們生活的環境帶來更多負擔。
全然的舒適體驗,屁屁最知道
每一次使用馬桶,你都花上多少時間呢?無論時間長短,HCG希望為每一次的如廁體驗,帶來純粹的放鬆和舒適。HCG使用全球唯一可促進微循環之生物能陶瓷材料製成座墊,能放射4-14微米遠紅外線光波,促進人體血液循環,預防久坐之後腿部痠麻。還有聰明的負離子循環除臭,一入座便感應啟動,不用擔心臭味擾人或自擾。
恆溫節能不浪費,對地球好對錢包更好
寒流來襲時,突然接觸到冰冷的馬桶座墊而被嚇一跳的感覺,是許多人的共同經驗。HCG免治貼心暖座功能,一坐下就好溫暖,搭載瞬熱式溫感水洗利用陶瓷瞬間加熱技術有效節能30%,不會因持續加熱浪費能源,也不會為了節能而忽冷忽熱,使用流動活水更為乾淨衛生。讓你在使用馬桶的時候,不管是肌膚接觸到的地方,或者是心裡的感受,都是恰到好處的最佳溫度。
前一陣子,公共廁所要升級成免治馬桶的議題,讓大家紛紛討論起馬桶該有哪些先進設計,才能讓人用起來舒適又安心。其中最多人在乎的,莫過於馬桶的清潔問題,HCG免治馬桶採用抗菌樹脂材質便座,免除衛生隱憂,如座更安心舒適,第二道清潔防護,利用電解除箘水,自主清潔、抗菌,整體材質都通過SGS檢驗測試,有效抗菌程度高達99%,再加上唯一落實全機台灣在地生產製造,不混充國外代工的高保障品質,全方位提升衛生標準、滿足使用者需求的HCG免治馬桶,就是新世代家庭中,守護屁屁的最佳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