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當253名遊客困在蘭嶼12小時...您還記得澎湖空難嗎?

當253名遊客困在蘭嶼12小時...您還記得澎湖空難嗎?
Photo Credit: othree @Flickr CC BY 2.0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鐵道文化協會理事陳威臣說,霸機、霸船、霸車等對交通事業單位總造成極大壓力。因此許多經營團隊為了停止民怨,只要天候達到條件下限,通常都會盡快恢復運作...

新聞整理:李牧宜

這幾天由於受到西南氣流影響,沿海風浪增強,台東往返蘭嶼交通輪從19日陸續停航,逾500名遊客滯留蘭嶼。風浪變小後,253名遊客原先預計20日傍晚,從蘭嶼開元港搭船回台東。但所有人登船完畢後,花蓮港務局認為風浪過大,下禁航令。

此舉引起遊客嚴重不滿,霸船兩小時抗議,要求和花蓮港務局人員直接對話。經船公司允諾於 21日加開船班,並將讓他們優先登船後,遊客才簽名同意下船。

聯合報導,遊客認為風浪只有3、4級就「禁止開船」非常不合理,也抱怨港務局只下禁令卻沒處理食宿問題,讓一行人困在島上12小時,熬至清晨5點半才能搭船回家。對此,被破口大罵的老船長氣憤表示:「我有20年開船經驗,會拿自己和船上253名乘客的性命開玩笑嗎?」

東森報導,面對遊客的抱怨,業者也很無奈。綠島之星業者田貴寶說,根據自己蒐集的海象資料,認為開船完全沒問題,但花蓮港務局卻通知有「安全疑慮」禁止出船,更沒說明理由。他表示,安全和民意如何兼顧,港務局和海巡單位需要再衡量拿捏。

不過有當天「霸船」的旅客撰文表示,「坐在船艙裏的我們當時卻聽到船公司人員在講電話,內容依稀聽到花蓮那邊臨時通知不可以返航。已經坐在位子上的我們根本搞不清楚狀況,只聽見協調的大哥電話一通一通,要跟負責人談、乘客都上船了才說不能開、海象很OK啊,諸如此類。」

並指出,「經過了快一小時的電話協調,船公司人員對大家說抱歉,說上頭就是不給開船。為了保障已經搭上船的旅客權益,船公司人員要求大家留在位置上,方便一個個留下大家名字跟電話,250人左右的時間消磨,下船已經是七點左右的事了。第二天才知道,前一晚在船上等待協調結果以及留下旅客名錄的這段時間,被形容成『霸船』。」

還記得去年發生的復興澎湖空難嗎?

復興航空去年7月23日發生重大墜機意外,原定由高雄飛馬公的GE-222航班,在「麥德姆颱風」前腳才剛走,且暴風雲系還壟罩於澎湖上空時,飛機重飛失敗,撞擊鄰近民宅起火燃燒,造成48人不幸罹難、10人輕重傷的嚴重事故。事發現場一片斷垣殘壁,宛如人間煉獄,令人怵目驚心。家屬悲痛欲絕的神情,也令全台民眾感到鼻酸。

相關報導:

事發後,作家魯皓平發表《我們都該記取的教訓:因天候停飛不責罵》

不論事發的原因究竟為何,在我們責怪航空公司罔顧人命、於天候不佳情況強行起飛時,我們是否也該記取教訓:因天候停飛不責罵。

但每當有天候延誤的狀況,我們通常見到的,大多不是乘客理性的耐心等待,而是在滯留機場謾罵機組員,大聲高喊要求賠償,嚷嚷因為班機延誤而誤了重要會議、抱怨旅遊行程因此受阻等……他們卻不會想到,生命安全的重要,如果貿然起飛,可能會造成更嚴重的後果。

鐵道文化協會理事陳威臣也於《台灣霸機文化下的悲劇》指出,過去每逢颱風、濃霧、暴雨造成交通中斷,以至於航空、鐵公路等必須被迫停駛時,總會出現民眾包圍櫃台大聲斥責,甚至要求必須按照表訂時刻出發,否則要「霸機」、「霸車」等,也因此許多經營團隊為了不造成民怨,只要達到標準條件下限,通常都會盡快恢復運作。

年初日本關東地區降下近年來最大2場大雪,造成交通癱瘓。陳威臣談到,當時在安全為最高指導原則下,機場、高速公路和鐵路通通關閉,當時就曾發生台灣旅客成群結隊包圍航空公司人員,要求必須要讓他們搭機返台。他表示,其他各國乘客都安靜等待,對照之下,相信國人已見識到兩者的差別。

陳威臣認為,優良的國民素質成了交通事業體,在保護人命的觀念上的最大後盾。他直言「身為台灣人的我們,是到了該自我反省的地步了」。他也說,你我都不是專業機組人員,因此現在大家能做的,就是更尊重交通專業,因為安全是無法與老天對賭的。

過去發生的悲劇,是否可以留下正向的警示意義?

「天氣不好,為何飛機要飛?船為何要開?」是所有人在發生事故後的疑問,但當相關單位下令「停飛」、「停航」時,每每必須面臨乘客不斷的謾罵。因此為了解決眼前的問題,有時負責單位必須冒著某種程度的危險,強渡關山。

若天公不做美,我們是否可以成為理性的旅客?我們都明白,安全不能靠運氣,平安是回家唯一的路。

新聞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