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鄭捷的機器「關不掉」?法務部:死刑仍是方法之一

製造鄭捷的機器「關不掉」?法務部:死刑仍是方法之一
Photo Credit: Corbis/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長期輔導鄭捷的牧師黃明鎮透露,他以多年輔導重刑犯經驗指出,現代人太過寂寞,多一點關心,或許就能阻止憾事發生。

台北捷運繼去年5月的鄭捷案,今年7月20日又發生郭彥君隨機砍人事件。法務部長羅瑩雪22日表示,法務部在鄭捷案後,已委託台北大學教授許春金研究隨機殺人的犯罪預防問題,雖然有許多人說死刑無法解決問題,但以目前社會狀況,死刑仍是選項之一。

自由報導,羅瑩雪認為,媒體對隨機殺人的報導,或許有擴散效用,但網路世界的模仿和潛在問題才是主要原因,刑事警察局有特別針對網路犯罪的偵辦單位,很多人希望政府拿出霹靂手段,但我們是民主自由國家,不可能隨時監看民眾。

蘋果報導,犯防中心主任吳永達說,配合整年度的犯罪趨勢,法務部把去年的隨機殺人當做是一個重要的議題做焦點研究,將做完整、實證研究,預計今年12月完成報告。

90年代以來,日本發生多起無差別殺人或傷害事件,因此,日本法務省曾經於2013年提出一份「無差別殺人事件相關研究(無差別殺傷事犯に関する研究) 」,分析2000年以來52起無差別殺人事件的背景及犯罪內容特點,試圖描述這樣的現象並提出防止的方法。

ETtoday報導,羅瑩雪表示,有人說死刑不是解決問題之道,執行死刑後犯罪一樣發生,但就像醫生都會建議病人盡量不要開刀,可是倘若病情嚴重,動手術開腸破肚就不可避免。有人說預防隨機殺人的方法,是要把「製造鄭捷的機器」關掉,但開關在哪裡,這是犯罪學、社會學長年以來亟欲尋找的答案。

相關報導:

中時報導,至於鄭捷本身的狀況如何?他又如何看待這一連串的模仿效應?長期輔導鄭捷的牧師黃明鎮透露,鄭捷透過新聞報導得知有許多類似案件,外界將這些事件與他連結,甚至打著他的名號殺人,他非常不服,鄭曾回說:「他們是他們,我是我,不要把責任歸我身上,自己做事自己要負責。」

黃明鎮表示,鄭捷過去以為殺人很快就會被處決,但因案件審理程序漫長,還有精神、心理等鑑定,鄭捷現在覺得待在北所的每一天都是折磨,殺人不會馬上死,讓鄭覺得後悔。

黃明鎮指出,鄭捷過去因長期沉浸網路,在現實世界的人際關係能力非常缺乏,很難打開他的心房,鄭捷很少表達意見與想法,常以「我不知道」等語簡短帶過。他以多年輔導重刑犯經驗指出,現代人太過寂寞,多一點關心,或許就能阻止憾事發生。

新聞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