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桿支持者會不會反是國民黨想改革最大的阻力?

鐵桿支持者會不會反是國民黨想改革最大的阻力?
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國民黨信徒看久了上令下行那套,只看到表象卻不懂內涵,以為世界真的是上令下行那樣階級化的運作。即使黨腦覺得不是藍就是綠,問題是第三勢力就真的不是民進黨,跟蔡英文完全沒有從屬關係,至於上街抗議的學生?別鬧了。

文:費文侯

即使近兩年來國民黨聲勢大不如前,但依舊有不少國民黨的死忠支持者。他們多數不是黨員,但出於種種原因成為死忠的國民黨鐵票,至少也是鐵桿的藍營支持者,怎樣都不可能投給民進黨。

這些意識形態死忠的國民黨鐵桿,對台灣政治是如何認知的呢?透過15日聯合報的社論《王金平可以為國民黨做的三件事》能讓我們略窺一二。這篇社論希望王金平能做到三件事,以幫助國民黨在總統與立委大選中獲勝。

當中第一點最具參考價值:「公開呼籲本土派停止造反或退黨行動,團結面對2016的總統及立委選舉。儘管有些本土派的造反是出於個人自發行為,或者是針對馬政府之不滿而來,但以王金平本土派的龍頭地位,一旦公開喊話,各路散兵游勇必然聽命歸隊。」

堅挺的國民黨信徒,是受到生長背景、環境、教育、媒體、職場風氣等等多方面的影響而養成,多數對政治的思考能力都很欠缺,因為多數人了解政治以後,就不容易繼續支持國民黨,至少也不可能繼續當個鐵桿信徒,然而這些信徒反而會覺得自己很懂政治,是別人不懂。

很多人不是沒有自己的專業判斷能力,卻只要碰到政治,思考就會當機,由黨國全方位洗腦環境教育出來的信徒,無法跳脫自己的世界,去理解跟自己不同的脈絡。「黨腦」碰上政治意識形態的議題,往往只會用最簡單的「二分法」思考,沒有能力真的理解狀況。

比方說,不是藍的就是綠的,比較好一點的還知道綠營有分民進黨、台聯等等,不太一樣,但許多黨腦的思考其實很簡單:「非我族類就是民進黨」,「民進黨就是蔡英文要負責」。可是假如看不順眼的是國民黨員,即使通通視為民進黨的內奸,總不能也直接當作民進黨,這時對這種同黨卻非我族類的對象,就會自動再歸類為「本土派」、「王金平要負責」,或是其他的稱呼。

Photo Credit:  pedist @ Flickr CC BY 2.0

Photo Credit: pedist @ Flickr CC BY 2.0

但看待事情二分法的本質不會變;黨腦看世界,就是這麼簡單。聯合報社論為什麼覺得「王金平本土派的龍頭地位,一旦公開喊話,各路散兵游勇必然聽命歸隊」?為什麼國民黨與其鐵桿支持者,對任何反對國民黨政府的事情,都要蔡英文出來面對?

因為黨腦認知的世界階級嚴明,大家各安其位,世界才會穩定,國民黨主席以黨紀下令,黨員只能聽命,上面交辦事情,下面就要完成。所以國民黨信徒才會認為,身為本土派龍頭的王金平,只要下個令,下頭的人當然都會聽命照辦。

民進黨雖然制度上類似國民黨,屬於剛性政黨,但對黨員與派系的控制力遠遠不如國民黨;原因很簡單,因為民進黨不像國民黨有眾多的黨產與資源,反而還常常需要各方贊助。對國民黨派系而言,黨紀處分事小,不給資源事大,然而民進黨的派系,反正黨中央能給的資源有限,還要自己去籌糧,聽命也就不是那麼重要。

國民黨信徒看久了上令下行那套,只看到表象卻不懂內涵,以為世界真的是上令下行那樣階級化的運作。他們很難想像,為什麼蔡英文在綠營只是個大家表面上擁戴的共主,即使真的下令,也不可能會有國民黨主席的效力,她更管不到什麼第三勢力,因為即使黨腦覺得不是藍就是綠,問題是第三勢力就真的不是民進黨,跟蔡英文完全沒有從屬關係,至於上街抗議的學生?別鬧了。

「想像中的本土派龍頭」王金平也一樣,王金平耗費了無數時間與心力,才成為台灣最擅長喬事情的專家,這其中溝通、妥協與協調最重要。偏偏溝通與妥協是鐵桿支持者最愛的馬英九最不擅長,也永遠無法理解的,他們的二分法世界很簡單,不是這樣、就是那樣,不照我說的做,就是反對我。

這些思考簡單的鐵桿支持者一向是國民黨的鐵票,然而如今的國民黨已經漸漸失去過往的優勢,很難開拓新的票源,偏偏這幾百萬鐵票的數量,又還沒有少到絕望的地步,仍是不容忽視一股聲音,這也是國民黨萬一想要改革時,會碰上的巨大阻力。

本文獲新公民議會授權轉載,原文於此

責任編輯:孫珞軒
核稿編輯:楊士範