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真的沒有歧視外勞?總統府:盼移工「轉移陣地」慶開齋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就是因為他們沒有家,所以只好暫時把車站當成家。就是因為薪水很低,所以最佳選擇就是在免費的公共場所...」
上周日近六萬名印尼移工湧入台北車站慶祝伊斯蘭開齋節,引發部分民眾抗議,傳出總統府要求相關部會協助輔導「轉移陣地」。總統府發言人陳以信表示,不久前才發生八仙塵爆事件,府方希望在尊重多元文化與兼顧公共安全間找到更妥適做法,才指示相關部會研議是否有更合適地點。
ETtoday報導,印尼移工19日利用齋戒月結束後首個週日,在台北車站大廳聚餐交誼。台鐵指出這證明台灣是包容與尊重的社會。不過民眾抱怨,活動後留下很多垃圾,還有不少人批,中午的台北車站根本被擠得寸步難行,有人不滿地說「我尊重他們的文化,但已經嚴重影響到其他旅客的正常權益了」
有人說「9點車站大廳已經是滿滿都是人了,說誇張點可用寸步難行來形容了」、「上下車及月台亂成一團,毫無章法可言」、「車站是給人等候搭車的地方不是嗎?今天經過時看見一地的人和食物就攤在地上,難行走又有很重的食物味道」、「應該另外規劃一個場地比較好吧!那裡來來往往的人潮這麼多不影響期他人也很難」、「今天真的超擠的,下捷運要從一樓大廳走到二樓吃飯,就花了10分鐘!」
聯合報導,交通部及勞動部均表示未接獲府院指示。交通部長陳建宇說,台北車站本來就是自由聚集的地方,若有民眾認為開齋節影響交通路線,旅客和移工可以共同尋求解決方式。
勞動部官員則表示,多年來開齋節這天在台印尼移工是自然而然、未經動員聚集在北車過節,主要是因交通要站、相約方便,若要以公權力引導他們轉移陣地,恐執行困難,也有違人權。
台灣國際勞工協會研究員陳秀蓮指出,開齋節一年只有一天,「非常態性」帶給旅客不便,就像很多民眾跨年自然往台北101聚集看煙火一樣,如果國人對一天的不便都沒辦法包容,台灣算是友善、進步國家?
相關報導:
四方報張正則在臉書上說,「人多,難免垃圾多。但這只是結果。源頭是,這些移工還不被當成正常人。他們沒有自己的家,沒有作為一個正常人的生活(連週休一日都沒有),而且薪水不符合台灣的勞基法(看護工月薪15,840)。」
並強調,「如果他們有家,如果他們每個禮拜都能放假,也就不一定要在一年一度的開齋節出來聚會了。就是因為沒有家,所以只好暫時把車站當成家(誰放假還待在公司呢?)。就是因為薪水很低,所以最佳選擇就是在免費的公共場所,坐在地上圍個圓圈,小小慶祝一下。」
有人丟垃圾,也有人撿垃圾。
Alhamdulilah, silaturahmi yang sungguh mengesankan untuk teman-teman BEM UT Taiwan. Semangat kerja keras yang hebat dan…
Posted by Setyana Mblems on 2015年7月19日
TIWA在《台灣真的沒有歧視外勞—寫在印尼開齋節之後》一文也指出:
我們可以接受101跨年,信義區大塞車滿地垃圾,政府花幾千萬放煙火。我們可以接每年聖誕節,四處都有大型聖誕樹,台北車站大廳也被聖誕樹佔據。我們可以接受歐美英語教師來台灣工作,因為我們需要學英文。我們可以接受公共空間被BOT,台北車站大廳沒有等車休息的空間,幾百個等候的座椅都被撤掉,變成商店、餐廳的營利空間,乘客要花錢才能找到一個舒服的空間。這些都是沒辦法的,因為我們要進步現代要國際化。
在台灣的東南亞移工能去哪裡?他們可以去看電影,雖然沒有他們看的懂得字幕;他們可以去唱KTV,雖然沒有東南亞歌曲可以唱;他們可以去朋友家聚會,雖然外勞在台灣沒有家,只有工廠宿舍或雇主家;他們可以去旅館約會,雖然大多數旅館不願意做外勞生意。這些都沒有關係,他們來台灣不是來工作的嗎?他們不需要休閒休息,好好工作就好。或是說,他們去哪裡都好,只要不要讓我們看到。
Bauzi Yao也在臉書指出,「將台北車站大廳的使用權復還群眾、回歸公共,從來不是不可能,只是不可以、不願意。面對為數眾多的『外勞』和他們的信仰習俗,過去台鐵的心態是輕視而致輕忽,連思考都放棄,便輕易將矛頭指向『乘客與集會者』、『本國人與外國人』的利害對決。」
他認為,「若真要把利益攤出來計較,車站大廳一、二樓可交由三僑實業旗下的微風進駐營利,台鐵收入租金,佔據公眾之地卻不回饋公眾、不回饋不知撐起多少台灣基層勞動力、老人照護,及概括承受台灣僱主指派卻根本違法、超量、超出規定名目工作事項的外勞。」
不過三、四年前,台北車站還是個拉起紅龍、立牌禁止組織性集會,宣稱維護旅客權益,實則無視、抹除眾多離鄉背井求餬口、生活條件著實受限的穆斯林共用公共空間的需要。如今台北車站內外大廳與廣場都「正式」開放了,廳內搭起舞台,官方代表台北市副市長周…
Posted by Bauzi Yao on 2015年7月19日
新聞來源:
ESG成為永續經營新顯學,除了追求獲利,這些企業更重視打造多元包容及友善環境的幸福社會!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現今越來越多企業共享ESG架構理念,彼此跨業結盟、分享各自優勢,讓企業影響力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從渣打銀行與全球第一大烈酒集團帝亞吉歐的對談中,就可以看到雙方有許多相似之處。
「我的夢想」是許多人小時候作文課都會寫的題目,但是長大後,能真正實現夢想的人為什麼少之又少?其實,原因來自千里馬沒能遇上給予支援與資源的伯樂。
不過現在情況正在翻轉,因為現代商業環境,除了追求獲利最大化,更多企業把重心投入於實踐永續發展理念;尤其是在社會責任方面,企業更加重視勞工及社區等利害關係人的權益與福祉。打造更包容與多元的社會,需要更多企業一起聯手合作。
渣打、帝亞吉歐:從各自領域幫助社會上的千里馬
渣打銀行與帝亞吉歐在社會責任方面的相似之處,在於兩家企業都有幫助社會更具包容、照顧弱勢的公益計畫。
多年來,渣打在攜手政府單位及社福夥伴,共同打造「看得見的希望視障就業平台」,並透過連續贊助國內最大型的公益馬拉松賽事「渣打臺北公益馬拉松」至今累計幫助近700位視障朋友成功並穩定就業。在支持視障青年多元就業之外,渣打集團於2019年推出全新的全球性計畫 — Futuremakers by Standard Chartered,並擴大所協助對象,主要協助16-35歲視障青年及弱勢女性,並與社福團體合作,結合各組織的專業與資源,為他們提供就業的支持,幫助他們翻轉未來。在2020~2023年期間,渣打協助近7,000名視障青年及弱勢女性學習新技能、輔助他們就業及創業。目前渣打銀行也有6位視障員工在銀行擔任客戶服務的工作。

一般人可能無法體會,一些簡單的動作因為礙於視力限制,必須比常人多付出數十倍的反覆練習,沖泡咖啡就是一例。台灣第一位視障咖啡師林佳箴,小時候因意外導致視力逐漸退化,但她沒有向命運低頭,努力取得英國國際咖啡師證照,並且創立「甜裡開始」咖啡廳。
林佳箴的故事,能夠感動人心並且躍上媒體版面,一方面也因為她是帝亞吉歐「Keep Walking夢想資助計畫」的2020年得主名單之一。
帝亞吉歐Keep Walking計畫從2003年正式啟動,訴求不以營利為目的,不限定夢想的類型和議題,從環保生態、藝術文化、公益推動、到偏鄉教育,如今已經實現超過200份計畫,累積提供達1.8億元獎金回饋。每一位夢想家獲得贊助後,得以展現他們的天賦,實現自己的使命,堅持夢想並且勇往直前。
為地球永續而戰,日常小動作也能節能減碳
ESG概念的另一個重要議題是「環境保育」。近年因應極端氣候現象頻傳,為了讓全球溫升控制在1.5°C以內,截至2022年10月,全球已經有137個國家響應2050年要達成淨零排放,其中德國、瑞典、日本、英國等先進國家,更將「淨零入法」透過實際舉措要求企業從營運過程減少碳排放。
從國家立法到企業響應並展開行動,證明永續行動的迫切性,也凸顯沒有任何人可以在節能減碳這件事置身事外。
帝亞吉歐近期提出「2030社會願景」計畫,其中三個核心範疇分別是「提倡理性飲酒、促進社會多元包容、促進環境永續發展」,最後一項就扣連2030年要達到淨零排放。帝亞吉歐台灣總經理梁殷禎分享,在釀酒過程,最重要的成分就是水資源,帝亞吉歐規劃未來在產地製造過程,運用先進技術讓產品減少30%用水,具體提高產品生產效率。

渣打銀行總經理韓德聖(Ian Anderson)則表示,渣打集團也訂出2025年底要落實自身營運零碳排,2050年底達成投融資淨零碳排的目標。由於銀行的業務屬性,碳盤查過程, 屬於範疇一、範疇二的溫室氣體排放可以從自身做起;範疇三則屬於其他間接排放,例如商務旅行、上下游運輸、乃至於供應鏈、客戶所產生的碳排,且範疇三的碳排放量佔了總排放量95%。因此,渣打銀行下個目標就是要幫助客戶落實綠色轉型,打造綠色永續生態系。
值得一提的是,淨零減碳除了仰賴數位科技、組織轉型、調整商業模式來達成,每個人也可以在生活中擔任永續小尖兵。例如渣打銀行推出自家的永續發展App,員工可以在每日的工作中掌握自己的碳足跡,嘗試透過趣味的方式減碳,像是澆水、種樹小遊戲,企業會依同樣比例植樹,讓員工在日常為永續盡份心力。
翻轉偉大企業定義的現在進行式
股神巴菲特曾如此定義他眼中的偉大公司:「我認為競爭優勢可以持續25年到30年的公司」。然而,在ESG思維之下的今日,值得思考的是,偉大企業的意義應被賦予更多價值,除了具備競爭力與獲利能力,更重要的是願意關注社會、在乎永續的願景及行動。
對此,韓德聖這樣回應:「我們相信在推動商業與經濟增長的過程中,不能忽視對人類、環境、以及相關社群的關懷;藉由把永續行動融入我們的政策及業務之中,攜手我們的員工、客戶、乃至於更多人,一起創造更好的未來。」
想知道更多渣打銀行與帝亞吉歐決策者的精采對談,以及他們為ESG投入哪些心力?點擊影片觀看更多: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Ub5gUPWBO8
延伸閱讀
l 渣打銀行永續之旅網站
l 【渣打銀行的永續之旅】全球最高的綠建築 台北101
l 【渣打銀行的永續之旅】全球最成功的公共自行車系統 YouBike
l 【渣打銀行的永續之旅】永續能源推手 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