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經濟成長一定會讓富人愈富、窮人愈窮嗎? 4張圖表帶你看台灣經濟發展軌跡

經濟成長一定會讓富人愈富、窮人愈窮嗎? 4張圖表帶你看台灣經濟發展軌跡
Photo Credit: Le Rétroviseur @ Flickr CC By 2.0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你想過台灣是怎麼發展出現在的貧富落差的嗎?一般認為,資本主義發展,會自然造成財富集中少數人現象。不過,經濟快速成長一定伴隨著貧富差距惡化嗎?以下利用行政院主計總處的歷年人均GDP資料,以及家戶所得調查資料,探討台灣經濟發展與貧富差距的關係。

「台灣貧富差距擴大至XX倍」、「最富有1%人擁有台灣XX%財富」…,近年來所得不均成為台灣社會高度關注的議題。聯合報日前報導,若以家戶所得五分位數字來看,2013年最高20%家庭與最低20%家庭的所得差距高達6.08倍,顯示所得不均是確實存在的問題。

不過,你有想過台灣是怎麼發展出現在的貧富落差的嗎?國發會主委杜紫軍認為,資本主義發展,會自然造成財富集中少數人現象。不過,經濟快速成長一定伴隨著貧富差距惡化嗎?以下利用行政院主計總處的歷年人均GDP資料,以及家戶所得調查資料,探討經濟發展與貧富差距的關係。

首先,我們把台灣1964年以來的人均GDP和吉尼係數(用來判斷所得不均程度的指數,愈大代表貧富差距愈大)繪製成點,然後根據時間順序,把所有的點用線串起來,並依照不同的時代塗上不同的顏色。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總處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總處

註:1960年代僅進行1964和1968兩次家戶所得調查,1970-1976年每兩年進行一次,之後每年調查一次。

可以看到,隨著人均GDP不斷成長,所得不均度大致上同步上升。不過如果觀察不同年代,會發現經濟成長與貧富差距之間的關係大不相同。

為了進一步確定經濟成長與所得不均之間的關係,我們利用另一個貧富差距指標「最高20%家庭與最低20%家庭的所得差距」,繪製與上圖一模一樣的圖表。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總處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總處

可以看到,整體趨勢與用吉尼係數繪製的圖表大致相同,只有2000年代後期的圖案差異較大。以下就基於吉尼係數繪製的第一張圖表,進行進一步的分析。

為了看清楚不同年代經濟成長與貧富差距之間的關係,我們把每個年代的第一年與最後一年連起來,再把橫軸和縱軸也連起來,畫成一個個大小、方向不一的三角形。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總處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總處

這些三角形能告訴我們什麼呢?

  1. 如果三角形的方向朝右,代表所得不均度隨著人均GDP成長而下滑,經濟在發展的同時變得更公平。
  2. 如果三角形的方向朝左,代表所得不均度隨著人均GDP成長而上升,經濟在發展的同時變得更不均。
  3. 三角形的寬度和高度,分別代表經濟成長的幅度和所得不均(均等)化的幅度。

我們最後省略橫、縱軸和標記用的文字,純粹觀察各個年代構成的三角形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總處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總處

雖然1990年代經濟成長最為快速,不過所得不均度增加的幅度卻不是最大的,1980年代才是台灣1960年代以來所得不均度擴大最快的時期。不過,2000年代貧富差距加速惡化,經濟成長幅度卻大幅下滑。生活在這一年代的人們,自然開始對貧富差距更加關心,因為自己口袋裡的錢(人均GDP)沒增加多少,但有錢人和自己的所得差距卻在擴大。

回到資本主義自然造成財富集中少數人的問題,或許我們可說,雖然經濟成長大致會擴大貧富差距,不過在1990年代,經濟快速成長並沒有連帶造成貧富差距快速惡化,反而是2000年代之後,經濟成長開始減速,所得不均度才開始加速擴大。

相關文章:

核稿編輯:楊士範

Photo Credit: Le Rétroviseur @ Flickr CC By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