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他照顧你的家人,讓你安心上班-那你知道他前兩年的薪水都在償還仲介費嗎?

他照顧你的家人,讓你安心上班-那你知道他前兩年的薪水都在償還仲介費嗎?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工廠生產線上揮汗如雨、每天推著爺爺、奶奶去公園曬太陽、在醫院裡幫病人更換尿布,台灣人的生活裡有許多來自東南亞的工作者。他們好像越來越常出現在生活當中,我們不見得認識他們,有時候有些害怕,但我們可以認識他們,可以和他們成為朋友。

結交朋友的規則很簡單,互相交換名字、故鄉、工作,偶爾見到面搭上一、兩句話,很快地就能拉近彼此的關係。我們常用「勞工朋友」、「農友」、「教友」等詞彙,或真實、或假裝地自己認識對方、彼此關係密切,既使這些認識可能是一些偏見、刻板印象。

然而我們真的認識移工朋友嗎?

在台灣的社會中越來越多人有和移工接觸的經驗,工廠裡的工人、家庭裡的看護、幫傭,我們是否知道他們真正的名字、從何而來、為何而來呢?

台灣從來不是一個沒有歧視的國家,我們一面將他們驅離視野,轉頭再用「國際觀」、「多元文化」自瀆。我們害怕這些「朋友」聚集的印尼、越南街、第一廣場或是台北車站;害怕操著不同語言、皮膚黝黑、成群結隊趕著返回工作崗位的「朋友」,認為他們聚集在車站裡頭阻礙了行動、妨害了交通。這種自以為高人一等的姿態,蒙蔽了我們的眼睛和限制了一雙雙可以相握的手。

到2015年為止,台灣已經有超過57萬名移工,他們為我們裂解的社會帶來解答,解決了工廠失工的問題、公共工程的需要和老齡照護的困難。相對於他們跨國勞動的勇氣,我們只需要一點點和他們認識、交朋友的膽量,聽他說真實的名字、從何而來,讓我們從認識移工怎麼來開始,別再只是淪為口號的「朋友」。

製作:楊倩妮、曾傑
核稿編輯:吳采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