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亞洲四小龍」已成過去式,綠營:管中閔是掌權者應拿出經濟對策

「亞洲四小龍」已成過去式,綠營:管中閔是掌權者應拿出經濟對策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Photo Credit: Wikimedia Commons CC BY SA 3.0

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主委管中閔19日接受廣播電台專訪,探討經濟與國發會將提出的政策。

昔日四小龍經濟同時起飛,今日台灣望塵莫及

管中閔在專訪中坦承,他早就不認為有「亞洲四小龍」。其中,新加坡國民所得已經超過台灣一倍以上;韓國是「G20」高峰國之一,以日本做為未來經濟發展的指標,「眼中早就沒有台灣」;香港則掛在中國這隻巨龍背上,它飛起來的時候也看不見台灣,「台灣要自己看見自己面臨的困境」,不應該再停留在過去的光榮。

亞洲四小龍,指的是在1970到1990之間經濟發展高速成長的四個亞洲經濟體:韓國、臺灣、香港、新加坡。這些過去只以農業和輕工業為主的國家,利用本地廉價而良好的勞動力,吸引外國大量的資金和技術,迅速走上發展道路,並且成為東亞地區的經濟火車頭。

榮景過後,台灣的經濟盛況不再,製造業外移到中國,物價漲得比薪水還快。相較之下,新加坡、香港成為金融重鎮,廣納各國人才;韓國與台灣同樣發展製造業、高科技產業,藉著優異的行銷策略,再加上積極與各國簽訂貿易協定,現在不僅在亞洲地區,歐美人士也常見人手一支三星(Samsung)手機、聽韓國流行音樂。

亞洲四小龍 2013年人均GDP

新:台灣經濟停滯,避免重演台灣故事
韓:追過日本,下個對手是中國
港:國內社會問題阻礙經濟發展

新加坡總理李光耀2008年任內閣資政時受訪,就表示台灣經濟呈停滯狀態。他當時對即將上台的馬政府提出建言:「台灣經濟處於弱勢,馬總統除需爭取全民支持,另一項重責大任為帶領台灣脫離經濟停滯局面。」2012年,時任新加坡副總理的尚達曼也在一場演說中指出,新加坡如果阻止外國人才進入,將重演「台灣故事」。

2012年遠見雜誌《韓國憑什麼贏?》專題中提到,韓國品牌三星、LG已經追過日本的品牌SONY、SHARP。韓國產業經貿研究院院長宋秉俊分析,中國是韓國的競爭對手,包括3C、家電、紡織領域,但目前仍是「韓國最好的新朋友」。顯示韓國已經徹底脫離「亞洲四小龍」階段,下一個目標是成亞洲貿易樞紐。

不過,香港立法會議員鍾樹根對香港的發展並不樂觀:昔日四小龍之首的香港,如今卻被其他三者超越,「香港國內社會的極端政治化,反對派煽動政治鬥爭,導緻社會內耗、民生停滯、基建規劃受阻、經濟發展空轉、產業轉型淪為空話」,政府不應坐視這些問題不管。

亞洲四小龍 2013年失業率

管中閔:推動國家政策、放寬企業限制,努力追上世界潮流

管中閔認為經濟要復甦,首先需要透過國家推動政策,脫離負面循環,例如改變輸出商品、服務及方式。其次,要生產更高附加價值的東西,同樣上班8小時,但生產的產品價值更高,才有空間加薪,但這些都需要長期努力。

管中閔也提到政府現在對企業限制過多,造成經濟無法成長,台灣的環保規定與大型投資相關規定應適度鬆綁。例如石化產業鏈有高達上兆元產值,但國內卻因各種原因停建國光石化。相較於新加坡雖訂定環保高標準,又相當透明化,台灣環評程序顯得十分漫長。

無論如何,管中閔重申:「亞洲四小龍是過去的說法,不適合再強調,不應該再停留在過去的光榮,是要努力追上世界潮流。」民進黨發言人林俊憲對此表示:「你是掌權者,不是評論員」,應該拿出有效的經濟對策,解決台灣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